孖士確Mascot,早年有另一譯名為“孖士葛”;在英文地名中確定為Mascot的卻是在1911年之後的事,之前是屬North Botany的範圍。到2021年時該地區總人口為21591人,出生在中國的華人占的比例是11.4%,但將在家說國語及粵語的合計為16.7%,換言之是相當部份是從香港或東南亞的移民。
一 孖士確Mascot的曆史
1835年紐省政府在長久發展計劃中是將亞曆山大Alexandria及窩打魯Waterloo作為工業區,以其以南的砵尼Botany(當代譯“植物”,以“植物灣Botany Bay”出名)作部份作為園藝市場Market Gardening用地,並以新命名的Gardeners Road為界。1888年之前是歸West Botany地方政府管理。
圖1
1888年將現在的孖士確Mascot﹑Rosebery﹑Eastlakes等三個地方合起來,成立一個名為“北砵尼North Botany”的地方政府管理。1904年這個地區有一個屬於Booralee高爾夫俱樂部的賽馬場,名為Ascot,為了明確地名及與更南部的砵尼Botany名稱有別,當地居民要求更改地名。1911年全地方居民進行投票,選用Ascot,不料郵局當局反對使用該名,於是選舉委員會改用孖士確Mascot的名稱,並沿用至今。
圖2
1920年現在的雪梨機場敲定地點,政府則將Gardeners Road兩側的農地改變用途成為工業用地,原有的菜農多選擇遷往雪梨的西南地區,例如利物浦Liverpool;1935年起更成為澳洲航空公司的所在地,及後政府在這地區提供更多的土地供應機場使用。
無論“孖士確”或“孖士葛”,都是早期華人用音譯的譯法,現在國內如何翻譯就不知道了。Mascot在中文的意譯中可以譯作“吉祥物”或“福神”,或許某日有人為了討吉利,將Mascot再度改名也不一定。
二. 華人在孖士確Mascot及其附近的菜農
華人菜農的經營及生存方式在過去的文章有介紹過,所以就不詳說了。而雪梨華人菜農人數在1800年前後大幅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麵的:
首先是淘金潮基本過去,而原來在淘金地從事菜農的因當地人口急遽減少且菜蔬的需求日漸萎縮,不得不另謀出路。但雪梨的情況恰恰相反,人口是成倍數的增長。“雪梨晨鋒報Sydney Morning Herald”在1887年到1888年發表以介紹雪梨各地方為題(“The Sydney and Suburban”,共23期)的報導,而“星期天時報Sunday Times”在1896年到1897年也有“Sydney Suburbs”的15篇係列報導。對比兩個係列可列出下列數據:
兩係列文章中都有提及華人:
A large portion of the low-lying lands is still occupied as market gardens, the Chinese paying much higher rents for such land than Europeans. (“West Botany”,Sunday Morning Herald,1888年1月5日第4頁)
A considerable portion of the area not occupied by other industries is utilized for market gardens by the persevering Chinese, and, it must be said, with the success which usually rewards those patient cultivators.(“Botany and North Botany. – Their Industrial Developments, an historic district”,Sunday Times,1897年3月21 日第4頁)
雪梨晨鋒報所報導“西砵尼West Botany的華人菜農,從其它報導中可知的是包括所屬的“晏奇厘扶”Arncliffe﹑“洛爹”Rockdale﹑“蝦士胡”Hurstville﹑“高加拿”Kogarah等地,也有在“馬力湖”Marrickville 及“山必打”St. Peters的菜農,菜農的菜園相當分散,故沒有統計華人的數字。而“北砵尼”North Botany地方政府在籌設中,故雪梨晨鋒報沒有專題報導。
可以作這樣的推論,“西砵尼”West Botany的華人菜農的大量增加是在1880之後。之所以這樣說,是教會在1885年相繼於現在“孖士確”Mascot地方範圍內辦了兩個華人教堂(這在後麵分述),原因是華人菜農人數眾多,而且集中。
不單是澳洲的教會,連當時兩廣總督張之洞派到澳洲考察的王榮和在梅光達及新金泰等華人的陪同下乘馬車訪問在“孖士確”Mascot的華人及參觀華人教堂(“The Chinese Commissioners”, Daily Telegraph, 19 May 1887, Page 5)。
早在1835年紐省政府選擇“北砵尼”North Botany作為園藝市場Market Gardening用地的根本原因是這一大片的地方是Cooks River的低窪地,故當華人打算進入這一區域經營時,英國人早已盤踞了半個世紀。英國人(及其它種族)菜農的土地,有部份是向政府購入,部份是向業主租用的,情況不一而足;除了數代經營,也有被合約所約束。是故華人是以高於市場價格的租金來獲得菜園,在商業市場規則上來說沒有問題,華人是用勞力生產菜蔬,並略低的價格出售來換取生存空間。原有的經營者在得到額外的利潤下轉移到更遠的地方去經營,也為日後華人進入作了先頭部隊,例如“厘華普Liverpool及更遠的“衿頓”Camden。事實上,雪梨機場在1920年敲定地點後,這一帶的華人大多不得不西遷到“及巴林乜打”Cabramatta﹑“厘華普”Liverpool等地去,也為1970年中後期的東南亞難民移居作一定的社會環境準備。
三. 在孖士確Mascot及其附近華人菜農的原籍
窩打魯華人菜農的原籍大部份是高要﹑高明兩縣的,這一點沒有疑問;但在人口數量上比“北砵尼”North Botany相差太遠了,那這些華人原籍的主要是那裏?就目前而言。似乎沒有人關注。
在東華報1902年12月20日第5-6頁所刊登“雪梨埠東莞公義堂重訂成規勸捐助公充庫啟”一文中共列433名華人姓名,其間不少是菜農,但分布地區不清楚。
早年雪梨華人報紙上曆年捐款﹑認股之類的報導中,“xx園” 的數不過來,就是沒有分地區列出,否則可依據得出某地區華人菜園的多寡來推算華人的數量;甚而可依據華人的姓名來追朔原籍。
在沒有充分證據之前,暫認定在孖士確Mascot及其附近華人菜農原籍的多為東莞或四邑籍的。
另外,東莞公義堂曆來將公庫款項購置物業作為長久運作的經費,大概在1994年前後購入雪梨南部一個小型的購物中心,可知滾存基金的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