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澳夢子

澳洲早期華人的故事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消費“愛國”

(2024-09-29 04:50:45) 下一個

前幾天在“今日悉尼”報導有個女孩在線上收集簽名,目的是要求澳洲政府將澳洲境內凡有“Chinaman”字眼的地名更改,說那是種族歧視是標誌。這已不是第一次了,以前有人做過,不了了之。

“Chinaman”由兩個詞組成,“China”及“Man”,都是中性詞,即使將兩個合起來的“Chinaman”,仍然是中性詞。怪是怪在中文翻譯,說這詞是“中國佬”,但這種譯法卻不是洋人們代譯出來的,是我們的前人非得說“Chinaman”就是“中國佬”。弄得百多年後的後人,一看到“Chinaman”的字眼就滿身不舒服,非要打個翻身仗不可,似乎不改的話就鬥爭到底直至勝利。

在追尋華人曆史的過程中,往往要翻閱一些早期的英文報紙,多在使用“Chinaman”時有前置詞或後續的新聞報導,也就是說有所專指,而非泛稱。即使在今天有華人聽到“Fxxk, Chinaman”也往往是某個華人的舉止導致,讓旁邊的華人也舒服不起來。間中也有華人無端端的被人罵,是否代人受過就不得而知。

這幾天和朋友們聊起這事,大多認為“Chinaman”就是有種族歧視的意思,然早期英文報紙也有“Englishman”重複出現,洋人夠膽罵自己的祖宗是“英國佬”,中國人卻承受不了“中國佬”的字眼。

細查“佬”字,隻不過是粵語中的一個常用稱謂(有時亦被客家話與閩南話采用),有前置詞的屬中性最常用的是兄弟、朋友之間的稱呼,如大佬、細佬;前置詞的屬粗俗稱呼中性的有高佬、大隻佬;略帶歧視的則有美國佬、英國佬、鬼佬、四川佬、差佬、豬肉佬、肥佬、傻佬、衰佬、鄉下佬、麻甩佬、臭佬等不一而足。

對“佬”字的反感與否,在乎語氣及行文陳述,這樣一來,時下最被歧視的莫如“農民工”。 “農民工”的稱謂在全世界中僅有中國才有,他們是沒有受過培訓卻數十年中流血流汗地賺取低廉工資,成就了高速的社會發展,卻依然的城市中被稱之為“低端階層”。真的愛國,多關注他們,那怕是說幾句良心話。

發起在線上收集簽名將“Chinaman”改名自我標榜是愛國行為,很可愛,建議再收集簽名送大使館,再向澳洲政府提出嚴重抗議,或可能獲得“愛國人士”的光榮稱號,頭頂光環成為華人代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Firefox01 回複 悄悄話 政府是哪裏來的?還不是來自人民?有些事政府管得了,有些事政府管不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