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澳夢子

澳洲早期華人的故事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唐人街的確立 1881 – 1890 (2)

(2024-02-28 10:12:06) 下一個
  • 雪梨唐人街雜錄 (19)

四.雪梨華人在傢俱製作

在前麵的文章提及到1871年人口統計中華人在雪梨是296人,鄰近郊區76人;而根據紐省殖民地警察總長Inspector-General of Police在1877年向政府報告他對雪梨華人聚居地的普查結果是華人有579人。

然而雪梨晨鋒報在1886年的調查中( “The Furniture trade – Chinese Furniture Makers” : Sydney Morning Herald, 1 November 1886, Page 4)發覺單是在雪梨及其鄰近郊區由華人管理的傢具製造的華工就有490人,十年間從事這一行業的已接近1877年在雪梨華人的總數。

華人傢具製造,在大多史料中往往是簡單陳述;也有專文的,隻是描述廠內的環境 - 像這個調查是如身歷其中的少見。同時可以以雪梨同行的橫向比較,也可以將其收入與國內的同行或生活水準作垂直比較,甚而可以以此與同在雪梨的其他華人工資作比較,那就更能理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華人投身到這個行業。

1885年從英國進口桌子的成本是5英鎊15先令,而雪梨華人製作同樣的銷售價格為2英鎊2先令,差距可想而知(”The Furniture Trade” : Sydney Morning Herald, 30 October 1886, Page 10);這不但影響本土傢具製造工人的市場,也大幅衝擊進口商的利潤,難怪引起整個行業洋人的反對。雪梨晨鋒報也因此派出記者進行行業調查,調查範圍不包括在建築物內裝飾裝潢這一裡,僅涉及傢俱及廚櫃製作。在大多數情況下記者是通過間接詢問及直接參觀工廠去了解工資﹑勞動時間及工作時間等。所調查的工廠多在這時期的唐人街範圍,但也極為辛苦;例如Ah Toy的工廠是在佐治街一間小商店的背後,之間還有一個陳列室;有一間的外麵完全被招牌及海報掩蓋了前麵。大多數工廠看起來破舊,屋頂及其週圍多安放待用的木材(以雪鬆Cedar﹑鬆木Pine﹑杉木Kauri及樟木Camphor為主)。

調查記者得出的結論是工人平均工資接近每週2英鎊,並包食宿(這一點為洋人同行所詒咎,後來是工廠到點下班則需要關門,不得留宿)。傢俱則是模仿英國工藝,且品質過關(這一點歐洲製造商並不同意,後來則是立法要各製造商必須在產品背部或底部加上製造廠的名稱及地址以便區別)。雪梨的銷售商則認為華人的工藝在穩步改進。

每個華工各有自己的工具箱,裡麵擺放各式各樣的工具,按市場價格其總額在5到15英鎊之間。一年中平均的工作時間在10到11小時 – 夏天日照較長的幾個月,工作時間是從早上6時到下午6時;其餘時候則按日照調整到10到11小時;除中午有一個小時的吃飯時間外,偶而會停下來喝由廠供應的茶(這一點後來被工會告到立法會,因為違反了“8小時工作製”,之後紐省殖民地政府立法規定工人的工作時間嚴格依照“8小時工作”,工作時間必須在工廠顯明地方公貼告示;當非得加班趕工則要向管理當局申請,並限製次數。當然,華商也有對策,將工人由僱傭製改為合約製,按件計價,亦即工人加班與公司無關)。工人的工作時間全年都是每週6天,不論有沒有工作假期(1901年之後,雪梨華商幾為保皇黨掌控,甚麼皇上﹑皇太後生日均關廠關舖休息以示慶祝,駕崩也是如是;辛亥革命後,則按國內當時政府規定假期照放不誤。當然也有華商不在其成員範圍內是不會遵守的)。

華工除在廠內住宿,一般在屋的閣樓裡擺放一排排鋪位,每張床設有蚊帳。除枕頭席及毯等外,床底擺私人物品。在調查記者的眼中,這與英國人對住得舒適的要求相去甚遠。

各工廠供應的飯菜各有不同,通常有豬肉﹑蔬菜﹑米飯和茶水;吃得較好的或有鹹魚及豆腐乾。有一間工廠在院子內還養了鴨。

工廠多保持整潔,廚房也整整有條,除排水係統有氣味外,沒有太多值得批評的。

工廠傢具出售價格的例子,有7個抽屜的鬆木櫃是4英鎊,3個抽屜的鬆木櫃是3英鎊18先令;全套樟木傢俬,包括衣櫃wardrobe﹑梳妝台dressing table﹑洗臉架washstand和浴室洗手盆櫃mid commode,總價是45堅尼guineas(45英鎊另加45先令,亦即是47英鎊5先令)。

調查記者所到的地方包括:

(1)“Lou Wing”, 在佐治街(George Street)7號。通常情況下僱用28人,因形勢不好而暫時減至13人;每週工人工資在1英鎊10先令到2英鎊之間。

(2)“Hay Kee”, 在佐治街(George Street)171號。有25個工人,平均工資是2英鎊10先令。

(3)“Chee Hoon”, 在Glebe Street, 靠近佐治街。有66個工人,工資是每週1英鎊4先令到1英鎊16先令之間。

(4)“Ah Toy”, 在佐治街(George Street)192號。這間工廠據說有24年歷史(即1862年創業),僱有40個工人,每週平均工資是2英鎊10先令;學徒工為15先令。工廠規模很大,有蒸汽機steam-engine、車床turning machines和圓鋸band circular saws;工作較多時另加人手。

(5)“Tuk Lee”, 在高路畔街(Goulburn Street)93號。僱有23個工人,每週工資是2英鎊10先令到2英鎊15先令。

(6)“Tan Fune”, 在高路畔街(Goulburn Street)96號。僱有12個工人,每週工資由1英鎊到2英鎊。

(7)“Sing War”, 在的臣街(Dixon Street)48號。僱有16個工人(調查時有13人),每週平均工資約2英鎊。

(8)“Tah Lung”, 在咇士街(Pitt Street)741號。僱有23個工人,每週平均工資1英鎊10先令。

(9)“John Lee Hing”, 在衣利士弼街(Elizabeth Street)230號。僱有25個工人,為計件工。據熟悉這間工廠的一名英國車夫稱假如是熟練工人的話得到的是1英鎊10先令。

(10)“Ah Ping”, 在加士乃街(Castlereagh Street)265號,據說有13年歷史(1873年創業)。僱有30個工人,每週平均工資1英鎊10先令到2英鎊。另外僱有專門從鄉村來的計件割木工,每週約得3英鎊。

(11)“Sam Loon Sing”, 在衣利士弼街(Elizabeth Street)201號,創業3年。僱有30個工人,每週平均工資約1英鎊到2英鎊之間。

(12)Ah You ﹑Ah Mow與另一個華人共同在咇士廣場Pitt Place(靠近梅廣達早年開的茶舖)開了三加小木店,各負責一間,分別僱有3 - 5人。這些店舖似乎是做木雕及零碎工作為主。沉默寡言,所以沒有多少有價值的資料。

(13)“Yee War & Co”, 在派悶Pyrmot的Abbatoir Road,剛開業8個月,以前在喜街Hay Street經營。僱有55個工人,是所有華人工廠中最好待遇的一間;在工人中有4名是英國人,專門負責鋸原木的計件工作,每週最多能賺4英鎊。

(14)“Sam Hop Sing & Co”, 在衣利士弼街(Sussex Street)321號,創業4年。僱有12個工人,每週平均工資約1英鎊10先令。

(15) “Sam Wor Hop Kee”, 在靠近現在情人港中國花園的Sussex Street 321號,創業4年。僱有17個工人,每週平均工資約1英鎊10先令。

(16)“Sam Wor Hop Kee”, 與“Sam Wor Hop Kee”共用同一地址,創業4年。僱有17個工人,每週平均工資約1英鎊10先令。

(17) “Harp Lee Kee & Co”, 在靠近現在情人港派悶大橋的Sussex Street 222號。僱有16個工人,每週平均工資在2英鎊到2英鎊10先令。

(18)“Sun Yee Lee”, 在窩打老Waterloo的Retreat Street 222號。僱有4個工人。工廠小,接活也不多。

(19)“Yeo Lee”, 在亞歷山大Alexandria的Botany Road。僱有24個工人。工廠不大,工作也清閑。

(20)“Kwong Chong Sing”, 在咇士街(Pitt Street)405號。僱有15個工人,每週平均工資2英鎊。

(21)“Sun Koom Loong”, 在咇士街(Pitt Street)5號。僱有5個工人。

(22)“John Lee Ning”, 在咇士街(Pitt Street)230號。僱有25個工人,每週平均工資2英鎊。

從各工廠的地址看都不在現在的唐人街範圍,而在窩打老Waterloo及亞歷山大Alexandria這兩個近郊的地區,後來也被稱為唐人街,是顯示華人另一文化特徵的地區。合計工人在500人左右,基本符合統計數量。

後來進入該行業的華人越來越多,到1897年時雪梨木行上等工價每週跌至1英鎊,中等的在16 – 17先令,下等的隻有12 – 13先令;所以許多木舖轉作計件,收入視乎手工的快慢(廣益華報1894年12月11日第7頁)。而在1897年時的廣東佛山的木工每天工作僅得1錢(廣益華報1897年7月16日第3頁)。

1904年紐省政府出了一份調查數據說明華人與白人之間在廚櫃製造方麵的競爭激烈情況,內容包括週薪及計件工兩種:(1)週薪製中的白人共68人,週薪2英鎊8先令6便士;華人為106人,週薪1英鎊14先令3便士。(2)計件工中白人有103名,平均為2英鎊6先令6便士;華人為95人,週薪1英鎊9先令3便士。拋光工Polishers中亦分週薪及計件工兩種:(1)週薪製中的白人共20人,週薪2英鎊6先令;華人為95人,週薪1英鎊9先令3便士。(2)計件工中白人有20名,平均為2英鎊6先令8便士;華人為1英鎊13先令。換言之白人靠每週2英鎊5先令8便士的維持生活的基本工資,而華人則依賴1英鎊14先令3便士艱難生活(“The Chinese Question”: Inverell Argus, 19 January 1904, page 3)。

隨著時間的轉移,傢俱製作也在分工。1909年雪梨傢俱製作的僱主聯會與僱員工會經長期辯論商討,終達成協議,將傢俱製作分拆成9個工種,製定各工種週薪的基本工資(每週工作不得超過48小時),分別在2英鎊於12先令到2英鎊16先令三個等級;學徒工分5年,由第1年的15先令到第5年的1英鎊15先令(“造假市例”:廣益華報1909年9月25日第5頁)。華人方麵沒有到場,大概已有按件計工的方案。紐省政府則在1910年設立調解委員會,勞資雙方到場以定增減(“澳官借論工價逞富 欲招白人來居”:廣益華報1910年10月15日第4頁)。

雪梨華人傢俱製造的僱主與僱員間尚算平和,墨爾畔則僱員自組工會,偶有罷工;僱主不得不從雪梨挖工人前往,有導致新舊員工大起矛盾。(“東家木行新告”及“西家木行新告”:愛國報1903年10月21日第3頁)。

雪梨華人在傢俱製作的蛟蛟者是錦順號的李汝福,1919年時正舖設在咇士街410號,工廠則在的Chippendale的Chippendale街 12-14號。

光緒二十三年8月(1897年)由梁經﹑梁創及李來創建,梁創及李來兩人在1900年頂讓與梁經,李汝福James Simpson Lee在1910年加入,改名為 “H L & S Simpson & Co”,並於1921年9月招股上市,1925年再次招股擴充生意。該公司直經營的1954年被Consolidated Finance Corporation Ltd收購,並以Consolidated Home Furnishers名義經營。Consolidated Home Furnishers是1920年成立的Australian Cash Order Ltd的屬下公司(1923年),主要經營加居用品零售商,原店在咇士街(Pitt Street)351-357號經營, 錦順號是他的競爭對手。Consolidated Finance Corporation Ltd在1968年被Milton Investments Ltd接管。

錦順號是立足在澳洲華商中為數不多的商號,以對得起股民且經得住澳洲稅務的公司。李汝福在1963年逝世。

下麵是錦順號的一些圖片資料:

錦順號在Pitt街主店

錦順號的部份產品

1925年再次招股廣告

在當代講究先安居才能樂業,那按當年傢俱製造工人每週1英鎊10先令的水平要買房子的情況會是怎樣?僅在雪梨晨鋒報查了1888年的兩份報紙,選了2個現在會認為合適的房子,見圖如下:

前一間是在亞歷山大Alexandria的3房房屋,在1888年有華人傢俱製造工人工作,現在也有不少華人選擇居住的地方,其售價為285英鎊。按當年傢俱製造工人每週1英鎊10先令,每年僅工作50週計,年薪是75英磅,按這個算房價是年薪的3.8倍。現在在同區2房的也以137.5售出,即以年薪10萬,也要13.75年;按這個計算,在支付10%首期,將年薪的一半還貸款,在不計利息的情況下都需要24.75年,也就是說買房的能力遠不如1888年的華人傢俱製造工人。

下一間在Paddington的4房房屋,其售價為300英鎊,是當年年薪的4倍。而現在地少到132平方米的兩房板屋的售價是295萬,與10萬年薪比是29.5倍。

個人早年所買破舊的兩房房子是年薪的3.25倍,與1888年有華人傢俱製造工人要買房的比例相若。

另外略為聲明,前一文中華商的統計表肯定是不完整的,年代越久遠,資料殘缺而難以搜集,僅請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