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澳夢子

澳洲早期華人的故事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劉汝興 Thomas Yee Hing Lau (5)

(2023-02-14 14:22:35) 下一個

對於所有的訟案,遠在墨爾砵的鄭祿這樣評說: “按此案其始,也不過由吳濟川講李補,東華新報刊錄吳之言語。其後竟弄出許多枝節,使去許多金銀,費了許多時候,始爭得一場英雄氣慨…. 因華人有爭一邑﹑一鄉﹑一姓﹑一族﹑一黨之習氣,雖梁啟超之來,亦不能潛移默化之。遑論其它哉,是以難言也” (愛國報1903年3月18日第3頁“案情反複”)。

1902年6月東華新報被封,保皇會的喉舌即斷,這牽涉到保皇會的生死存亡,更何況還有好幾個文人墨客需要供養,最急切的辦法莫如重新注冊一份報紙,於是乎東華報以原班人馬出台。股東成份或許有變(暫時查找不到),風格卻不改。

自1902年8月到1903年10月東華報都是用手寫製版印刷,直到11月才改為鉛字活版,這段日子非常艱難,但總算度過了經濟難關。

然而沒有必要讓報館這個“高大上”的招牌嚇倒,鄭祿一個人就能承擔起整個報館的全部工作,也撐了3年:

“按開報館,實為當務之急,餘不揣冒昧為我同胞,一陳梗概。若每禮拜出報一期,用字粒一千二百磅,而每字粒約一百隻,照行市每磅值銀七毫。至於字限﹑點句﹑吉位﹑鉛片等物,約重五十磅至七八十磅,則足敷有餘矣。鐵台﹑鐵圈﹑錫盤﹑木片及各對象等,約用銀四五十磅左右。以全盤架生而論,不過用銀壹百五六十磅。一主筆﹑一翻譯﹑一執字兼派字西人印報,雖每期消報千張,優遊為之矣。若能攪成,諸君子不恥下問,更當列明詳細以聞。但敝館現在僅弟一人料理,若將常用之字抄呈,亦要三五天工夫方能竣事,工費隨賜” (愛國報1903年10月7日第3頁“欲開報館”)。

在這之前鄭祿還在大吐苦水:“….祿一人現當眾職。工無精粗,事無大小。如執字派字,選華報﹑閱西報﹑譯西報,看稿換稿,鎖板上數,回信印件,間亦自領。告白自收賬項。有時朋友叫到出街,亦不忍卻。三百六十五日六點鍾,暇咎無幾….”。 (愛國報1903年9月30日第3頁“本館告白”)。

還是說回東華新報及東華報:

關於東華新報股東成員,廣益華報這樣報導:“雪梨埠洋人商會館所出之洋報有登。今照譯如左:東華新報有限公司,共科成資本足一千磅。每股銀四司連,總共五千股。在雪梨埠皇家作大公司入冊,第一萬三千四百五十六號;一千八百九十八年六月,二十一號。登入皇家冊部時股東名份甚眾,今將略列:劉汝興三百股﹑蔭棠一百股﹑慶祥一百股﹑合和一百股﹑歐陽萬慶一百股﹑廣茂安五十股﹑永興泰一百股﹑連就五十股。此公司入皇家冊部,注明必須有寫字樓在雪梨。已上口語,皆從洋報譯出” (廣益華報1902年4月5日第4頁“報館被控”)。

前一份洋商會館的報紙沒有名稱,沒法找;後一份在在該年份無論是日期或編號都對不上。所以除了上述名單的確定股份數外,零星的資料在審案過程中偶有透露。

東華新報是在成立後的次年(1899年8月9日第3頁)才在該報刊登股東名單,既有公司,也有個人。但與廣益華報所刊登的不一樣,名單中沒有劉汝興,是否以“安昌”名義入股,是個未知數。

廣益華報1902年4月12日第5頁的“創東華新報有限公司節略”中有這樣一段:“諸君有欲附股者,請報各號臚列於左:安昌號﹑維記號﹑經興號﹑均利號﹑廣興昌﹑新昌盛﹑新興棧﹑義益號﹑永興泰﹑合和號﹑慶祥號﹑新三才﹑公平號﹑新廣興﹑新聯盛﹑泰安旺﹑保隆號﹑恒泰號﹑茂和號﹑協昌號﹑洪華記﹑公利盛﹑源泰號﹑永生號﹑泰生號﹑廣和生﹑恒安合記﹑安和棧﹑五興號﹑熙記號﹑德隆號﹑合記號﹑長和號﹑任記號﹑成記棧﹑羅餘記﹑讚記號﹑吳棟臣﹑朱炳興﹑謝繡階。光緒廿四年歲次戊戌三月吉日 雪梨正埠東華新報有限公司 謹啟”。

上述名單可對照東華新報公告的英文名單(數量有衝突):

東華報則沒有公布股東名單。

略為回顧保皇會方麵:

1900年初,據聞清廷陰謀廢光緒立新儲,康有為等人急忙在澳門設立總局準備武力北上勤王。卻在1901到1902 年間曆時兩年波及多省,動員大量人財物力,結果是不戰自潰,草草收兵,也導致在澳門支持保皇會的何廷光家道中落,保皇會無法立足,隻得將總會遷離澳門,轉向加拿大。

北上勤王失敗的原因極多,資金來源及運作更是主要原因。是故1903年康有為為了籌措保皇資金,開始成立類似中國商務公司的各種股份製公司,雪梨保皇會及西澳保皇會同樣不例外地想著開源之道。

1903年8月1日,劉汝興鄭蕃昌李官益陳霞在東華報刊登倡辦中國商務公司,每股收銀中國銀20大元,據說已收到85250的認股。同月19日,又刊登稱將“中國商務公司”改名為“華益公司”,按每股收銀中國銀20大元折合每股收銀2英鎊。

1903年11月,劉汝興鄭蕃昌李官益冼俊豪等四人以任期已滿五年,退出總理行列(見“保光緒皇帝會議事章程日誌”)。

1903年11月14日東華報刊登“鳥修威華商會社章程”正式掛牌,其章程內容與聯益堂宗旨相若,鳥省華商無論生意大小均可入會,每戶捐會社底銀2元,唯不同的地方是凡總理值理書記均不受薪金。職員中有:義益號(總理)﹑新昌盛(副總理)﹑書記(安昌號)﹑協理(泰來號﹑和興號﹑合和號﹑源泰號﹑永安號﹑永和興號)。

聯益堂解體是遲早的事,在東華新報公布的股東名單及李益徽與東華新報打官司來看,聯益堂散班是定局的事。安昌號﹑維記號﹑新興棧﹑義益號﹑合和號等都是聯益堂值理,那聯益堂如何運作下去?

1903年10月聯益堂發了一份告白,將名下所有存款全部分撥不同的慈善機構,也就是說部份原值理發難的結局。清空存款,以後各走各的陽關道,部份原值理仍留在聯益堂,部份脫離另組“鳥修威華商會社”,

下圖則是聯益堂與鳥修威華商會社各自在同一天不同報紙所發的廣告。

這種情況延至1917年7月中旬,之後聯益堂的廣告就消失了。

回顧這一段曆史,保皇會分裂聯益堂並取而代之的企圖並沒有實現,聯益堂在沒有李益徽的情況下依然舉著這麵旗為華人服務,而企圖將聯益堂解體的人隻能另立山頭。到頭來,反而是保皇會煙消雲散,聯益堂依然存在,直到華人有自己的郵船公司。故而大部份學者將聯益堂定在1903年解散的說法並不正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鬼穀雄風 回複 悄悄話 梳理得非常好!
是否可以將安昌號的情況也予以爬梳?此外,餘榮及東莞的葉同貴及葉炳南也是很重要人物,可做專題來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