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澳夢子

澳洲早期華人的故事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官員在澳洲的往事 (35)

(2022-05-10 16:28:09) 下一個

中國駐澳洲第九任總領事保君健 (續)

在原計劃中,這輯“中國官員在澳洲的往事”應寫到回顧獲總結的了,原因是太平洋戰爭爆發,所以早期澳洲的華人報紙在1937年12月基本停刊。或許可以依據英文報紙的報導續寫下去,唯可慮的是華人的觀點一經其它人的筆下寫出會變了味,也就沒有必要了。

在翻查自己所存的資料中,看到保君健及總領事館三個其它職員合寫的“A Century of Sino-Australian Relations”一書,看了一下就整本書譯了下來取名“中澳關係百年”。這本書是為英國人到澳洲150年而寫的,文章內容也就60頁,保君健自己占了三篇文章,另外三人各寫一篇,最後一篇是宋美齡寫給該年在悉尼舉行的國際婦女大會的親善信。

該書出版在1938年,屬有限度免費派發,澳洲國家圖書館將這書變成PDF版,有興趣的話可以在網上直接下載(https://nla.gov.au/tarkine/nla.obj-2410033322)

從1842年到1938年約近百年,而1938年到現在又近百年,這本書是卡在中間。其第一篇文章中是保君健寫的“A Century of Sino-Australian Relations”,簡單地介紹了中國人是如何移民來澳洲的,當時各省華人的情況,以及中澳政府的關係。這篇文章是保君健是既以個人又兼駐澳總領事身份來寫,在敘述中相當持平,有別於國共兩黨在後來關於澳洲華人的闡述,可信度極高。而保君健其它的兩篇則是探討中澳兩國的文化差異及經濟往來,保君健非常抱怨兩國間巨大的貿易逆差(1933年到1937年的5年間澳洲對華出口總值1550萬英鎊,而同期在中國則僅進口200萬英鎊)。盡管保君健說“中國出口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卻無法說清楚那些類型的產品澳洲可以入口來減少貿易逆差,這很難讓澳洲商人信服。回顧華人在澳洲經商的曆程,更多的問題是在華人自己的經貿能力上,這一點我可以在後麵作一些解釋。

另外我們可以將保君健寫的三篇文章與劉光明等三人所寫的“Chinese Questions”(1879年)及Chinese remonstrance to the Parliament and people of Victoria(1888年)兩書的內容來作一個比較,會發覺早期澳洲華人的訴求與現在保君健的觀點之差距。當然,時代不同了,保君健也需站在官方的立場考慮。

使館另外三人所寫的有點古怪。

先說副領事Vice-Consul曹文彥W. Y. Tsao的“Chinese Participation in Australia’s 150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s”,文風有點像黨部宣傳,內容也不怎樣切題。之所以這樣說,是文中前半部份先是對澳洲頌揚一番,轉而說中國政府指示保君健和他將中國政府的頌詞和國旗贈送給紐省總理(現在應該稱呼為紐省州長Premier of NSW)。然後筆鋒一轉就到詳細陳說中國國旗的原素和色彩的所體驗的含意,最後來一句聲明“我想聲明,我們國旗的三種顏色,藍、紅、白,代表了法語術語‘平等、自由和博愛’。‘三民主義’與美國的‘民有、民治、民享政府’的含義相同”,就是沒說中國國旗與澳洲的150年有甚麽關聯,那麽用一半以上篇幅來解釋中國國旗有何意義?

王立明(暫譯)L. M. Wang在總領事館的職務是甚麽,目前仍沒能查到。王立明可能太年輕了,他竟然說:“中西方文明的不同之處在於一種根本的差異,這種差異集中在對獲得幸福的欲望的看法上。必須理解的是,西方文明以滿足的欲望的數量來衡量幸福,而中國文明是基於這樣一種信念:真正的幸福是在減少這些欲望中發現的,你擁有的和欲望越少,你就會越快樂。西方崇尚物質主義哲學,而中國崇尚並堅持生命的精神需要。這兩種觀點目前都不合適;我們需要的是兩者的結合”。這樣我想起“文革”時的一句流行語“越窮越光榮”;反觀現在連小貪都過億的年代,那我懷疑他所說的中國的文明是否真如他所說的“中國的製度化表現在其特殊的社會組織形式上,它是世界上存在的一切的混合體,如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在發展。

有一點王立明是說對了,他告誡澳洲人,“你想了解中國人,是因為他住在中國”。

洪國德(暫譯)K. D. Hung的職務是隨習領事,用的標題是“澳大利亞在中國商務的機會Opportunities for Australian Commerce in China”,這篇文章比現在的外交戰狼狠多了,他要求澳洲“必須克服甚至是極端的無知、偏見、幻想和錯覺”,“ 對澳大利亞來說,一個明智的國家政策是與中國密切合作”,“ 在至少一個世紀裏,澳大利亞可以期待中國增加購買的前景。澳大利亞必須從中國購買絲綢、生薑、花生和所有中國產品,這些產品質量高,理應進入或被允許進入聯邦” 。他甚至要求澳洲人“不僅要聽官方讚助的堪培拉著名講師的講座,還要在澳大利亞的每個城鎮和村莊分組討論如何最好地利用這些機會”。

他的話是針對中澳間巨大的貿易差而發的。然而,真正具有高端技術含量產品進口到澳洲是近30年來改革開放後的事,在過去的百餘年中,華人在外靠的是“三把刀”打天下(菜刀﹑鐮刀﹑剃刀),這和貿易有關係嗎?滿清腐敗無能,貿易上隻能是外國人買我的;民國是內戰連連,殺富豪﹑借外債,有多好的家底也會敗光的。即使是解放了,盡是折騰,至今腐敗不已,多少事“一朝回到解放前”,幸福得過來嗎?

說洪國德的外交戰狼是有點抬舉了他,隻不過是“粉紅”而已,他不懂經濟。澳洲華人自組的“中澳航業公司”倒閉也不過10年,洪國德如有時間問問老華僑那是怎麽回事,也不至於說出上述的話來。也幸而這本書在,讓我們有幸看到中國百年以還是怎麽樣走過來的。

先看看日本人是如何做生意,每當有新產品在澳洲出售,日本商人多會再看看市場反映,該產品在下次再運來澳洲時會比上一次精良。早期的澳洲華人報紙有報導過,連中文打字機都在1917年發明成功且在日本政府各部各學校及大商店皆置有使用。

德國人則視乎該華人誠實與否,誠實的話會先給小量產品,賣完還債,再批量交付直至該華人站穩腳。

澳洲早期華人的報紙自1904年起直至1936年都常見有關國內經濟狀況或調查報告的報導,甚至連火柴這樣細微的產品是如何輸給日本的都有分析,絲綢業走下坡是怎麽回事,也同樣在1928年有所報導。

以前駐澳洲總領事曾宗鑒曾經外交部要求寫了一份有關澳洲商務的調查報告,並在東華報的1916年7月8日﹑7月29日﹑8月5日分三次(均在第6頁)連載,現全文登入,以供參考。

澳洲土地肥沃,富於農產。近年工廠林立,製造品亦稱發達,但供不敷求,價昂品劣,故出口多農產,而製造品仍仰給於歐美各國。自開戰後,政府禁止敵貨入口,提倡使用土貨,社會奉行亦不遺餘力;但自製能力尚在幼稚,母邦貨物又因商船調往運兵,不能按期轉運,來源減少,不得已轉而求購於美日。美日各國商人亦乘機而起,奪此市場。政府方麵,則調查商務委員到澳者,絡繹不絕。商家方麵,則攜貨式帶樣本沿門承攬生意者,接踵而至;采取物品回國仿造,投其所好,供其所求;後來之貨必比前來之貨為適於用,今日之交易必比昨日為擴張。偶入其市,則美日之貨觸目塞途,而日本之貨較諸美國之貨銷路尤暢。一以澳洲係新創之地,人民雖稱富足,究罕巨室,故通行之物其價必不宜太貴;澳之習尚又好新奇,但得價廉物美之貨莫不樂購。二因英日同盟,澳人感其助戰之功,以購用其貨,為表示酬愛之意。於是昔日厭用日本貨之心,一變為歡迎日本貨之事;而日本貨之銷於市者,乃駕美國貨而上之。查去年日貨入口達千百萬磅,比諸往年加增十倍。較諸中國去年來之貨僅及百萬者,何啻霄壤。

我國僑民在澳者,甚少有大宗海運生意資格;其營業以蕉﹑菓﹑瓜﹑菜為最,中國雜貨次之。其資本雄厚﹑學識深遠者,寥寥可數。且此項商人,多係旅澳數十年由工而商者,於中國貨色情形本未洞悉,所辦之貨皆由香港行商代為經理。香港原非出貨之地,轉而購諸內地,中人用錢,層加疊積,且有因此不能決勝於市場者。至僑商親往內地采辦貨物,及華商遣人前來澳洲承攬生意,未之前聞。

益以國內商人孤陋寡聞,既無操縱世界商場之企望,又無改良貨色,投其所好之行為。土貨停滯,念念太息!邇來各省改良各貨,又不能利用印送標本,廣登告白之新法,致所該良之貨為海外僑民得聞見者,甚屬無幾。每欲采辦,無從問津。

使館有推廣商務之責。而中西人士到館詢問:中國貨物,某貨出某地?某地有某廠?某廠每年出貨若幹?某貨之價值,近日若何?若承辦直接裝運某貨出口者,為某商承辦?代售某貨入口者有某人?領館代為函查外,苦無以對。而此中調查之函得複者十之二三,得完全妥善複者百之一二。致外商雖有購辦華貨之熱心,亦無從入手。是故中國曆來進口﹑出口貨物,皆操諸通商埠頭三四洋商之手,左右壟斷,無所不為。即以茶絲論,逐年入口為數亦多,但各物既登此岸,則改名換目,必使用者不知其來源。李代桃僵,事所恒有。於是中國絲茶,遂罕問津者。長此以往,我國商業有不堪言念者。今將采寄貨樣方法,就所知者條列如下:

  1. 凡國內有改良貨物,應隨時呈商部,注明年中出產之能力,對外貿易之誌願,並價值﹑尺寸﹑模樣﹑照片﹑中西文住址,由部按月編印,附於農商公報,分寄各國各埠,以資采考。
  2. 凡內地商人不能到外洋調查者,準將欲查事宜達部,由部特派人員或交領館代為調查,並選辦貨樣。
  3. 國貨在國內國外賽會者,宜乘其聚集之便,印成樣本,載明獎勵及價目,分存各領館。俾得擴充銷場。
  4. 凡製造新貨改良國貨之商人,應聯一同業會。研究出品,公聽價目,並設一機關為專治外洋銷貨事宜。或於外洋重要商埠,選定一人或一行店經理。
  5. 商人運送或攜帶貨樣出口者,應準有限製之免稅。
  6. 此項出口之貨樣,如果係大宗貨物自應暫繳稅。如一年內或所定期限內仍運回國者,應許給還所繳之稅。
  7. 華商由外洋運來或帶回之外國貨樣,領有領事館及其它執照者,應免進口稅。惟貨樣不準任意出售,應聽政府於所定期限內,收買存列。如政府不願收買者,乃準出售。

中國土貨在澳可得之銷場

昔之言商務者,皆謂有求而後有供;今之言商務者,則謂有供可生有求。夫有求而後有供者,日用飲食必需之物類是也;有供可生有求者,飾裝奢華製造之物品是也。中國少製造物品,而東西人習尚又複不同,勢不能以我所能供生人之求,遂勢不能不以人之所求,計我之能供。茲就中國所能供,適合於澳洲人之所求者,條舉如下:

一. 茶

澳洲為世界銷茶最旺之區(指每人每年銷茶之數而言) ,中國為世界產茶最盛之地。以理財家供求相應之例規之,當有大宗商務來往。三十五年前,東澳公司每屆春末,輒有輪船數艘停泊馬江,專候茶季直運到澳。及錫蘭茶出,遂減其半;爪哇茶出,又減其半。今日東澳輪,乃不至福州停泊。茶之以中國茶稱者,遂罕見於市;然中國茶來者每年尚有三千萬磅。民國四年乃增至三千九百萬磅,其間以烏龍﹑古勞兩種為最。蓋印度之茶,有色無味;市麵所號為印度茶者,皆雜有中國茶於之內。今日澳市普通市價,茶每磅自一先一本至二先六本不等;進口稅裝箱者,每磅計 (此字缺)本士,裝包者加一本士。中國之茶以紅色者宜於市,其價值關稅不計。宜以每磅八本士至八本士又四之三為便。貴於此者,惟古勞一種。水腳自上海至澳,每墩約二金磅,每十磅僅二本士,保險戰時略有增加。

售茶之法:應由茶商先寄茶樣前來,於貨物啟程後,即由經理人持茶樣向各辦莊求售,以船未抵口貨已售訖為目的,既免納稅之資本,又免起貨落棧之費用。其收銀之法:以提單交換支票,驗貨取價;其匯銀回國,平時每百匯費不過八之一,戰時每百值一,電匯每百一又二之一,大宗匯欵亦可從減。

二. 絲

中國綢緞,罕見於市。所銷行者,惟繭綢一種,又名山東綢。近日日本運有富士綢﹑台灣綢到此。其色比繭綢為潔,其光比繭綢為亮,惟質稍薄,仍不能奪繭綢之市。澳洲天氣一日數變:常有日中外出,揮汗如雨;傍晚回家,寒氣迫人者。中人以下之婦女,鹹喜以繭綢為外套,取其天熱固可以名為夏衣,稍冷亦足以禦寒,且曆塵土,其色不變,故無取其光潔,惟慮其不厚也。閑常訪求繭綢不能發達之故,始知此項繭綢市麵批發之價每匹長十八碼至二十碼價約五十五先令至六十先令,華商由香港運來者非每匹售價六十二先令不得微利,於是辦莊販客互相束手。果煙台商人直販繭綢到澳,免去向來之稅,則必有大宗生意可圖。繭綢入口稅,每百抽三十三。澳洲市麵,每年約銷五萬匹。中國愛國布及其它土布製成婦女浴衫,亦可銷行,市價每襲約十二先令。

三. 牛皮豬皮

中國向有牛皮﹑豬皮出口前往歐洲。現時歐洲短少,此品如果歐洲有停滯之患,大可運至歐洲求售。豬皮一物,用製馬鞍皮箱諸件,牛皮則用途較廣。昨海利生皮廠來談,據說隻彼一家今年短少牛皮十五萬張﹑豬皮十萬張。市麵之求過於供,已有可見。此宗皮貨生意,辦法與絲茶不同,果有包辦者驗明皮樣,議定價目之後,買主顧先付銀若幹,為采辦之資本。

四. 藤椅

澳洲人民,雅好空氣;所有房屋無論大小,皆有小園或遊廊,因之需用藤椅較多。現時批發市價,有背藤椅或草辮椅,每張十二先至十五先;艙麵藤椅,又名涼床,每張自三十先至三十五先。廣東﹑香港,此宗藤椅小者零售價目約二元,大者約五元。進口稅每張約七先六本。市麵收納之能力甚大。維也納藤椅,近亦極缺,批發市價每張約十六先。此亦中國所有之貨。其餘藤櫃﹑藤籃等類,亦易銷售。

五. 茶幾

中國舊式棹椅,不宜西人之用;惟福建近年所做新式茶幾,或四張或五張大小不同匯成一套者,最相宜於澳市。計每套四張批發之價,約合三十先至四十先。此宗茶幾大都作長方形物,既輕巧易於損;若於四角略改為腰圓形,尤易奪目。

六. 地毯

我國北方所產地毯,實稱優美;而竹踏小塊地毯,尤宜出口。計澳市批發之價每張約十五先至二十先。

七. 玻璃器

澳市今日缺乏此品,已達極點。博山公司聞多改良物品,如將貨樣價目寄來,亦一擴充商務之道。

八. 磁器

磁本中國特色。澳市素仰德貨,茲已來源斷絕望,貨乃如望雨。江西瓷業公司若起而謀之,誠一利市。西人視為最下乘外,其它各貨皆可銷售,而以藍花者為尤妙。

九. 銅器

福州所製浮花銅器,深合西人所好,北京之景泰藍亦佳。花瓶古玩,色色皆宜,價亦甚高。進口稅每百抽三十五。

十. 麻包席包

據各商報載,澳洲今年應用麻包八千萬隻,來源何從,尚未敢料。中國南方麻袋每隻零售不過三角批發必較相宜。此間市價則自一先至一先三本。惟此宗生意必大筆乃能獲利。

十一 芝麻油

此品用以製造胰皀。從前有金帽牌之中國麻油見於澳市,現時求者甚眾。油商倘辦此品,宜以鐵鼓裝載,忌用洋油筒。

十二. 兒童玩物

澳人於耶誕購兒童玩物之風,殆比歐美為甚。去歲戰務阻礙,來源無多,辦莊存貨無精粗貴賤,一掃而空。我國不少此品,若能考英國兒童歌本,仿製各種玩物,必受歡迎。即舊有之鳥獸車馬,亦可銷售。

此就中國所有之物,可售於澳市者,略舉於右,以後逐季再行報告。至改良物品,切實擴張。願以待專門人物,或有誌商家親來調查,以收實效。

在本“調查錄”中,關於價格與其它有別,例如“先”即為先令的簡稱, “本”即為“便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