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澳夢子

澳洲早期華人的故事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早期澳洲華人的職業 (13)

(2021-05-04 17:07:30) 下一個

無論是當代澳洲地方政府宣傳的資料或研究學者們的報告,大多是列出一連串的職業,至於這些職業的演變基本上沒有多說。事實上要真的找到較全的曆史資料的確不容易,至今為止我能搜索到較為全麵地報導當年華人社區內各種職業及其狀況的,隻有1868年“關於維多利亞省華人人口狀況的報告”了。比這更早的不是沒有,有時能看到職業,卻不知道收入,更難以作橫向的比較。

故下麵仍以該報告作一些歸納及分析。

1859年,維多利亞省的華人人口估計有四萬五千人,之後人數大大減少了,因為,根據截至1867年9月30日的季度采礦統計,中國礦工的總數為18092人。如果再加上從事其它職業的中國人的數量,中國人的總人數大概在2萬人左右。

1868年在維多利亞省淘金已進入後期階段,中淺層淘金已經很少收獲,必須到了公司集資以機械化方式向深層挖金了。這一方麵華人不具備優勢,略有資本的不敢冒這類風險,群集式集資並不符合華人的“過客心態”; “關於維多利亞省華人人口狀況的報告”也注意到這一點,提醒維多利亞省政府留意華人的職業轉型了。

到了1868年的淘金工與10年前已產生很大的變化,也隱約看到華人的遷移路線。

先看看兩張圖,第一圖是維多利亞省金礦區的分布,由於第一張的地名比較模糊,所以在第二圖將華人聚居的地方明顯注明,以作比較。

我們看最早聚集華人的新金山Ballart,周邊的華人人口從約10000人驟降至約3100人。Ballart更僅餘800華人,其中約半數自組挖礦公司,最大的是12人合股;換言之,有大大小小的華人合股挖礦公司接近或超過百家。鄰近的Smythesdales則有華人1500人,過半在礦區打零工而沒有固定收入。

在礦區的華人也依工種而收入也有高低,負責攪泥機Pudding Machines的帶點技術,每周有1鎊;挖礦Miner的需較強的體力,每周約12-13先令;而負責篩選的淘金工Fossickers就僅得6-7先令了。三者的比例約在1(Pudding Machines)﹕60-65%(Miners)﹕30-35%(Fossicker)。

號稱有廣東礦脈的Ararat的情況更加不妙,連周邊地區在內的人口從超過10000人直跌到2000人, 少部份人已打算移居紐西蘭(紐西蘭的礦區剛開始開發)。

稍後出現金礦的Beechworth,華人出現增長達7000 人,其中超過半數在使用流槽選礦法的石英礦場工作。

鄰近墨爾本的Sandhurst有華人3500人,其中3000人從事礦業。受雇的約2000人,收入比Ballart略高,淘金工Fossickers可得8-10先令,這一點可能因為太靠近墨爾本而生活成本略高,及礦場因近墨爾本而運輸成本低。超過1000華人選擇組成6-10人的淘金公司,

在“關於維多利亞省華人人口狀況的報告”中統計的華人人口中共18584人,從事淘金及礦業的就約有9200人,換言之華人已產生轉型。

過去以合約形式的需要勞工,例如剪羊毛工Sheepshearers及收割工Harvestmen等屬季節性工作,基本上已變成按季節需要的計時或按量計薪,能有工作的時間在1-3個月之間,盡管表麵收入略高於礦工,但年平均收入仍低,所以這些人流動性強及經常切換到其它工種中,共約有1000人左右。

在過去淘金時代有需求的華人餐館﹑小旅店﹑屠夫店等隨著華人的減少也逐漸沒落。菜園及雜貨店則將顧客麵從華人轉型到更多人口的本土人身上,華人菜蔬得以推介,雜貨店也讓中國國內一些廉價的商品在澳洲打開市場,這些都一夕延續至今。

中醫講究的是言傳身教,當年西藥也不像現在的多種形式,尤其是一些小病小災,中草藥仍有一定的市場。類似人見人怕的天花﹑梅毒﹑麻風之類的,也給一些中醫帶來市場。但中醫不能以醫生之名來招徠生意,殖民地政府不允許中醫與西醫同等(畢竟西醫經嚴格而係統的學習),所以大多掛藥材店Druggists’ Shop而兼中醫坐館。

失業或沒有職業的華人約在600人,約占華人總數的3.3%,比例不算高。同期被判入獄的華人也接近600人,這就有點那個了;當然,其中的嚴重罪行不算多,有些罪名到今天仍有待商榷(將另文討論)。

在這裏歸納及分析華人的職業,可以提供日後維多利亞省華人職業的變化的根據,也可以橫向比較其它省份的情況。金礦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數以百計的中國人嚐試幹著別的工作。除了礦工和店主,還有園丁﹑搬運木材和水的車夫﹑裁縫﹑木匠﹑賣魚的小販﹑賣蔬菜和高級物品的小販﹑鞋匠﹑水果商﹑拾荒者﹑賣空瓶子的小販等等,還有一些被雇為家庭傭人。

這裏所看到華人的職業有相當部份轉型到能有基本穩定的收入中去(除非經營不善),例如店主﹑菜園﹑搬運木材和水的車夫﹑裁縫﹑木匠﹑賣魚的小販﹑賣蔬菜和高級物品的小販﹑鞋匠﹑水果商,其它的都是零碎不穩定的收入。整體的心理從一朝暴富往維持穩定轉型,從過客往有可能定居的身份轉換。

在“關於維多利亞省華人人口狀況的報告”所期待的並沒有出現,例如絲綢製造、桑樹種植、棉花或茶樹等工農業引入殖民地,從而增加和提高華人的經濟創造價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