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澳夢子

澳洲早期華人的故事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早期華人的傳統文化 (21)

(2021-05-12 12:20:30) 下一個

前麵說過早期一些華人社團硬性規定華人入鄉要穿著西服,但當時具體到日常中是管不了的,尤其在離其勢力範圍較遠的地方。大多華人剛來澳洲時的穿著是藍色的上衣,褲子也是藍色而寬鬆,頭頂較寬的草帽並戴上有黑而長辮的頭上。一些人來時還帶來了長衫和布鞋,回國時可以用上,大多會保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或者在不方便攜帶時委托人存起來。

搜集到一些圖片,選三張來說說。

上麵的一張是維多利亞省Beechworth金礦區華人在當地巡遊的擺拍照,當天似乎下著小雨,連站在商店前麵的人也有舉著傘子的。騎高馬的是個男孩,後麵騎小馬的是個女孩,扮相是夫妻吧。兵勇﹑官員﹑太監齊活,有些懷疑是華人粵劇戲班在辦宣傳活動。觀看的本地人似乎相當平靜,遠處商店的二樓站滿了人。

Beechworth現在的人口是3859人,當年在鎮上人口是3100人(連附近人口約在22000人),增加不多。以數十到近百的華人辦這樣一個活動,可以想象到效果。

下麵一張圖片是維省一處淘金鎮上的中式葬禮:

送葬的人絕大部份的清代士人打扮,瓜皮帽﹑長袍﹑腳穿元寶鞋,腦後長辮直達小腿。這些人應是商人或店員之類的,一般的淘金工及靠勞力的人,長辮非常不方便(大多會將辮剪至過肩)。略為注意的話,會看到其中一個是佛教打辦,換言之到了墳地會采用佛教的儀式。而站在店鋪前的既有西人,也有華人。站在屋簷下有三個華人的打扮是白衫白長褲,類似店員。馬車上有一個穿著清官員服飾,一個是清隨員打扮,說明了死者是在當地有相當身份的人。

送葬的規模達數千人的,悉尼有兩個:維紀商店的主人,姓葉,具體姓名及生平至今未能查證;另一個是梅光達先生。這些留待日後說了。

第三張圖片是早期澳洲華人在掃墓,是示意圖而非實景圖。

類似的鏡頭在上世紀70年代前是常見的,隻不過服飾不一樣而已。說圖中的景象是示意而非現實的是圖中存在錯誤的地方。

先說正確之處:

  1. 近景人物6個,所穿衣服略厚,這符合澳洲的季節氣候,清明節在4月份,在澳洲已是是入秋了。
  2. 在略遠的地方有兩個華人,不清楚是獨拜還是合拜,在墓碑前拜祭的合理的。至於逝者是埋在碑前或碑後,不敢肯定,因為現在的華人墓園所葬的是逝者是埋在碑前的,而圖中所見則是埋在碑後,故拜祭時不會站在逝者的身上,這與國內是一樣的。
  3. 前麵4人中站立的一人在燒香,大概與前麵3人及後麵2人不同組。前麵三人在燒祭品,已是上香完畢了,能解釋的是分批上香。
  4. 近景是華人墓園,遠景是西人墓園,這合符澳洲墓地的分區情況。

再說不合理的地方:

  1. 左下角祭品擺放不合理。三個小酒杯幾個水果米飯燒肉等祭品應放在碑及墓前。假如墓及碑都沒有顯示在圖的左麵,那祭品安放的地點是錯擺了。 
  2. 香爐的位置不對。

按當年澳洲各省政府對墓地的管理,逝者的骸骨需要入葬十年才能起骨。絕大部份逝者的骸骨在後來都轉運回鄉,假如現在早期華人墳地仍有骸骨的話,那是後來無人知曉而遺漏下來的了。

宣導華人的文化傳統,上述三圖都是,規模不一樣。而實際上在民族混居的地方,這些文化傳統是一樣的,呈現的方式不同而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