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澳夢子

澳洲早期華人的故事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第三階段:淘金初期 (2)

(2021-04-04 04:54:38) 下一個

從所搜集早期華人的資料來看,維多利亞省政府對華人的了解非常滯後。到今天為止,官方公布維多利亞省華人數量在1857年時為25424人,而公認的數據為50000人,部份研究者將非法進入並工作的算在內,則認為是69000人。維多利亞省在1857年時人口總數量是1025476人,減去統計數字中華人合法居留的20000人,澳洲英籍及其他國家來澳洲掘金的為825476人, 華人與澳洲西人的比例為8%以上。但這種比較意義不大,華人是以青壯年男性為主,而維多利亞省男性人口在1857年時人口總數量是541216人,再減去老幼的比例,華人青壯年男性的比例已超過1:1了。相信許多人看到這一段時,會深切理解維多利亞省政府急於減低華人比例的意願。

維多利亞省政府除了竭製華人到維省的渠道外,另外一招是發淘金許可證Gold License,付費2鎊可獲得12英尺乘12英尺(約13.4平方米)的發掘權。這招早在1853年就實行,沒有居留權則沒有權利申請,除非已補足10英磅人頭稅。到了1859年維多利亞省政府再開征每人每年4英鎊的居留稅(不論從任何地方或任何交通工具)。也就是說除非十分幸運,否則連生存的機會都不可能。有個數據可以說明:亞拉臘特Ararat在1861年7月從人口的最高點50000餘人跌落到1476人(全鎮人口2740人)。每人每年4英鎊的居留稅成了壓垮華人一朝發達的稻草,唯可選擇的是回國或流淌到可以找到生存的地方,前者則更窮,後者則成了兩大分枝:學習新的技能或發展自己的長處求存,或者一聽到某處有新的金礦又一輪的蜂擁而至,又輪到紐修威省和昆士蘭省走上維多利亞省政府選擇的路。

維多利亞省政府1859年開征每人每年4英鎊的居留稅到1865年6月30日撤銷,前後6年,卻弊端叢生。華人為了生存,直接在地麵用水淘金,甚至重新淘洗歐洲人暫緩使用的開礦地。在礦區,水是昂貴的資源。有些華人每天大概隻能淘到3 - 4先令左右的金,而一桶黏糊狀的水售價就值1先令。至於歐洲人暫緩使用的開礦地,是因為他們在該地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就停了下來,再申請新的發掘權,然而他們依然擁有原地的發掘權。淘不到足夠生存的金,偷雞摸狗的盜竊行為也就迫不得已,更可況不少人是吸鴉片煙者。更為甚者,絕大部份的華人是走了,留下來的除了能自我轉贏的華人(前提是所在地的經濟及社會條件能容納)外,還有那些基本上失去了勞動能力的老弱病殘者,他們再沒有能力回國了,基於人道主義的原因,維多利亞省政府隻能想辦法讓他們活下去,或者出資遣送他們回國。前者導致日後對貧者的緊急援助法案,後者則是各省一直延續到1930年代所實施的。捐資讓老弱病殘者回國,也不僅僅是政府,也是後來各式各樣的華人社團的目標,早期的華人報紙不乏類似善舉的報導或呼籲。

絕大部份早期來澳洲掘金的華人因傳聞而來的,他們期待的是能儲夠100 - 200鎊就打道回府。他們根本沒能有想到輕易獲取黃金的地方早就有人捷足先登,除非他們有新的發現。當真正有新的發現時,又局限於發掘權麵積的大小及聞聲湧來的人群。箸名例子的是1857年在亞拉臘特Ararat的廣東礦脈Canton Lead,700個從羅布Robe步行400餘公裏抵達Ararat Goldfield的,在亞拉臘特山腳Ararat Hills的小溪滲流中發現了金子,並在短短的3個月內挖出超過3噸黃金,故該地點被稱為廣東礦脈,該礦脈長3.2公裏﹑最寬處800米﹑深至60 - 90米(目前在該小溪發現金子處設有華人銅像作為紀念)。恐怖的是消息傳出後的數週內吸引了超過30000人湧到亞拉臘特。

前文所提及的雷亞妹Ah Mouy, Louis,後期也投資到淘金潮中,也就是出資僱用華人淘金,華人每週領固定工資,盈虧歸雷亞妹個人,還是以虧本收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