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澳夢子

澳洲早期華人的故事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第一章 早期華人移民的時代背景 (2)

(2021-03-17 18:41:05) 下一個

第一章 早期華人移民的時代背景 (2)

第二階段:砍伐及放牧

傢俱製作的熟練工人,畢竟需要有一定的技術要求,同時有相對的社會需求(到1833年整個紐省的人口為62112人, 澳洲總人口也僅為98095人;紐省到1846年人口增長到196704人, 澳洲總人口也僅為293249人。實際上人口組成的主要來源是英國三大島,在1846年時其他來源僅為3308人),要僱用的華工數量有限。https://www.abs.gov.au/AUSSTATS/abs@.nsf/DetailsPage/3105.0.65.0012006?OpenDocument

人口的迅速增長,導致食物供應鏈和居住環境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主要在將荒郊野外的野草雜樹砍伐成合適的種植及放牧的土地。單靠英國輸送囚犯並不足以解決勞動力,因為還需要人去管理,效率低下也是個問題;故而解決勞動力的來源地成為澳洲朝野在1840-1850年間經常討論的話題。

最早的方案是在印度輸入勞工,但當時的印度總督拒絕了這一要求,理由是他們也需要勞工。

1845年2月21日,阿德萊德(Adelaide)的“South Australian”報紙刊登了 “SUPPLY OF LABOR”的文章,它是這樣地說的:

“If the British Government continue to refuse to supply the colony with labor, it will be absolutely necessary for the settlers, very soon, to provide themselves elsewhere. We perceive that the West India proprietors have had permission to engage Chinese laborers, and we doubt not that a similar permission would be given to those of South Australia.”

該篇文章具體分析從中國運輸勞工到新加坡的運輸成本?勞工的生活習慣和日常生活成本?翻譯需求?政策允許等,從而提供澳洲政府及僱主們參考。

類似討論華人移民的優劣點的文章在1835年到1850年間各澳洲報刊都有討論。

1848年澳洲經由廈門英商德記洋行(Messrs Tait&Co)老板詹姆士·德滴(James Tait )從廈門運第一批契約華工121人往澳洲悉尼。從1848年到1853年這五年間,超過3000名華工在悉尼港登陸然後分散到新州各個農場從事農耕勞作。

然而在1840年到1860年間無論是契約華工或自由出境的華人,在滿清政府統治下都屬非法的,隻是在地方政府默許下的隱蔽的形式下悄悄地進行。

我們先回顧兩份中英條約:

(1). 1842年8月29日南京條約: “一、嗣後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永存和平,所屬華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國者必受該國保佑身家全安。二、自今以後,大皇帝恩準大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

(2). 1860年10月24日中英北京條約: “第五款 戊午年定約互換以後,大清大皇帝允於即日降諭各省督撫大吏,以凡有華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國所屬各處,或在外洋別地承工,俱準與英民立約為憑,無論單身或願攜帶家屬一併赴通商各口,下英國船隻,毫無禁阻。該省大吏亦宜時與大英欽差大臣查照各口地方情形,會定章程,為保全前項華工之意。”

前一條約僅限於“住”,後一條則放寬到“往”了。真正的原因是已經無法禁阻。

1842年8月29日南京條約中的第三條 “因大英商船遠路涉洋,往往有損壞須修補者,自應給予沿海一處,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準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君主暨嗣後世襲主位者長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故而香港首任總督砵甸乍於1842年10月27日曾在香港發出告示說“香港乃不抽稅之埠,準各國貿易”, 開始了香港近代的貿易史,並成為中國與歐洲各國的轉口貿易的渠道之一。同時由於香港擁有良好的維多利亞港,故而取代澳門成為遠東最大的貿易港。

香港開埠即宣稱為“自由港”,福建泉州逐漸失去了中國對外貿易的地位,勞工出口自然也逐漸轉到香港了。盡管澳門在貿易衰落後的苦力貿易畸形繁榮起來,而香港更具優勢的是少了滿清政府的幹預。故而即使在1866年清政府規定,除中國人自願出洋外,禁止一切非法“招工”的情況下,臨近澳門的幾個縣份大都輾轉香港出洋。這幾個縣份輾轉香港出洋的主要原因是避開了在國內簽約而導致的幹預,同時大多有同鄉在港設有商舖,離港前的準備也可提前進行;至於自費離港也更方便。在以後的百年中,移民海外大多是沿廣東西江和臨近港澳的縣份,而其他交通不方便的縣份則極少。福建和廣東西部外移的則將目標轉向台灣或東南亞各國了。

澳洲在合約勞工方麵得益並不多,1952年之後持續的淘金潮,使澳洲各省的政府窮於應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