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176)
2021 (160)
2022 (109)
2023 (125)
2024 (138)
美國大選的“十月驚奇”
無論是中期選舉還是總統大選,每當美國11月的那件大事要發生時,“十月驚奇”(October surprises)總會如期而至。在美國待久了,也總會學到一些新詞。
在美國政治語境下,“十月驚奇”指的是參選一方特意安排好時間爆出的新聞,提供能改變投票者想法、影響民意調查的證據,以使選舉結果對自己有利。那麽,在今年的大選舉前,我們又見證了哪些“十月驚奇”呢?
除了上述已經發生和預計發生的之外,不少人猜測最大的驚奇可能是美國主動挑起中美衝突。比如美艦訪台和美軍駐台或美宣布邀請台灣領導人訪問華盛頓,甚至南海兩軍發生摩擦等,更有日媒(《產經新聞社》旗下晚報“夕刊富士”)12日獨家爆料,稱川普有意“突襲式訪問台灣”,同時承認台灣地位!蔡英文最近在會見訪台的美國務院次卿克拉克時曾表示,“台灣有決心踏出關鍵的一步”,惹得外界紛紛猜這“關鍵一步”是什麽,有人認為是台美建交。台灣早已做好準備,隻待美國同意,美國國會和民意對美台建交也有很強的支持度。盡管川普非常明白這樣做會對兩岸、美中關係帶來“地動山搖”後果,但為了連任,加之他“不按牌理出牌”的性格,他很有可能挺而走險。
其實,能預測到的都不算是驚奇。也可能會有另一個完全難以預測、更震撼的選舉發展會隨時引爆。而無需驚奇的是:在對華態度上,共和黨和民主黨基本一致,中美關係已經再也回不到過去,誰入主白宮都不會大幅改變美國的對外政策。
與其擔心“十月驚奇”,中國更需提防的是所謂的“歲末驚奇”- 即要防止川普在敗選後到明年1月新總統上來這段時間對中國做出什麽瘋狂的事情,那才是真正危險的時候。很可能川普屆時會把他的敗選歸咎於中國,將中國當作出氣筒實施報複,同時也為新總統拜登改善對華關係設置障礙。而拜登則不得不接過川普的對華外交遺產,與勢必反擊的中國正麵衝突,造成美中雙輸的局麵。
二零二零年十月十六日
川普缺點多,大嘴,語不驚人死不休,言行隨性,確實不像個總統。但說明他是性情中人,不是政客。不要糾結川普說過什麽,要看他做過什麽。川普對競選承諾是認真的,那些似乎不可能實現的競選承諾,如今一個個成為了現實:減稅、嚴控非法移民、藥品降價、以色列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
4年以來,對川普的各種惡意預測,事後證明都是胡說。反而,紳士級別,人畜無害的拜登,是以權謀私的前副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