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謙美君子

在美國生活了32年的謙謙君子
個人資料
謙謙美君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與朋友談錢的原則

(2025-10-20 00:00:45) 下一個

與朋友談錢的原則

 

根據Bread Financial於2024年進行的調查,21%的美國人曾因錢失去朋友,該調查涵蓋了1,670名消費者。個人理財網站LendingTree今年夏季發布的一份報告稱,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人因錢而失去朋友。而根據《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在受訪的2,000名成年人中,有36%表示因財務糾紛斷送過一段友誼;另有五分之二的人承認因錢與朋友之間產生緊張關係,近三分之一則坦言,無法跟上朋友的消費步調而讓他們感到壓力。

金錢與友誼的界線並不總是清晰。示意圖(路透)

金錢與友誼的界線並不總是清晰的

亞特蘭大的臨床心理學家、認證理財治療師Traci Williams表示,“金錢本就複雜,且常牽涉情感。而友誼又是我們生活中最親密的人際關係之一,因此金錢與友情糾葛難免。” LendingTree的調查顯示,高達77%的受訪者曾借錢給朋友,卻有三分之一未能收回借款。因此,金錢與友誼混在一起時,引發衝突的風險不低。

財務糾紛對友誼的影響不僅限於借貸本身,高頻率的社交活動也可能帶來沉重經濟壓力。LendingTree的調查顯示,有6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曾為參加社交活動而“超出預算”。而26%的人認為與朋友之間在金錢觀念上存在落差,69%的人曾因費用考量而婉拒朋友的邀約。

朋友之間的金錢糾紛許多其實源於溝通不良。一方認為對方會償還借款,另一方卻以為那隻是無償的幫助;還有人對聚餐分帳方式不滿,卻又難以開口。Bread Financial消費者洞察部高級經理 Jessica Calaway 指出,“人們之所以受傷,往往是因為預期落空。”

Bread Financial的調查發現,61%的Z世代與70%的千禧世代認為向朋友借錢是常見情況;相對地,隻有38%的嬰兒潮世代持相同觀點。Calaway認為,年輕人是在一個“談論金錢不再是禁忌”的時代中成長的,“他們對借錢雖然仍有焦慮,但不認為這樣的緊張未必是壞事。”

綜合專家觀點與媒體《The Everygirl》與《Bustle》的建議,以下是與朋友談錢的幾項原則:

, 借錢需慎重

調查指出,借錢給朋友的結果往往不盡理想。專家表示,若是出於幫助對方的心態,適度借貸有時能加深彼此信任;但若對方聲稱手頭緊,卻被你看到他下周在購物中心大肆采買,受傷與不滿的情緒就容易產生。LendingTree 首席消費金融分析師 Matt Schulz 建議,“若你決定借錢給朋友,或向朋友借錢,務必事前坐下來明確討論雙方期待,以及若期待落空時該如何處理。因為等火苗成了火災才溝通,往往太遲了“。Schulz補充道,”若你不願意借錢給朋友,完全有權說不“。此外,若你是借款方,不論是金錢、衣服還是工具,都應主動盡快歸還。

, 討錢要有技巧

若你借出的是一筆可觀金額,或某樣對你具價值的物品,卻擔心朋友已經忘了,可通過支付App發出提醒,或用輕鬆的語氣傳短信,例如,“嘿,你方便轉我泰勒絲演唱會門票的錢嗎?“Williams建議提醒時務必注意語氣,記得這是你的朋友。保持關心與尊重,是處理這類情況的關鍵。

, 不必計較小額借貸

也許你對朋友欠下那杯7美元的咖啡耿耿於懷,但若因此多次催促,反而可能傷了感情。小額請客在朋友間屬於人情往來:這次你請,下次換我。Bustle的一項調查指出,90%的人不會為不到10美元的金額發送Venmo請款。Williams表示,“對某些人來說,10美元可能無關痛癢,但對有些人卻是筆不小的支出。“

, 公平分帳

多人聚餐時,常有人吃得多,有人吃得少。若你有費用上的考量,不妨主動表示希望分開結帳。Williams說,“多數人其實傾向於隻為自己吃的東西買單,而不是平均分攤所有人的餐費。“如今分帳越來越方便,不僅許多餐廳支持分開結帳,市麵上也有各種分帳app可協助處理。

, 明確金錢安排

與朋友分攤餐費是一回事,但若是周末旅行到拉斯維加斯,則需更縝密規劃。專家建議,在團體出遊前,務必明確預算、支付方式與分帳規則。Williams表示,“越早厘清彼此期待與責任,越能避免事後爭執。“她建議可製作一份試算表,列出所有預估支出與負責人,讓費用一目了然,降低誤會與怨懟的風險。

 

二零二五年十月二十日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