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260)
2021 (381)
2022 (335)
2023 (302)
2024 (324)
甲辰日食,不,日蝕,想到這些。
都叫日食。還記得也叫日蝕嗎?
看作日食,像逛自助餐;看出日蝕?像讀《史記》。
天狗食日,是話本;金環蝕,是小說。
“黑雲壓城”,是日食;萬家墨麵,是日蝕。
“日食,讓我們看到了人類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這想法,蠻思想貧困戶的,覺得。寧願做如是想:日,可蝕。什麽,永垂?
日食,有點“開心就好”;日蝕是“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是“獨自守著窗兒,怎生得黑?”是“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普羅大眾,少壯,日食;而後,日蝕;《呐喊》《小團圓》是才少年,便日蝕。
《金瓶梅》是食,一天天的;《紅樓夢》是蝕,分分秒秒。
食,to be; 蝕,to be or not to be 。
“吃過啦”,很日食;“我們就是最後一代”,是日蝕。
“民,以食為,天”,至多是《道德經》;看到日蝕,才有《天問》。上下五千年,見到日蝕的,真不多,屈原,司馬遷,很難再往下數。中國人的靈魂史,真的很短,很短。說成“恨不過,悔不過,疼不過屈原司馬遷;愛不過張愛玲;深不過魯迅。難道不是嗎?
餓吾餓及天狗食日,至今仍是“解決溫飽問題;有命到有心的路,走了五千年,仍是“而今邁步從頭越”。什麽情況?
甲辰日食,不,日蝕,想到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