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議易中天《槍杆子裏麵出的了政權,從來出不了人權》

(2024-01-21 06:21:29) 下一個

1. 此文將奠定易中天史學界至尊地位:

 

從來都是槍杆子裏麵出政權,卻永遠出不了人權/易中天

 

一,擠壓中華泡沫史

 

所謂“中華5000年文明”就是泡沫史,有史可考的中華文明隻有3700年。

 

有人說從地下挖出了幾萬年前的陶罐,證明中華文明還包括“史前史”。這是無知,還挖出過50萬年前的頭蓋骨呢,與文明史扯不上半點關係。文明包含三要素:

 

哲學——人類思想的薈萃;

 

宗教——人類心靈的寄托;

 

藝術——人類對萬物之美的詮釋。

 

哲學、宗教、藝術萌芽之前,沒有文明史,隻有莽荒史、原始部落史。中華文明史沒有5000年,隻有3700年。

 

議:

 

陳寅恪,不會這樣說。馮友蘭,也不會;郭沫若,也不會;李澤厚,也不會。

 

這個做“曆史回顧宣傳片”,對象還不能是文科生。

 

摩爾根有《原始社會》,寫了幾十年,為此進入原始部落,與同吃同住同勞動;恩格斯著有《家庭私有製國家的起源》。學問做得很細,細到使不做這行的,多聽就是,別多說。

 

陳寅恪為說明士族至科舉的演變,翻讀好多年,寫成《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雖為百十年間不多的信史,但他隻稱為“稿”。

 

要予以什麽樣的研究才能言之篤篤像這:文明史必得有“哲學,宗教,藝術?”

 

薈萃,詮釋,寄托,當寫散文詩啦!

 

這不是學問,這是抖機靈;這不是學術觀點,這是“千古興亡,且聽漁樵閑話”。

 

要嚴肅點問的:《易中天上下五十年》火了,嚴複以來的“啟蒙”,多就這水準。這是啟蒙嗎?不,這也是洗腦。反顧百十年間的“先行者”,梁啟超,譚嗣同,….. 遇羅克,林昭,張誌新,不少的公知,不都是這個水準嗎?

 

在大陸七十年間,政見和持有不同政見之爭,也是內卷,隸屬不得解脫的循環。

 

原因之一:不下陳寅恪的功夫,熱衷易中天的煽情。

 

漿糊一盆的烏泱烏泱,遇上一盆漿糊的韭菜拔出的苔—— 精英,把個中國糊弄得“現在大陸,誰也說服不了誰。”打開網,顛覆三觀,毀了的一代,“太讓我無語”,是不是易中天這類的東西讀多了所致。

 

 

 

 

 

 

二,揭穿中華謬論史

 

比如:究竟是誰“推翻了三座大山”?就需要正本清源地告訴讀者:

 

“封建主義”就是分封製,是被秦始皇推翻的;

 

議:

 

哪來的“推翻”?《義勇進行曲》聽多了吧?

 

 “六王畢,四海一”,不是孫文辛亥,而是“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把秦當“新社會”和“解放後”,是“喝高了吧?”

 

重點在:馬列毛澤東思想學得丟也丟不掉了,才有“封建”與“郡縣”的“換了人間”的視角。正常的認識是:“天下苦秦久矣!”沒有公元前,解放後;“推翻封建”,犯得不是史識錯誤,而是這兒的朝野,從來就是“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揪住封建與郡縣差異不放,是你漿糊。此際,你不是秀才,你是個兵。

 

郡縣製隻是把封建變了個樣,“做奴隸不得”和“做穩了奴隸”的時代特征一樣一樣的。

 

 

 

“帝國主義”就是帝王製,是被孫中山推翻的;

 

議:孫中山結束(不是“推翻”)的是專製體製。帝王製中,也有非專製的。

 

帝國主義怎麽就是帝王製呢?帝國主義是日語,從英文還是什麽文翻譯過來的。穀歌上一查,明明白白。這也太高中畢業了。

 

“帝國主義”,專指租界,不平等條約,八國聯軍,日本侵華。沒有疑義的,拿出來抖。“在不起疑中起疑”也不是這麽個玩法。

 

這座“山”,當時人同感。不想被人隻瞥不看,不想被人看到自己隨地大小便,嘛嘛,說此氣話“推翻”,也好理解。可一個教授,連這個眼神勁都沒有,說不過去。

 

漢語中的帝,是“朕”,是專製的代表,不是全部,甚至可以說,它不是最重要的部分。《萬曆十五年》中,將這個製度的三寸指出得明明白白。盯住“隻反貪官,不反皇帝”,是魯迅以前的金聖歎式的深刻。

 

複辟和反複辟,不是社會的革新,而是翻大餅。打掉袁世凱,打掉張勳,其實是在開中國人的廟會,晚上想了千條路,早上起來磨豆腐。

 

盯牢帝製,孫文革命水平就那樣。現在又盯住連任,公知不如當年持有不同政見。

 

切中且要好好想一想的,生產方式變了,密集型產業不再;生活方式變了,現鈔都快見不到了。為什麽還能封控如斯,“法院首先是政治機關”“黨管貨幣政策”還講得哢哢的?這個社會是不是在腦子或那個要緊的髒器上長東西了?為什麽又變成了一個遊離了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卡爾馬克思的《資本論》所述的社會經濟原則的奇葩?

 

這不是先進落後的事兒,這是出局,打回部落的事體。

 

 

 

——“官僚資本主義”?根本不存在!官僚主義=壟斷主義;資本主義=競爭主義。競爭與壟斷水火不容,史上何來既壟斷又競爭的“官僚資本主義”?隻有“官僚權本主義”!

 

議:競爭和壟斷,怎麽成了水火?這是什麽神操作?

 

官僚主義=壟斷主義,資本主義=競爭主義,從哪來的等式?

 

在民國,誰都知道四大家族,正如網民都心中有數幾個紅二代掌握著多少多少財富。他們控製資源,並使成常態,並且占據著“還是讓自己的孩子當家放心”的理論根據,形成“主義”。販夫走卒都知道的事理,易中天卻拗住了。

 

三座大山,是口號,廣告。要的是一看覺得好像,一看就記得住。當理來駁,是你犯二。

 

“封建製”之後是“集權製”,區別在於:封建製 —— 思想多元、言論自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集權製 —— 思想單元、言論禁錮、言多必失、禍從口出。而且封建社會隻有“天子”,集權社會才出現了“皇帝”。

 

議:這就是胡說了。

 

皇帝天子陛下殿下老佛爺,名字而已。“雙百”從來在“方針”之下,不分封建郡縣,鬆緊不同而已。

 

封建,怎麽有了文藝複興之相,郡縣又成了黨國了呢?這有點胡說八道了。

 

封建與郡縣不同之處,人事任免上換湯不換藥。把封建和郡縣弄混了,不是概念不清,而是這概念本來就不清。

 

打倒四人幫之前,是郡縣還是封建?後四人幫時代,是封建還是郡縣?四項基本原則,三個代表,和諧不折騰,又來個夢,當作理論去研討,是你腦子進水在先,別人洗腦在後,進的水多了一點而已。

 

深刻的地方:井田製為租賃製取代,車同軌書同文,統一的度量衡使生產生活方式變了。由此政府職能形式變動。

 

別歪著斧子砍啊!

 

秦始皇推翻了“封建製”後,創立了“中央集權製”,成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皇帝,集權製世代相傳了2000多年,一直延續至今。

 

所以必須對曆史糾偏——中國早沒了封建,隻有集權。

 

議:文革語言,革命遺風。

 

封建是笨拙的郡縣,不是民主;郡縣是聰明的封建,不是原創的專製。

 

“中國早沒了封建,隻有專製”,不是什麽曆史的糾偏,而是自己看曆史沒個準星。

 

 

三、對比中華古今史

 

比如:“奴隸製”和“極左製”,一對比就明白了,勞動人民統統被剝奪了“自由謀生權、自由遷徙權”、然後“一切行動聽指揮”地奉命扛活。再比如:“井田製”和“公社製”,一對比又明白了,都是土地公有製!名義上“公有”,支配權都歸一小撮人,要麽在貴族手中,要麽在公仆手裏。百姓隻剩下了“奉命扛活權”。

 

曆史隻有在對比中才能被看穿本質:不管這個主義那個主義,隻要剝奪了人們“自由謀生、自由遷徙”權、隻要重蹈“公有製”,那就不是曆史的進步,而是複辟。

 

 

議:易中天,政治經濟學當學的地方,一點也沒聽進去。不然,怎麽會這樣地胡扯!

 

井田製,是長久的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土地形式,因此產生了相應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公社製”,是土八路不懂經濟的髒汙。前者,含金量十足的經濟史概念,後者是段子素材。

 

自由謀生,遷徙,是附著在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上的掛件。

 

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中,沒有“指揮”“奉命”一說,隻有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的變更。

 

曆史不是“繁花”,王家衛沒法導演。和公有製和私有製比,自由遷徙和自由謀生,隻是個社會現象。

 

易中天說:“不管這個主義那個主義,隻要剝奪了人們“自由謀生、自由遷徙”權、隻要重蹈“公有製”,就是複辟。”

 

議:邏輯,邏輯,教授!

 

生產方式的變更導致所有製的變更,在變更中,產生了自由現象,然後出現主義。這個道,怎麽能任性亂跑?

 

複辟,是袁世凱張勳的勾當,在生產方式變更的過程中,就是個毛毛雨,甚至不夠。

 

這樣地搗漿糊!

 

 

 

 

 

下麵的還很長。揀幾段

 

 

四、必須借用世界史

 

比如十七世紀英國著名哲學大師、約翰洛克(John Locke)的警世之言:

 

——財產不可公有、權力不可私有,否則人類必將進入災難之門!

 

言簡意賅,醍醐灌頂。“經濟民有化”(自由經濟)才能“政治民主化”(自由選舉)。

 

作為全麵係統地闡述憲政民主基本思想的第一位作家,約翰洛克的警世之言深刻地影響了美國的開國元勳、及法國啟蒙運動中的許多主要哲學家:

 

——憲政就是契約,契約精神隻能源自於經濟私有化(民有化)的“自由經濟”中。

 

就是說,沒有“自由經濟”的“自由選舉”毫無製衡力,隻能導致另一種專權與災難。比如“堅決不走私有化邪路”的委內瑞拉、納粹德國、前伊拉克、現伊朗,由於百姓的生計和生活統統依附於“公有製、國有製”,就算東施效顰實行了“自由選舉”,選民也空有民主權力,毫無民主能力,隻能把查韋斯、希特勒、薩達姆、內賈德、穆兄會、哈馬斯等各路騙子或瘋子選上台,隻會讓右翼民族主義、極左民粹主義、或宗教原教旨主義得逞。這絕非憲政民主,統統是垃圾民主,比開明專製更不如。

 

五、還要總結階級史

 

人類文明史都是以愛為本——博愛、兼愛、仁愛。任何煽動“恨”與“鬥”的就是反文明。所以必須摒棄反文明的“階級鬥爭”。

 

摒棄反文明的“階級鬥爭”,卻不可以模糊“階級”之分。人分三六九等,當然有階級之分,不同的階級力量決定了不同的曆史走向。《馬論》錯在用“貧富”劃分階級,我認為“牟利手段”才是劃分階級屬性、研究曆史走向的唯一標準:

1. 

2. ——依仗特權和壟斷牟利的,是“特權階級”;

3. 

4. ——依靠創造和競爭牟利的,是“資產階級”;

5. 

6. ——特權無門、競爭無能的,是“無產階級”。

7. 

8. 此標準能啟迪讀者,為啥有的社會進步成了民主?而有的社會依舊輪回在專製?規律是:民主=競爭,同樣麵對壟斷為本的“特權階級”造成的社會不公,競爭為本的“資產階級”才能推動民主,而暴力為本的“無產階級”再怎麽造反與革命,都隻會重蹈專製。

9. 

10. 曆史證明了一切:張角、朱元璋、李自成、張獻忠、洪秀全、義和團、布爾什維克、國家社會主義德意誌工人黨(納粹黨)、意大利工人暴力團夥(法西斯)、紅色高棉、紅衛兵、造反派等古今中外曆朝曆代的各路“無產階級”暴力團夥,從來都是槍杆子裏麵出政權,卻永遠出不了人權。

 

議:“槍杆子裏麵出政權”,是土匪話,形象,生動,匪氣。正常點的話為:武裝奪取政權。文明的話為:武器的批判。文明社會中,武器的批判是不得巳而用之的暴力;主要是用批判的武器。

 

政權,是體製。人權,是社會屬性。“槍杆子裏麵出政權,不出人權”,究竟想說啥?

 

1. 

2. 我重寫的《中華史》不是傳統的敘述史,而是糾偏史、對比史、真相史、本質史,選票派看了會怒罵、毛派看了會咒罵、同行看了會妒罵、權貴看了會責罵。

3. 

4. 可不管你們怎麽罵,隻要還剩下一口氣,我也要重寫中華史!

5. 

6. ——開啟塵封千年的頭腦功能、耕耘荒蕪已久的思想土壤,雖千萬人,吾往矣!

 

議:這是喊口號了。

 

沒有這樣做學問的,沒有這樣寫曆史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