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看《山海情》,想到二十集的《回首黃土地》

(2021-01-15 04:02:51) 下一個

看著《山海情》,想到另一個二十集的《回首黃土地》

 

在插場時,見到的農民,幹活掙工分;歇間時,呆坐著,連葷玩笑也不會開。說不出整句話。日複一日。

 

後來讀知青文學,一下讀到那麽多的故事,情懷,很奇怪。

 

讀曆史,屯墾,移民不斷,規模都不小。能總結成“風格”來說的就邊塞詩吧。想想 ,種地,有啥好說的。

 

邊塞詩,都寫得老實巴交。軍旗獵獵,狼煙孤直,將軍白發征夫淚。花俏點的像“千樹萬樹梨花開”“長煙落日孤城閉”。就這命,受唄。

 

《回首黃土地》開頭,剛到村的北京知青問所在的峁塬咋這麽窮哩。村書記說,和鄰村比,“峁塬好著呢!”

 

“從來就這樣過日子。老人說,很早以前,有幾年“鬧紅”(紅軍到了陝北),現在又來了你們北京娃。”

 

文言文世界裏和田頭呆坐埋頭耕種的農民,一地雞毛裏過日子的張王李趙,說著一樣的話,感受差不多。

 

解放後,接受再教育,失落的一代,八零後九零後 ..... 又來了,《山海情》。編吧!

 

《活著》的水準呢?過日子的態度呢?

 

住在德國,尤為不適的,遇事,那哪是個社會,就是個組織。和日本人久處,也會覺得那社會就是個“株式會社”。社會主義,就是他們說出來的。

 

住在北美小區裏,才知道community,怎麽會產生communism society ,怎麽會派生出socialism?這裏麵人,各過各的,斷不會整出這些。是德國大胡子瞎整,日本人瞎譯。

 

行政區或選區劃分而已。不讀報,誰管?怎麽變成“主義”了?!

 

政府搞文宣,什麽新社會,計劃生育,放開生二胎,上山下鄉運動,脫貧致富,那是人家上下班,行政。拿過來當日子過,是你二。

 

 

比比《回首黃土地》《山海情》。

 

《回》說塬上人咋過日子,幹活叫“受苦”,生活叫“活人”。《山》,說塬上人被領著趕著“脫貧攻堅”。

 

《回》,不編劇,而是記實。《山》,編狠了。

 

《回》,不演,原聲的陝北話。(猜的。比《山》裏聽得更覺得是那麽回事)《山》,一群大腕在拚演技,那個裝!陝北話說成毛主席腔了。

 

《回》是“邊聲起,衡陽雁去無留意”。《山》是寫響應號召,“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回》裏見到文宣“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下的真實之塬;《山》就是個沙灘變金灘的文宣。

 

《回》,說的是塬社會;《山》仍是在講社會主義。

 

 

 

沙丘上,日光裏,幾個少年人乍到新地方的那跳躍,狂嗨。神來之筆。

 

和一群小夥伴一起的那小姑娘,耐看。

 

尤勇,張嘉譯,很裝,秀演技。張嘉譯那帽子,是山寨趙本山的。

 

黃軒,臉塗得再糙,也不是個塬上人。但自然說笑。

 

故事太“樣板戲”了,就是個集體創作,典型事件中突出典型人物.......”,“焦裕祿帶領..... ”再來一遍。這年頭,還玩這個,忒那個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