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華的世界

這是國華對讀過的書, 看過的電視/電影, 聽過的音樂, 訪遊過的地方, 經曆過的事物, 和時事的感想或點評.
個人資料
國華P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印度人的焦慮

(2025-10-09 13:23:23) 下一個

8月下旬,印度總理莫迪在中印邊境軍事衝突五年後前往天津,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並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發布出來的照片顯示,莫迪與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老朋友般手牽手談笑風生(下圖 AXIOS)。紐約時報記者分析認為,俄中這是要向西方(美國)傳遞一個信號 – 中俄要成為挑戰美國主導的現有世界秩序的領導。而莫迪則希望對川普表明,印度還有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重要友好國家。一些西方觀察人士擔心,川普總統的誇誇其談和關稅政策,如他對印度征收了50%的關稅,實際上已將新德裏推向北京的懷抱。這種說法與中印關係今年走近的原因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因為與習近平的會晤既非印度對川普霸淩行為的臨時回應,也不是莫迪急於重啟印中關係。新德裏當然不會認輸向北京投誠,也不會與北京和莫斯科並肩作戰,建立新的反西方秩序。實際上近一年來,印度一直都在增加與中國的合作,以促進雙邊關係的穩定。然而,這些努力並不能消除這兩個亞洲巨人之間存在的根深蒂固的競爭。

當然,川普對印度施壓,以及他急於與習達成某種“大妥協”的言行,必然會影響印度決策者的考量。他們會擔憂地認為,華盛頓對新德裏的脅迫態度以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對華溫和姿態,背離了美國近年來的政策。此前,美國強調必須遏製中國大陸,同時則致力於拉近美印關係。印度官員擔心自己會在美中印三角關係中處於消極被動的不利境地,因而進一步加強了與北京的接觸。而印中的接近,自然會影響到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利益。如果川普繼續針對印度施壓,印度可能會減少與美國的合作和采購,同時增加與中國大陸及其他國家之間的合作以增加自己的籌碼。印美相互的漸行漸遠,肯定會不利美國與中國的競爭,至少會與川普政府宣稱的加強與新德裏關係的願望背道而馳。

魚與熊掌  

2024年10月金磚國家峰會召開之際,一度冷淡的中印關係首次出現解凍跡象。在峰會期間莫迪與習舉行了自2019年以來的首次雙邊會晤,並宣布雙方宣布已完成邊境部隊脫離接觸,從而邁出了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關鍵一步(下圖 ALJAZEERA/rfa)。此時中國大陸正麵臨戰略和經濟困難,包括經濟增長放緩、來自美國的壓力以及歐洲對大陸支持俄羅斯的擔憂。而印度則希望避免邊境地區進一步衝突,以便專注於發展經濟,增強印度在與中國大陸更大規模競爭中的實力。彼時,雙方都不知道誰將成為美國下一任總統,以及美中關係的走向。

隨著中印關係進一步緩和,2024年12月,兩國特別代表重啟邊界談判,大陸外長王毅於今年(2025年)8月訪問了新德裏。盡管習近平缺席了2023年在印度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印度今年仍派出包括防長、外長和國安顧問在內的多名高官訪華參加各種會晤,以支持北京擔任上海合作組織主席國。這些磋商取得了結果 - 恢複民間社會交流、達成重啟兩國直航的協議、印度恢複向大陸遊客發放簽證,以及重開印度人前往西藏境內印度教聖地凱拉什瑪納斯羅瓦爾(Kailash Mansarovar)朝聖的通道。

或許更重要的是在雙方選定的經濟部門恢複交往的可能性。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和當年的邊境衝突,新德裏對中國大陸在印度的經濟和技術相關活動實施了限製。這些措施包括對大陸投資進行額外審查,將大陸公司排除在印度的5G網絡之外,以及禁用TikTok等大陸應用程序(下圖 Instagram)。但過去幾年,包括一些最大的企業集團在內的印度企業一直呼籲政府放鬆這些限製。隨著目前兩國關係的緩和,印度政府似乎更容易接受這一要求。川普對印度課爭的關稅措施,可能會使印度更樂於尋求與中國開展更多貿易往來。

如果邊境局勢保持穩定,新德裏還可能會放鬆對非敏感地區的一些限製。印政府可能會優先考慮開放那些能夠幫助印度增長的大陸企業、工業投入和專業知識。通過建設國內產能,印政府希望最終可以減少對特定領域中國大陸進口的依賴。政策製定者希望大陸企業參與那些能夠幫助創造就業機會、提升印度製造業和技術能力、更好地將印度融入全球供應鏈並促進印度出口的領域。新德裏希望大陸企業與當地公司成立合資企業或向印度同行提供技術援助或轉讓技術。同時,印度會繼續將大陸實體排除在敏感領域之外,如電信等關鍵的物理和數字基礎設施、太空和核能等戰略技術,以及那些允許中國擁有或轉移大量與印度公民相關的數據的領域。

對兩國來說,這是一個利弊兼有、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對新德裏來說,修複與中國的經濟關係或許有助於經濟增長,但也可能導致其更加脆弱和對中國的依賴。北京方麵則希望進入全球南方最大的市場,以擺脫對西方市場的依賴。但在此過程中,它最終可能會強化一個戰略和經濟競爭對手。

騎牆  

中印兩國麵臨的困境實際上反映出一個事實:無論領導人在峰會上如何表態,中印兩國仍然視對方為競爭對手,因為兩國間的分歧依然存在。如印度國防參謀長最近重申,懸而未決的中印邊界爭端仍然是印度麵臨的主要安全挑戰。兩國軍隊尚未恢複到2020年前的邊境部署水平。北京方麵希望印度將邊界問題與更廣泛的雙邊關係區分開來,但新德裏方麵則認為穩定的邊界是正常關係的必要基礎。

其他雙邊和地區問題也困擾著兩國關係,包括過去幾年來印度對華有增無減的貿易逆差問題。北京的行動表明,它必要時會利用新德裏對中國大陸的依賴來阻礙或拖慢印度的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速度:大陸限製了2024年和2025年向(因違規轉售牟取暴利的)印度公司出口稀土磁鐵和化肥,(因貨款問題)暫停了一家德國公司在大陸製造生產的隧道掘進機的發貨,並撤回了蘋果在印度的合作工廠工作的大陸技術專家。北京還宣布在雅魯藏布江上修建大型水壩項目,印度認為該大型水壩可能會對下遊的印度和孟加拉國產生不利影響(下圖 Instagram)。

今年5月的印巴衝突中,北京出售給巴基斯坦的武器也發揮了重要(幕後)作用。中國大陸售巴武器在據稱擊落印軍6架軍機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一位前印度駐北京大使將大陸的支持稱為“戰場勾結”。作為巴基斯坦最重要的軍事裝備供應國,大陸最近又向巴基斯坦提供了一艘潛艇。正是這些事態的發展以及印度長期以來對北京的不信任,新德裏對北京的態度並不像大陸官員所希望的那樣熱情或願意配合。在習近平與莫迪會晤之前,印度拒絕證實其外交部長蘇傑生在8月份與王毅會晤時確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相反,印度官員堅稱他們將與台灣保持經濟、技術和文化聯係。在8月初菲律賓總統馬科斯訪印以及8月底莫迪訪問東京期間,印度也毫不掩飾地重申了其在南海和東海的立場:中國大陸在這兩海域的海洋主張和軍事演習引發了緊張局勢。馬科斯訪印和莫迪訪日的外交活動以及印菲海軍首次在南海聯合航行也表明,印度繼續尋求通過加強與東亞和東南亞其他國家的關係來平衡中國大陸的強勢。

印度也一直不願支持或加入北京構建反西方陣營的努力。此次莫迪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引起了廣泛關注,但他沒有如北京和莫斯科希望的那樣恢複與中俄領導人的三邊會晤。2019年之前,莫迪與中俄領導人曾定期舉行三邊會晤。他也沒有參加習近平在北京舉行的勝利遊行。而且,他更沒有加入巴西為討論美國關稅而舉行的緊急金磚國家線上峰會,而是讓他的外長蘇傑生參加。

川普效應

印度不想向中國大陸讓步,至少不會做出重大讓步。然而,川普政策的兩個方麵正在影響印度國內關於該國外交關係合理平衡的辯論,並且很可能影響印度的選擇。首先,川普直截了當地利用曆屆政府建立的印美夥伴關係作為脅迫手段,迫使印度改變外交和經濟政策(下圖 THEECONOMICTIMES)。其次,他對習近平采取了更為包容的立場,這在印度國內引發了關於美中關係走向的極大不確定性。印度在2024年采取行動穩定與大陸的關係,部分原因是它不知道下一任美國總統會將美國的對華政策引向何方。川普政府對印度征收的高額關稅,以及川普與習近平舉行峰會的前景,在莫迪即將與習近平在天津舉行會談之際,無疑增加了這種對衝的動力和緊迫性。華盛頓向新德裏的持續施壓,華盛頓在反製北京方麵有所收斂,讓莫迪發現自己的處境比去年愈加不利。去年的拜登政府明確表示有意與印度合作,部分原因是為了與中國大陸競爭。

中美關係緩和,即使是暫時的,也不僅會改變中印在談判中彼此的籌碼平衡,還會使印度的戰略環境更加複雜。如果目前印美關係的冷淡持續下去,印度將麵臨一段時間以來從未有過的局麵:與美國的關係緊張,華盛頓則淡出與北京的全麵戰略競爭,並拉攏伊斯蘭堡。盡管如今的印度比過去強大得多,但它擔心在這種情況下更強的中國大陸會試圖對印度施加更大壓力,例如,在邊境搞搞震。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印度國內將有人呼籲在並非最理想的條件下與中國大陸進行對衝,例如對華做出某些經濟讓步,收斂與其他大陸認為構成威脅的夥伴的合作,或者對中國在邊境地區的強硬姿態進行回避。

以上這些並非是未來的假設,而是實實在在正在發生的事實。川普對中印的態度已經增強了印度那些主張對華進一步開放的勢力。例如,印度最大的幾家企業正在探索與中國大陸企業建立合資企業,並尋求從大陸進口更多產品。除了對與印度做生意的人產生中長期影響之外,此類活動最終可能會擴大印度希望與大陸進一步融合的選民群體。

與此同時,川普正在削弱印度國內那些主張與美國建立更緊密關係的人士的力量。曾經,新德裏和華盛頓在對抗北京方麵的共同利益深化了雙方的夥伴關係。這激勵兩國克服曆史包袱,管控分歧,並在國防、經濟安全和技術領域開展前所未有的合作。但如今,印度批評這種合作的人士認為,川普似乎對與中國競爭不感興趣。此外,這些批評人士認為,一個將相互依存作為武器並試圖脅迫印度的美國,其行為方式與中國如出一轍。即使是像蘇傑生這樣的印美關係支持者也指出,印度不僅需要警惕對供應國(尤其是中國)的過度依賴,還需要警惕對需求國(尤其是美國)的過度依賴(下圖 Instagram)。這反映出一種轉變:美國不再被視為印度的中國問題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因為美國本身正迅速成為問題的一部分。

可能雙輸  

如果這種看法成立,並由此製定相應政策,那麽美國就麻煩了。與美國的持續緊張關係將影響印度的戰略、經濟和技術選擇。印度政府內外的人士將敦促領導人減少與不可靠的美國合作,尋找其他安全夥伴和市場,以及資金、國防裝備、技術、商品和專業知識的來源。印度將因此成為對美國企業和科技公司不那麽友好的國家,也使印度尤其在國防、經濟安全和技術領域成為不情願的美國政府合作夥伴,雖然此前印度已經開始在這些領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與美國合作。

前副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和前國安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最近在《外交事務》雜誌上撰文指出,美國在印度的投資並非基於利他主義,而是基於利益,包括美國與中國競爭和威懾中國的能力。如果印美結盟,中國麵臨的局勢會更加複雜。但是,如果印美彼此心生嫌隙,兩國都會苦瓜,尤其在與中國打交道時會處於下風。

新德裏意識到,如果美印關係持續緊張,其對北京的籌碼將減少,在維護自身安全、促進經濟增長、推動創新以及確保亞洲不被中國主導方麵都將麵臨更嚴峻的挑戰。正因如此,印度仍在尋求與川普政府達成妥協。然而,如果華盛頓對新德裏放軟身段的姿態不予回應,反而持續向印度施壓,那麽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德裏將不得不尋求新的外交政策平衡,而這種新的平衡必然不利於美國。

* 本文主要內容源於坦維·馬丹 (Tanvi Madan)的《India doesn’t want to need China》一文。馬丹為印裔美國公民,她主要研究印度外交政策,關注印、中、美關係。馬丹現在布魯金斯學會擔任外交政策項目高級研究員,著有《命運三角:冷戰期間中國如何塑造美印關係》(Fateful Triangle: How China Shaped U.S.-India Relations During the Cold War)一書。

參考資料

Madan, T. (2025). India doesn’t want to need China. FOREIGN AFFAIRS. 鏈接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china/india-doesnt-want-need-china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硬碼工 回複 悄悄話 說的有道理
markyang 回複 悄悄話 印度從來就是砌牆派,不會和任何國家真正的結盟,所以那種以為有巨大利益可以拉攏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
京工人 回複 悄悄話 毫無疑問,川總應該對印度施加更大的壓力,迫使它停止購買俄羅斯油氣,並跟俄羅斯翻臉,完全站到西方國家一邊來,以孤立中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