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滿血複活
CNN報道, 俄軍即將攻占象征意義的波克羅夫斯克。波克羅夫斯克又稱‘紅軍城’,是頓巴斯西部連接烏東克拉馬托爾斯克、斯拉維揚斯克、第聶伯羅三大後方基地的鐵路會公路樞紐。一旦失守‘紅軍城’,烏軍幾乎會失去頓巴斯,因為其在頓巴斯的其餘抵抗據點基本暴露在俄軍圍困之內。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故事跌宕起伏,其軍隊的表現時而令親痛仇快,時而又讓支持者歡呼雀躍。戰爭爆發之初,包括北約成員在內的大多數國家都認為烏克蘭是死定了。敢與戰鬥民族硬剛,那不是以卵擊石嗎。因此,烏克蘭的命運是向俄羅斯投降的時間早晚問題。然而令世人大跌眼鏡的是,勢不可擋的俄軍鋼鐵洪流在戰場上非但沒能勢如破竹,而且還被阻攔,圍困,擊潰,擊退。被擊傷擊毀的俄軍坦克散布在俄軍自烏克蘭領土東撤的道路和田野,讓外部觀察家得出結論:大毛軍隊昔日的戰鬥精神已消耗殆盡,西方支持下一次精心組織的反擊就能將俄國熊送回老家,打回原型。事實證明,軍事“專家”們,尤其是西方的一些“磚家”,看走眼了 - 烏克蘭的反攻失敗了。俄軍在經曆一段時間的撤守和痛苦反思後,又恢複了從已占的烏東領土自東向西緩慢但持續地推進(下圖 Newsweek)。如今,許多人不再爭論俄羅斯是否還能打,而更多的關注基輔能否獲得足夠的外部支持,以便繼續熬下去的問題。

為何烏克蘭現在如此被動?可能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西方許多政策製定者和戰略家輕視了莫斯科的學習能力。俄羅斯顯然從第一輪攻勢的失敗中吸取了教訓,並相應調整了應對烏克蘭及其他地區戰爭的戰略和戰術。俄羅斯係統性地審查其作戰經驗,從中汲取教訓,並在其武裝部隊中分享這些經驗教訓。到2023年初時,莫斯科已經悄然構建了一個複雜的學習生態係統,涵蓋國防製造基地、大學以及從司令到前線士兵的指揮鏈。如今,俄軍正在將其實戰經驗製度化,並對其國防製造商和研究機構作相應地調整以更好的支持戰爭的需求。同時,俄羅斯還將科技初創公司與國家資源進行有利戰爭的整合。其結果是戰場上出現了新的戰術和更好的武器。莫斯科已經開發出新的無人機使用方法,用於尋找並擊殺烏克蘭士兵及摧毀烏克蘭資產,轉曾經的弱點為現在的優勢。俄羅斯製造了更先進的導彈,並打造了更堅固耐用、性能更強大的裝甲係統。俄軍賦予了初級指揮官更大的作戰自由。俄軍已經成為一支既能在這場戰爭中不斷演變,又能為未來高科技衝突做好準備的軍隊。
由於這些變化,烏克蘭在未來幾個月可能在戰場上麵臨更嚴峻的形勢。它將麵對的是俄羅斯速度更快、數量更多的無人機襲擊,這意味著烏克蘭城市、平民和關鍵基礎設施遭受更大的損害。更多的俄羅斯導彈將突破烏克蘭的防禦,使烏通往前線的十英裏路程變得更加危險,難以穿越。當然,烏克蘭的防禦以及大規模的無人機和炮火襲擊,俄軍的變化仍然讓俄羅斯難以在戰場上取得任何重大突破。但這確實意味著莫斯科可以繼續以犧牲士兵為代價來推進對頓巴斯地區的緩慢侵吞,同時寄希望於北約因對衝突感到厭倦而袖手旁觀。
卡內基國際和平捐贈基金會研究員馬西科特(Dara Massicot)注意到,一些美國和歐洲官員確實對烏克蘭失去了興趣。但她提醒其他國家的政策製定者應關切俄羅斯對其侵烏行動的調整。馬西科特認為,侵烏戰爭中積累豐富的經驗和對未來作戰的清晰願景,將賦予俄軍嶄新的實力。而且,俄羅斯正與中國大陸、伊朗和朝鮮得以分享其寶貴的實戰經驗。即便如此,卡內基基金會研究員馬西科特相信俄羅斯仍將受到軍政紀律渙散的製約,難以生產最先進的裝備。馬西科特認為戰鬥民族的天性會讓俄羅斯即使資源,也要以新的戰爭方式為下一次衝突做好準備。她敦促華盛頓和歐洲各國政府必學習烏克蘭戰爭,尤其應研究俄羅斯的學習成果,然後對本國的軍事戰略做相應的調整。下麵介紹卡內基研究員馬西科特發表的一篇探討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改變策略,扭轉劣勢的文章。該篇題為《How Russia recovered》的文章刊登在10月8日一期的《外交事務》雜誌。
與時俱進
自侵烏初期伊始,俄羅斯軍隊便得適應環境。烏克蘭在戰場上的猛烈反擊,迫使俄軍在車輛上加裝防護裝甲,學習新型偽裝,並采用小規模突擊戰術(下圖 The Guardian)。俄羅斯士兵還通過社交網絡、封閉的社交媒體渠道以及自行出版的建議手冊來分享各種信的建議。這種非正式、人與人之間或作戰單元與作戰單元之間的學習是戰時適應的重要第一階段。但是,若無更大層級的軍事組織能夠積極推廣應用,這些經驗教訓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丟失,無法傳遞給需要它們的人,也無法普及到整個部隊。俄軍學習的第二階段就是將這些變革製度化,如修訂訓練計劃、采購計劃和作戰概念。學習效果最佳的軍隊遵循五個步驟:獲取戰鬥經驗、分析經驗、提出建議、在部隊中傳播建議和經驗教訓,以及最終實施。

隨著戰爭曠日持久的形勢愈發明朗,俄羅斯開始執行大部分標準。臨時性戰場適應性措施,逐漸演變成一項係統性舉措,旨在總結、研究戰場經驗,並在全軍範圍內分享,從而提升作戰效能。例如,2022年,軍方派遣專職參謀和研究人員到前線軍事指揮所,以便盡可能近距離地觀察戰爭,並了解部隊表現。研究人員隨後根據戰鬥結果,梳理指揮官日誌,采訪相關人員,最終生成了分析報告。經過進一步評估後,這些“經驗教訓”報告被分享給了位於羅斯托夫的戰時指揮部、位於莫斯科的總參謀部、各軍種司令部、各軍事院校、軍工企業以及軍事研究機構。
隨後,俄羅斯武裝部隊做出相應的調整。在莫斯科2022年9月發布的動員令和不斷飆升的國防預算的幫助下,俄軍重組了指揮結構,並調整了在烏克蘭的戰術和兵力部署。莫斯科改變了後勤係統,以提高其生存能力。它引進了新技術或將舊技術重新運用,以提高其精確瞄準和電子戰能力。這些臨時調整幫助俄羅斯穩定了戰線,並抵禦了烏克蘭2023年的反攻。
此後,俄軍的學習生態係統覆蓋範圍更加廣泛。在前線和研究人員所做“經驗教訓”報告基礎上,俄軍方提出了各種改進建議,並設立了20多個委員會來執行這些整改建議。具體措施包括軍方發布簡報、舉辦專題研討會以及召開會議來解決問題和分享知識。如俄南部軍區多次召集空軍、地麵部隊、電戰部隊和國防工業的士兵和指揮官,教授他們如何更好地探測、壓製和摧毀對烏克蘭早期的軍事成功至關重要的無人機。短短三年內,俄羅斯對作戰手冊進行了450多項臨時修改。軍方領導人強調,這些手冊很可能在戰爭結束後進行徹底修訂。
道高一尺
俄烏戰爭第一年,烏克蘭意外地獲得了一些幫助,即不稱職的俄軍裝備。由於維護不善、製造缺陷和設計缺陷,俄羅斯的裝備往往連續數月反複出現故障。以莫斯科的電子戰裝備為例:對數百套俄電戰係統的突擊檢查發現,其中30%存在缺陷。最常見的缺陷是電子元件質量低劣,尤以電子線路。根據俄羅斯軍方旗艦出版物《軍事思想》,2022年至2024年期間,俄軍高達60%至70%的電戰故障是由各種類型的設備故障引起的(下圖 POPULAR SCIENCE)。隻有30%至40%的故障是由烏克蘭軍隊的火力造成的。

俄羅斯常常難以解決其裝備問題。戰爭爆發的第一年,國防工業反應遲緩、與士兵脫節以及過時的規章製度阻礙了創新工作。後來,莫斯科命令俄國防製造商改進生產、完善維修率,並加快創新速度。在政府的支持下,國防製造商確實達到了要求。為縮短研發時間,國防部特意放寬了規章製度。國防部還與國防製造商舉行會議,確保其根據收到的消化前線部隊的反饋意見做出改進。與此同時,國防公司像保衛阿薩德政權時的敘利亞戰場那樣,派??行業專家前往俄占烏領土維修各種設備、研究其性能並匯報。從2023年初開始,克裏姆林宮又製定了計劃將民間大學和研究中心整合到國防工作中。這加強了軍方和民間工程師在試驗場和訓練場的合作,共同對將投入戰鬥前的原型設備進行測試。
此外,俄羅斯政府還推出了扶持國內國防初創企業等多項舉措,希望以此促進創新。例如,俄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致力於將初創企業與主導該領域的國有企業聯係起來,這些國企為了壟斷通常會抵製新入行的初創企業。俄防長的這一舉措奏效了:現在,初創企業已經與俄羅斯最大的國防承包商一起參加武器展,並向軍方出售其產品。這些變化使莫斯科降低了基輔在戰爭初期享有的技術優勢。俄製造商正生產更適合烏克蘭戰場條件的新型改進係統,俄軍方則學會了如何使用它們。或許最值得關注的是,俄國防部成立了 Rubikon,這個俄羅斯最精銳的無人機研究和作戰部隊。Rubikon試驗了不同類型的無人機戰術,這些戰術正為其他無人機部隊的指揮方式提供指導。
莫斯科還做出了一些重要、但不那麽引人矚目的改進。如國防公司升級了多種車輛的裝甲和其他防禦係統,並為其他車輛配備了更強大的發動機、更先進的瞄準鏡和改進的幹擾係統。俄羅斯提高了滑翔炸彈的殺傷力,並增加了改進型“沙赫德”無人機和其他各種無人機的產量(下圖 Forces News)。此外,國防部門正在解決俄羅斯電子戰係統的製造缺陷,並改進其維護規程。

這些升級有助於解釋為什麽烏克蘭人在過去一年半中遇到了更多麻煩。 2022年和2023年,基輔可以相對輕鬆地瞄準俄羅斯指揮中心、庫存和補給線;如今,俄羅斯的電子對抗措施和調整後的導彈防禦係統使此類攻擊變得更加困難。俄羅斯的無人機和導彈襲擊也變得更大規模、更複雜。至少,這意味著烏克蘭的合作夥伴需要為其提供更多的防空係統,並對該國的電子戰係統進行更多投資。烏克蘭還在研發遠程導彈,希望從源頭上摧毀俄羅斯武器。
這些升級讓烏軍在過去一年半裏遭遇了不少麻煩。2022年和2023年時,基輔可以相對輕鬆地瞄準俄軍指揮中心、庫存和補給線;如今,俄羅斯的電子對抗措施和調整後的導彈防禦係統使此類襲擊實施更加困難。俄無人機和導彈對烏襲擊比以前規模更大、更複雜。這意味著烏克蘭的合作夥伴需要為其提供更多防空係統,並向烏軍電子戰係統投入更多資金。
改革進行式
俄軍的學習還延伸至另一個重要領域,那就是訓練。俄羅斯軍事教官正在全麵回顧戰鬥經驗,並將所學知識融入訓練計劃。為了確保這些計劃既切合實際又切實可行,俄羅斯在戰場和訓練場之間輪換部隊,就像他們派遣國防製造商前往前線學習了解裝備發揮性能一樣(下圖 The Jamestown Foundation)。當無法進行麵對麵交流時,軍方會在前線部隊、院校和訓練中心之間建立安全的視頻會議。而且,一些有實戰經驗的殘疾退伍軍人已成為全職教官。俄軍根據在烏克蘭的作戰經驗,對教學進行了多項調整。它提高了模擬器的逼真度,並修改了戰術急救的教學內容。它開始教授部隊如何駕駛軍用車輛穿越複雜的無人機戰場,以及如何在更大規模的無人機和裝甲部隊的協同下進行小規模突擊。俄軍事教官首次使用無人機監控士兵的訓練,以便更好地評估和討論部隊的成敗。

俄軍還對其初級軍官的培訓課程進行了幾項修改,以便他們更好地為作戰任務做好準備。莫斯科的主要戰時調整是增加為期兩個月的補充訓練課程,幫助這些基層軍官提高射擊、火炮、情報、地形、導航、無人機使用和戰術醫療的技能。鑒於小規模步兵突擊在戰場上的重要性,教官們還注重教授初級軍官如何指揮小型部隊。一些初級軍官甚至在學習北約國家所謂的任務規劃,即他們及他們指揮的隊伍必須獨立自主、而非教條地遵循上級指揮,去實現戰術目標。這對於傳統上自上而下的俄羅斯軍隊來說是一個重大轉變,這一轉變受到一些俄軍在戰場上所獲勝利的啟發。
盡管高層領導重視改進,俄軍的訓練項目仍然參差不齊。目前,對前往烏克蘭的俄誌願兵的指導重點理所當然地集中在教士兵如何在無人機密集的戰場上以小型突擊隊的形式作戰。但由於訓練時間過短,抵達烏克蘭戰場的俄士兵仍然無法勝任他們執行的作戰任務。自2022年以來,新入伍士兵的教學計劃也已根據作戰經驗進行了修改,但改革尚未完全。俄羅斯官員報告稱,一些地區訓練中心仍在教授過時的信息,或者未能跟上戰場快速適應的步伐。
俄軍的局限
俄羅斯的訓練還在進行中,而烏克蘭也繼續激烈地抵抗著克裏姆林宮想要實現的主要目標(下圖 FINANCIAL TIMES)。然而,俄軍取得的進展無疑令烏克蘭人感到沮喪。自戰爭爆發以來,基輔曾經擁有與莫斯科抗衡的創新優勢,如今在很大程度上正逐漸消退。烏克蘭人早已承認,他們無法憑借數量來擊敗俄羅斯軍隊。但幸運的是,俄羅斯在質量方麵對基輔的優勢有限。首先,俄羅斯軍方的學習過程存在一個關鍵缺陷,那就是總部工作人員、研究人員和一些國內國防企業之間充滿活力的學習與前線士兵的慘淡體驗之間存在差距。盡管俄羅斯軍方在獲取、分析和傳播作戰經驗方麵表現出色,但它在執行方麵卻舉步維艱,而且在確保其指導方針得到貫徹方麵也步履蹣跚。例如,官員們建議對國家質量控製係統進行全麵改革,以應對眾多故障和錯誤,但該建議卻未得到貫徹落實。同樣,自2022年以來,俄羅斯的戰鬥醫學和戰鬥創傷學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可感染艾滋病毒的前線士兵人數卻有增無減。

此外,莫斯科在諸如紀律和專業精神這類領域長期被忽視領域仍待努力。因此,俄羅斯一線人員的素質仍然參差不齊。一些部隊指揮官的確稱職,但另一些部隊的領導人要麽則濫職或要麽空缺。相鄰部隊間缺乏協調,導致部隊輪換或演習期間傷亡過重。有士兵遭受暴力和忽視,也有士兵則因違規遭受嚴厲體罰,如被綁在樹上或被扔進露天坑。盡管這些問題並未妨礙作戰部隊執行大部分指派的任務,但它們肯定是俄軍相對於其物質和人力優勢而言持續表現不佳的原因之一。俄軍事心理學家已經發出警告,認為俄羅斯目前評估士兵心理狀態並識別所謂越軌行為(開小差、投降、暴力或喪失戰鬥力)觸發因素的努力已經過時。但軍事機構本身並未內化這一信息,而是選擇專注於耐力和盲目地服從命令聽指揮。
至少就目前而言,俄軍麵臨的與戰爭性質相關的挑戰即使已經明確,也極難解決。例如,俄指揮部非常清楚,烏克蘭戰場受到無人機的廣泛監控,因此幾乎不可能在不遭受攻擊的情況下集結大量部隊進行裝甲突擊。在軍事期刊上,戰略家們直言不諱地承認,俄軍傳統的編隊已不再“是取勝的主要條件”。軍方已經適應了這種變化,不再使用大型裝甲編隊,而是越來越多地采用小型突擊隊,而小型突擊隊如今已成為軍事訓練的核心。俄羅斯官員還增加了新的無人機部隊、突擊分隊和偵察分隊,以幫助突破烏克蘭的嚴密防禦。盡管這些變化使烏克蘭的反製措施更加複雜,並偶爾導致俄羅斯取得戰術突破,但它們的傷亡慘重,而且這些小型部隊和分隊無法像大規模集結的部隊那樣奪取和守住領土。即便如此,克裏姆林宮還是要求戰爭以這種方式繼續下去(下圖 Radio Free Europe)。最後,莫斯科在戰後學習方麵的往績並不是特別鼓舞人心。俄軍在阿富汗戰爭和幫助阿薩德政權的敘利亞戰場獲得的知識並未在戰鬥的小團體之外傳播。

然而,這些因素在如今的俄羅斯已不複存在。事實上,莫斯科目前正在經曆的許多學習過程與二戰後的經曆頗為相似。鑒於目前的軍事架構、財政狀況和領導層,俄羅斯軍隊似乎已準備好在烏克蘭戰爭結束後進入全麵而密集的學習階段。官員們已開始討論對俄羅斯的作戰理念、軍事理論與戰略、作戰規章以及從現在到2030年代中期的長期采購選擇進行全麵審查。俄羅斯官員表示,克服大規模裝甲突擊的威脅是首要研究重點,他們正計劃調整軍隊的兵力設計和作戰理念以應對這一挑戰。從現在開始,俄羅斯軍隊可能會研製更多無人機和其他無人係統,這將增強莫斯科相對於北約的軍事實力。
俄軍將進一步整合無人機、機器人和其他自主係統,使其融入軍隊。在軍方看來,這些技術代表著未來的戰鬥力:俄羅斯軍事專家曾撰文指出,無人係統將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武器。在他們設想的世界裏,很快將會出現能夠壓倒對手防禦的自主無人機群、難以識別或攔截的微型無人機,以及能夠模仿鳥類、昆蟲或其他野生動物的無人機。俄羅斯軍方一直在觀察烏克蘭軍方對作戰機器人的使用情況,並準備加大對該領域的投入,以協助其執行哨兵執勤、後勤保障、布雷和排雷以及海底監視等任務。
俄軍事理論家和領導人也認為人工智能對現代戰爭至關重要。人工智能技術處理海量數字信息的速度之快,將使指揮官能夠更及時地做出決策。莫斯科的戰略家們擔心,如果俄軍指揮官沒有頂尖的人工智能工具,他們將被擁有AI工具的對手壓倒。因此,俄專家正考慮如何在2030年代初部署人工智能決策係統和人工智能武器(下圖 STAR INSIGHT)。軍方正探索如何在高超音速導彈、防空係統和無人機中使用人工智能來提高性能。他們還在思考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加快分析任務的執行速度並實現指揮自動化。盡管用於軍事目的的AI是國家重點領域,但政府對人工智能的投資仍然相對有限,這意味著俄羅斯在短期內的能力難以得到提升。

不改革死路一條
俄羅斯軍方自2022年侵烏伊始就誤判了烏克蘭的作戰能力和戰鬥意誌。莫斯科的裝備表現一言難盡,甚至一些係統徹底失靈。其士兵沒有接受過針對性任務的訓練,其指揮係統也運轉不靈。但此後的幾年,俄軍已成為一個學習型組織,根據前線實情持續調整成為俄軍通過戰爭學習打仗的重要內容。莫斯科正在積累和分析作戰經??驗,並將所汲取的教訓分享傳播到其整個部隊和國防生態係統。它正係統地努力汲取和製度化戰時經驗,為戰後改革做好準備。它意識到未來戰爭的性質正在發生變化,因此軍隊也必須隨之改變。
但衝突結束並不能保證俄羅斯領導人可以順利執行其改革軍隊的雄心壯誌。屆時,俄羅斯很可能繼續麵臨國際製裁。畢竟,俄軍的提升能力將取決於持續的資金、關鍵礦產的投入以及生產頂級裝備的能力,而製裁使所有這些變得困難重重。俄羅斯軍隊還需要領導層的支持以及足夠多經驗豐富的老兵的投入,才能使計劃中的改革得以實施。無論發生什麽,俄羅斯傳統的人員弱點,如紀律鬆懈,以及缺乏執行設備采購的巨額資金,將製約俄軍改革。
同時,美國和歐洲也會積極研究俄烏戰爭,並製訂和發展壓製俄羅斯最新能力和戰術的計劃措施。為了趕上俄羅斯的能力並在無人機戰爭等關鍵領域迎頭趕上,美國和歐洲必須加快對入侵烏克蘭事件的分析,並做出調整,包括采購更多無人機並采用其他創新技術。北約國家下屬組織將協作研究俄烏戰爭的經驗教訓,並改變北約各國的采購計劃、訓練方案或作戰理念。美國和歐洲必須看清俄羅斯軍隊的優缺點:既存在缺陷,但也具韌性十足。俄軍的結構性問題非常現實,如果與北約發生衝突,這些問題將尤為嚴重。然而,它也善於學習過程並持續改進。隨著俄羅斯武裝部隊開始為期十年的重建工作,他們將進一步調整戰術,引進新武器,並進行擴充。軍隊塑造戰爭,戰爭也改造軍隊。
* 本文作者達娜·馬西科特(Dara Massicot)現擔任卡內基國際和平捐贈基金會的俄羅斯和歐亞大陸計劃的高級研究員。她曾在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擔任高級政策研究員,那之前在國防部擔任高級分析師。
參考資料
Massicot, D. (2025). How Russia recovered. FOREIGN AFFAIRS. 鏈接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russia/how-russia-recov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