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想談談我在美國教中學語文(English Language Arts)得到的一些印象,並與之跟我在中國以前和現在看到的語文教育相對比。首先我得說一下,我在中國得到的中學語文教育是非常好的,我不僅遇到了優秀的老師教授我,也有其他語文老師支持、鼓勵我的寫作愛好,讓我至今受益匪淺。我的一位華大教育係的同學曾經對我說:“你一定在大學裏接受了很好的博雅教育。”我大笑說:“我其實真正學到的文學是在中學打下的基礎,對我影響最深的老師也是中學語文老師,大學我讀的是外語專科學院,我不過是延續了他們的傳統大半自學而已。”經過三十年,我對中國語文教育不算太了解,但是因為有小輩的經曆和媒體的信息,還是能略作對比。
首先我覺得中美語文教育的一個差別是教語文達到什麽目的。我不說應試教育,雖然中國現在大部分的老師越來越在往應試教育那條路上走,我說的是取法乎上的。中國的教育讓我感覺是培養文人,就是英語中的man of letters,能讀會寫不說,還得教詩詞歌賦和古文,教的文章以散文、小說居多。這種教育非常適合我這樣喜愛文學的人,特長也充分得到了發揮。但是我有一些同學是擅長理性思維的,學得比較累。比如我的先生邏輯思維能力強,不容易動感情,但是作文被老師棄如敝履,說是“流水賬”、“幹巴巴的”。他認為自己的都是實話實說,沒有添油加醋啊。比較美國的語文教育呢?讓我想到托克維爾曾經說起美國的特色,沒有歐洲那樣明顯的精英階層,但是普通人能受到很不錯的教育。美國好一點的公立中學的教程就是培養有社會意識的公民,它的教程也反應了這一點。當然這其中的意識形態也是潛移默化的,比如反蘇的《動物莊園》是必讀書目,反納粹的《夜》也是精讀教材。讓我覺得比較欣慰的是針對麥卡錫主義的《薩勒姆的女巫 (The Crucible)》和反應美國夢破滅的《推銷員之死》也入選高中課本。至於反越戰的The Things They Carried也是讓培養學生對社會、曆史有正確認識的好教材。最近的趨勢是加入了文化多元化,非洲裔、拉丁裔、亞裔等等作家的作品收入越來越多。比如原來康拉德《黑暗的心髒》是當做反殖民主義教材來教授的,現在成了殖民主義的反派,需要和Things Fall Apart這樣非洲本土作家的作品一起讀,顯示後者的優秀。
其次要說到教育培養學生哪些方麵的能力。我感覺美國教育時時刻刻在強調critical thinking skills--批判式思維,對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非常重視,但是同時能結合實際。這一點最大體現在他們的作文命題上麵。如我上麵所說,美國和歐洲不同,法國高考的作文題都是艱深的哲學問題,但是美國的作文題都和現實或者時事相關,比如,在斯諾登事件後,學生會要求寫寫國家安全和個人隱私的問題。有時還會要求學生寫一封信給市長,談談隨著就業增長,是否要將一片小樹林改成公寓。這些都是開放式命題,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到了有的老師那裏,學生表達意見的自由讓我咋舌--一個初中的小孩早在好幾年前就撰寫雄文一篇呼籲大麻合法化,果然是先知先覺;一個高中的小孩課外自選書目是《我的奮鬥》,老師說,隻要他用批判的眼光看,沒有問題。而中國語文教育的一個特長是培養孩子們的美感。我的一位中學老師曾經上過一堂很好的公開課,最後以羅丹的名言結尾:“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很多入選的文章都是美文,老師在講解課文也經常注重文章寫得好在什麽地方,很多作文的評語常常是“文筆優美,描寫生動”之類的。中國的高考題目以前是以議論文為主,但是很少有尖銳的直切現實的命題,空談多,比如我那年的《近朱者黑》還是《近朱者未必黑》,誰都知道第二個題目好寫多了,我認識的人幾乎90%以上都比較“投機取巧”了。
再說說教授語文的方法吧。美國的教材不是同一的,但是很多會采用College Board(就是那個考SAT和AP的機構)推薦的教材和書目,具體的在公立學校是學區決定的。我實習的學校有補充教材,有練習冊是一次性的,但是貴的課本和書是一代代傳下去的。私立學校自由度很大,每個都不也一樣,就不說了。至於網絡學校,我們有網上的教材,有時需要學生自己買一些或者借一些有版權的書。有一點很大的特色是美國每個學期會讀幾本書,作為精讀。老師會安排好進度,然後課堂討論。比如小一點的孩子讀The Holes,妙趣橫生,很適合他們閱讀。我也教過加繆的The Stranger,比較深刻,我覺得高中的學生不一定能夠體會到其中的好處。絕大多數的書都比較短小精悍,但是全文閱讀我覺得是一個長處,就是莎翁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這樣的劇本,是early modern English寫成的,都是一字不刪教。中國多年來教材改來改去,自然是時代的因素。我在中學時老師比較有權力跳過一些政治因素太明顯的東西,而注重於寫得文辭優美、意境深遠的文章。不過有幾點很不同的是,中國的老師教課自由發揮度很大,語文老師尤其如此,我的老師很喜歡說一些課外的話題,如果說我學到了一些自由的思想,要拜托這些與課程無關的閑話。美國的課程非常嚴謹,教案是設計到每幾分鍾做什麽事情的。一般開頭要有讓學生安靜下來的活動,比較寫一段journals,中間每個活動要過渡,最後要有exit task。我開始教課,最不適應的是老師直接講課被認為是最壞的教課方式。學生應該有很大的參與程度。學生之間的互動和群體活動有很多種方式展開,而作業也常常是個項目,結合了很多種表達方式,比如運用多媒體。現在流行的是學生檔案(portfolio),將學生在一個學期做的幾個大作業結合在一起,看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國以前很多時候我們是做考卷,或者寫作文,現在我很欣喜的看到有很多老師開始采取了一些國外的教學方式,但是有一點,隻要以考試為衡量標準的教育方針不改變,再優秀的老師也是“帶著枷鎖跳舞”。
我想具體說一說的是教作文,因為我是學新聞的出身,所以我在網上教的課和寫作或者創作(creative writing)相關較多。我的中學老師有一次在教高考作文時,列舉了八股文了結構,什麽破題,承題。。。大家也就一笑了之,沒想到我在美國教初中作文的時候,就遇到了跟它頗有相似之處的Jane Schaffer Method,具體我不多說了,反正也是結構嚴謹,一板一眼。很多時候,我們在讓學生寫作前也會按照作文的體例(persuasive essay, compare and contrast…)來設計一份大綱或者一個表格之類的graphic organizer,學生有一個空格填一句。我覺得這是和教育目的符合的,培養中庸而合格的寫作者,一切以實用為主,好在思想的自由沒有什麽束縛。不過我也看到不少學生是很有創造力的,也有寫抒情散文、詩歌等的餘地。我的中學有一個非常幸福的學習寫作過程:我的老師要求我們每天寫一篇日記,但是題材和體裁都不限。我寫過小說、寫過戲劇,寫得更多的是散文和議論文,老師非常鼓勵我幼稚的嚐試,讓我初窺寫作的門徑。這個和美國寫journals有所相似,但是美國自由度比較低,一般是結合所學的材料來展開。
最後我說一說美國語文教育和其他教育的第一原則,中國應該借鑒--academic integrity,學術誠信。很多留學生到美國過不了這一關是因為中國這方麵教育不夠。所有的課程,第一課就是教育大家抄襲萬萬不可,抄襲的定義是非常嚴格的,即使不是逐字逐句抄,而是表述了原文的意義,就要寫明出處。學生的作文都有一個叫做Turnitin的軟件檢查與存在文本的相似度--不僅是出版物,也包括網上的作品,隻要不是自己的占為己有都是抄襲。如果違反了這一原則,後果非常嚴重,常常有一二三步處理,家長會得到通知和老師、顧問一起開會,如果再犯,會記入檔案,直接影響升學。這是警示,而正麵的支持也很給力--學生會學習APA, MLA等寫作規範,怎麽引用資料,怎麽寫論文,為大學入學做好準備。
不知不覺,寫了這麽多,是我的博客中算得長的一篇,但是其實我還有很多教學的感觸,以後慢慢與大家分享,比如在美國教中文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個我必追的公眾號,我的一位非常儒雅博學的前輩,上海建平中學語文特級教師鄭朝暉老師的“一個教師的行走空間”。我這些年來的成長,得到他很多的啟發、關照和指導,如果您喜歡我的文字,他的一定會讓您覺得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