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孫勇奪雙節棍第一:上次全市空手道晉級及表演比賽外孫猶豫再三最終還是退縮了,沒敢報名。這次又要舉行類似比賽,外孫對參加雙節棍項目的晉級及表演比賽躍躍欲試。晚飯後,外孫自己常常主動練習練習。武術比賽、表演者都要以氣勢奪人。雙節棍表演時要高喊一聲“啊呀!”結束時要高聲報告自己所屬拳館的縮略字母。外孫在訓練時一直不好意思大聲喊,我們全家最擔心他不好意思喊叫,因此全家人個個為他做示範。最後我們全家人個個都能高聲喊出來,唯獨外孫聲音還不夠大,好在他的分貝也一點點在增加。
因為外孫特喜歡耍雙節棍,所以練得比較順手,練得也很高興。有一次,他媽媽在他練習雙節棍的時候為他配上周傑倫唱的《雙節棍》,正在練習雙節棍的外孫和一旁觀看的外孫女覺得這首歌很滑稽很搞笑,哈哈哈笑個不停。雖然他們聽不懂歌詞內容,但是這首歌的節奏正好吻合雙節棍的表演動作,周傑倫的獨特發音也觸發了孩子們的笑點,他們要求媽媽一遍又一遍地播放《雙節棍》。這和讓他們彈琴時候的氛圍截然相反。每次練琴兩個孩子都一臉的無奈:唉聲歎氣、如坐針氈,扭來扭去、討價還價、廢話連篇……後來外孫決定學完這一本鋼琴教材就不再學彈琴了,外孫女則決定學完這個月就不再學彈琴了。
外孫參加雙節棍晉級及表演比賽的這一天,孩子們也起了個大早,7點左右就在爸爸媽媽的率領下出發了。9點46分,女兒發信息報喜:外孫勇奪雙節棍同齡段的小組第一名!“比賽時他喊的聲音特別大,一點兒都不緊張。我們得知這一喜訊一疊連聲地表示祝賀,最主要的是祝賀外孫走出了“不敢參加比賽,不好意思大聲喊叫”的陰影。
與外孫同場比賽的其他兩個小孩都比外孫高大,看年齡也應該比外孫大一點。他們在比賽時都出了狀況,一個忘記了動作,僵持了一段時間。一個表演還沒結束就迫不及待向考官提了個什麽問題。隻有外孫發揮得特別好,神態自信,目光堅定,從頭至尾動作到位一氣嗬成酣暢淋漓如行雲流水。他的喊聲清晰嘹亮,最後禮貌地向女考官鞠躬,贏得考官的朗聲讚許和鼓掌。女考官用手示意外孫退回自己的座位,外孫退回原地席地而坐的動作也都很專業。孩子們表演結束,三名女考官當眾評定名次,她們一致認定外孫是第一名。主考官向外孫頒發了一枚金牌。他所在拳館的教練眉開眼笑地跟他合影留念。
凡是和外孫接觸過的人都誇外孫心腸好,一個在他們班級擔任誌願者的學生家長表揚外孫經常幫自己做事,比如往牆上貼孩子們的作業。班級的誌願者“班級媽媽”誇外孫在學校是妹妹的護花使者,她對我女兒說:“有一次我在班裏做誌願服務,我兒子往你女兒扔了一塊小木頭玩具,你兒子立刻衝到我兒子身邊教訓我兒子。”
一天在課後班,外孫女被一個男孩子打了。她很氣憤,也不示弱,拿球扔向那個男孩。男孩又跑來要打外孫女,外孫女向哥哥大聲呼救:“哥哥,救我!哥哥,救我!”外孫聞訊趕到,兩個男孩立刻扭打成一團,那個男孩緊緊抓住外孫的手腕不放鬆。情急之下,外孫使用空手道一個招式,迫使男孩鬆開了緊緊攥住自己手腕的手。課後班老師及時趕來,急忙拉開兩個盛怒下的小男孩。老師批評了先打外孫女的小男孩,既表揚外孫保護自己的妹妹,也指出他不應該繼續和男孩子打架。外孫回家後告訴媽媽:“當時那個男孩緊緊攥住我的手腕不鬆手,我沒有辦法掙脫他,就用空手道的一個招式迫使他鬆開了手。”媽媽以前告訴他不能用學到的空手道去打架,他向媽媽解釋自己是正當防衛,不是惡意挑釁。
我女兒到外孫教室做誌願者看到一個小男孩把自己的喝水瓶子遞給她的兒子,開始她還不理解這個小男孩為什麽要把自己的喝水瓶子遞給她兒子。後來看到她兒子幫助這個同學擰開喝水瓶子的蓋子,她才恍然大悟,同時也看到這個男孩的右手手掌受傷了。她想起昨天晚上兒子告訴她有個男同學摔倒在水泥地上的時候把右手掌蹭破了,流了很多血。外孫女聽到這個事故還哇哇大哭了很長時間,流了不少眼淚。原來外孫在默默幫助這個受傷的同學開、關喝水瓶的蓋子,幫他倒水。有個女孩對我女兒說:你兒子說“他愛我。”女兒問這個小女孩:“他什麽時候對你說的呢?”這個女孩一臉懵圈:“我不記得了。”有個小男孩則說:你兒子“是我最好的朋友。”後來在學校舉行戶外活動唱《要對別人好》這首歌時,這個小男孩坐在外孫旁邊,別的孩子都看著前方邊唱歌、邊做動作,這個男孩則始終麵向外孫唱歌、做動作。分組活動時好幾個小孩都問外孫:“我能和你在一個小組嗎?”
媽媽帶他們到遊樂場玩的時候,幾個明顯有點智障的孩子在誌願者們的帶領下活動。其中一個小男孩單獨玩,不搭理別的孩子,別的孩子也不搭理他。外孫主動走上前跟他說話,但是這個小男孩沒有什麽反應。外孫回來跟媽媽說:“他可能沒有爸爸媽媽,好可憐。”當時隻有外孫一個孩子主動跟這個小男孩小男孩說話。
有一天晚飯後,外孫拄一根短短的棍子,深深地彎下腰,模仿老人慢騰騰地走路,邊走邊“解說”:“姥爺老了就會這樣走路。”所有在場的人都笑了,包括姥爺。他媽媽聽到後吵他,意思不尊重姥爺。我講:“事情都是相對的,姥爺活到100歲的時候能這樣走路就是有福之人了。”
我們請外孫做教練教我們空手道,每次外孫都先讓我們做兩個仰臥起坐、兩個俯臥撐。每次姥爺做時候都顯得困難,外孫都連忙從背後扶起姥爺或從前麵拉起姥爺。似乎我們始終沒有達到外孫的要求,所以至今我們還停留在做仰臥起坐和俯臥撐這兩個準備動作上,臉空手道的邊還沒有沾呢。
外孫女這個“小學霸”有點變卦:最近,外孫女學習遇到了困難,產生畏難情緒。也難怪,因為她在班上有點超前,所以老師給她布置了一些超前的作業讓她做,她做的作業難度有點高於同班同學。當電腦上的作業要求把“I”和“will”縮略在一起的時候,她把握不住。平日非常喜歡看電腦屏幕的外孫女這時非常討厭、害怕電腦屏幕,仿佛電腦屏幕裏有個怪物:她整個人蹲到桌子邊,隻露出眼睛很不情願地看著屏幕上的問題。類似的問題還有記不住開音節的讀音。碰到自己不會做的時候,她就跟媽媽強調:“我才5歲!我才5歲!”
早晨,媽媽催促孩子們關上電視趕快上學。媽媽催了幾遍,外孫女才很不情願地關上電視。她一邊穿鞋子一邊滿臉不高興地咕嚕:“我希望所有的學校都是非法的,這樣我們就不要上學了。”這時的她完全忘記了自己之前“要好好學習、上大學才能學習好”的“學霸”思維。外孫問妹妹: “那你怎麽學習新知識呢?”外孫女回答:“你教我。”看來“小學霸”有點變卦了。
外孫外孫女比賽由大到小往下數數,外孫女輸了。按說整數數完了,比賽就結束了。但是外孫女心有不甘,又要求往下數分數。最後兩個孩子都稀裏糊塗,分不出勝負。
孩子們的聰明機智敏捷調皮衝破成人的思維天花板:外孫活潑好動,喜歡爬高上低,打籃球、空手道、雙節棍、遊泳都是他的愛好。最近,他又迷上了舞劍。現在僅僅是模仿別的孩子舞劍,他也耍得像模像樣,自己還給自己拍視頻,視頻最後鸚鵡學舌笑眯眯地對著鏡頭說:“你如果喜歡我的視頻,請訂閱!”我們看後都大笑起來。她媽媽說:“這孩子肯定油管視頻看多了。”
有時候孩子們外出參加活動帶回來一些糖果,爸爸媽媽就讓外孫、外孫女掌管自己的糖果,這就像讓貓看管魚或老鼠一樣。外孫經常自己趁爸爸媽媽不在眼麵前的時候像猴子一樣敏捷地跳上櫃子的台板上去拿高處櫃子裏的糖果吃。有時候他還和爸爸媽媽捉迷藏,把糖果藏在各個不同的地方:口袋裏、沙發墊子下、低處的櫃子裏、書包裏,等等。
有一次,他媽媽到學校接孩子遲了,外孫當著很多附近高中正放學的同學的麵批評媽媽:“你來得太遲了!你是最後一個接我的!”
外孫第一節吉他課後,高興地背著大大的吉他向全家人宣布:“我到弗羅裏達去!再見!”很帥很酷很瀟灑。聽到兒子的宣布,他媽媽心裏“咯噔”一下慌了神,不由自主地發感慨:“兒子,我的心理還沒有準備好呢。”女兒經常議論她的一些同事當孩子漸漸長大後滋生的不安、擔心、掛念……以及以寵物填補孩子的空巢生活狀態。我們每天散步都看到鄰居一個老太天天在車庫翻看一堆老照片。有一天她把手裏的照片拿給我們看,那是一張她女兒少年時代的照片。她指著照片說:“她現在長大了,在紐約。”去年聖誕節前,我們看到她老伴早早就掛起聖誕彩燈,後來他們的女兒帶著孩子“回娘家”過聖誕節。這種“兒行千裏母擔憂”的心態不分地域、不分種族,人類共有。以前聽說這邊親情淡漠,看來有失偏頗。我們女兒也漸漸產生了害怕孩子長大、擔心孩子們離開老巢出遠門的心態。
受到哥哥“到弗羅裏達”的啟發,外孫女迅速拉著自己的小粉紅色拉杆箱跟在哥哥後麵聲稱 “我也要到弗羅裏達!”好在兄妹倆這一次僅僅到車庫門邊往黑黢黢的路上探了個頭立刻退縮進屋,外孫說:“外麵太可怕了。”
外孫女班級有個小男生,在課後班先動手打了外孫,自己反而哇哇大哭。後來媽媽接兄妹倆走到學校門口,巧遇打外孫的那個小男生,外孫向媽媽指認敘述:“就是他先打了我他自己還先哭……”旁邊走過另一個男孩也指著那個小男生講:“對,他就是這樣經常打了別人自己還哭。”課後班管理老師批評外孫,外孫極力為自己分辨,但是似乎老師不信他的。
一天,外孫一個人專心致誌地用喝空的80ml的小塑料酸奶瓶“自製”酸奶,就是把牛奶倒進這個小塑料酸奶瓶裏。小瓶子不穩,不小心被他碰翻了,裏麵裝的牛奶全淌到灶台上,他趕快拿紙擦,但是擦不幹淨,我又擦了半天才把灶台擦幹淨。
一天早晨外孫走近校門口時,說“折磨人的一天開始了。”他媽媽問他為什麽?他說:“校長又要訓話了。昨天,我假裝成其他同學嚇唬校長,大聲喊‘嗨’。校長說下次你要是再這樣我就把你送回家。”看見校長他也不問好,還小聲向妹妹講校長的壞話。他媽媽問他們講什麽,問哥哥,哥哥講:“我不告訴你。”問妹妹,妹妹講:“我也不告訴你。”孩子們有點“離心離德”啦。
有一天,外孫指著班級照片講某某小女孩是自己的“真愛”。妹妹也向媽媽報告哥哥有了新女友,算起來是第四個了。但是我女兒說搞不清楚兒子講的話是真的還是假的。聽他敘述的事情往往真假難辨。
外孫從學校帶回來一條薑黃色的電動玩具蛇,能像真蛇那樣蜿蜒曲折地遊走,還跟妹妹說這是真蛇。妹妹看了一眼冷靜說:“這是假蛇。”媽媽問他在哪裏拿到的? 外孫講:“是我找蜘蛛時在操場撿的。”媽媽不相信,追問他從那兒拿的。外孫哭起來,說是某某同學送給他的。他媽媽還是不信,打電話問家長,家長說:“我們家沒有這種玩具蛇。”第二天早晨媽媽把這個玩具蛇交給老師處置。老師和家長都教育外孫不能隨便觸碰別人的身體和物品。
在慶祝家人結婚紀念日時,外孫唱起了《婚禮進行曲》,還模仿主持人高喊交換戒指。不知道他是從哪兒學到這一套的。慶祝家人生日快樂,外孫已經不僅唱生日快樂歌,而且還像模像樣地跟著節奏揮舞雙手“指揮”,有那麽一點“小指揮家”的味道。有一次吃完晚飯大人還在為吃生日蛋糕整理餐桌。外孫外孫女圍著放在廚房裏的蛋糕像兩隻圍著鍋台轉找機會偷油喝的小老鼠,兄妹倆似乎達成一種默契,都隻是用手指頭在蛋糕表麵點來點去,再舔舔自己的手指頭而已。但是外孫終於克製不住自己,突破底線摳了一小塊蛋糕。外孫女突然爆發不滿,啪地一巴掌結結實實地打到哥哥左胳膊上端。哥哥哪裏忍得下這口氣?眼看戰火燃起,站在他們旁邊的我連忙放下手中才收拾過來的碗筷本能地先護住離我近的外孫女。聽到這邊“戰鼓擂”,孩子媽衝進廚房抱住滿臉怒氣要打妹妹的兒子。我始終護著外孫女,他們的媽媽始終拽住要衝過來錘妹妹的外孫。我甚至已經對外孫不打妹妹誓不罷休的氣勢壓倒,妥協地對他們媽媽說找個合適的部位讓他打妹妹一下消消氣。說時遲,那時快,外孫伸出的拳頭已經蹭到妹妹的身上。好在哥哥的怒氣和拳頭都在我們的拉扯和勸導中降溫,他自己先噗嗤一聲笑了,拳頭也隻是輕輕碰到妹妹。他媽媽趁勢提醒女兒趕快“sorry”。外孫女乖巧地連聲說了四五聲“sorry”。媽媽乘勝追擊下令“開始吃蛋糕!”兩個孩子爭先恐後奔向餐桌坐到各自的椅子上,在蛋糕的誘惑下兄妹倆化幹戈為玉帛。
如果以犯錯誤不重樣、創意迭出的本事看,外孫可以名列前茅。
比如最近外孫就犯了一個“美麗的錯誤”:一個男同學給全班每個同學起綽號,他給一個女同學起的綽號是“小狗”,這個女同學很生氣,叫外孫打這個起外號的男同學。外孫居然像“護花使者”一樣聽了這個女同學的話打了這個男同學,後果是全天“光頭”——老師在給家長的小紙條上沒有給他畫一根頭發。有3根頭發才說明上午、下午、課後班表現都很好。“剃光頭”肯定是最差的啦
妹妹像“督導”一樣教育哥哥:“你不能聽別人叫你做什麽你就做什麽,你要動腦筋想一想再做。”
過兩天外孫又因為“學術之爭”而和另一個男同學打起來了:他和這個男同學爭論蟲子咬人吸血後去幹什麽,兩個孩子雞同鴨說,各說各話,觀點不同,誰也說服不了誰,幹脆用拳頭征服對方,掐起架來。結果兩個人都被老師“剃光頭”。
再後來的某一天,外孫在學校路邊撿到一個打孔器,帶進教室,把班級的圖書打上了孔。老師要求家長教育他要愛護公共財物。外孫在家裏也有不尊重別人、不珍惜物品的情況。媽媽讓他遞給妹妹一個小麵包,他居然不假思索地把小麵包扔向妹妹,正好砸到妹妹的頭,被爸爸媽媽狠狠地訓了一頓。外孫的這些錯誤讓女兒防不勝防,女兒天天叮囑他不要犯某類錯誤,媽媽叮囑的舊錯誤不犯了,他又整出個新花樣犯新錯誤。
這不,這天外孫又被叫到校長室了。他媽媽問他發生了什麽事情,他說的倒很輕鬆:“全班同學唱歌時我唱得太快了。”我們估計他唱得不是一般的快,甚至還可能是搞笑的快。但也許是為了襯托自己犯的錯誤不大,外孫敘述基本情況後還加個注釋,說:“今天校長是對我最溫和的一天,沒有吼。”又有一天,外孫把自己的襪子塞到妹妹為參加班級活動帶3件東西給同學欣賞的小籃子裏。
外孫女在後院水泥地上用心畫畫,畫了很漂亮的一幅彩色粉筆畫,外孫用水槍三下五除二把妹妹的畫作衝洗掉了,還美其名曰:“為大家清洗地麵。下次還可以再畫。”
我女兒對自己兒子的“小錯誤不斷”防不勝防,也很傷腦筋。我安慰女兒:“俗話說,小錯誤不斷,大錯誤不犯,你也就慢慢教育吧。”
學校分別召開每個學生的家長會,雖然隻涉及一個孩子,但是參加家長會的有分管校長,項目主管,班級老師。老師想方設法矯正孩子們的不良習慣。據老師介紹,外孫在學校始終很興奮,特別好動。老師用“沉靜法”讓他坐到一邊安靜一會兒。但是他根本無法安靜,坐到一邊依然玩得十分開心。老師改用“10根頭發法”:每天上午、下午、課後班3個時段表現好,就在給家長的紙條上畫3根頭發。集夠10根頭發可以到玩具箱拿一個小玩具。這個方法也失靈了。以後又采取“5根頭發法”:事先列出多項選擇,如果他集夠5根頭發,就可以到“實現箱”選擇一項可以實現的小願望。此法似乎效果也不明顯。
兄妹倆經常跟著電視學唱一些歌曲,並不完全是兒童歌曲,有些還像情歌。比如最近,他們學會的一首歌是《你曾靜經常給我打電話》。兄妹倆玩玩具的時候一起哼唱這首歌,氣氛倒很和諧。
外孫女把鼻子尖抓破了,媽媽給她貼一塊創可貼,感覺好一些了,就取下創可貼。但也許是因為快愈合了皮膚有點發癢,外孫女又不停地用手抓,抓出血了,她又害怕。媽媽又給她貼上創可貼。如此再三。我們都替她擔心。她媽媽講這一次不完全愈合堅決不取下創可貼。外孫女不管好自己的手,還指責哥哥把他自己的手抓破了。
女兒買了很多彩色的縫紉線,外孫女問她:“你為什麽要買這麽多線?”女兒回答:“我這麽大年齡了聚的衣服多,顏色也多。”外孫女說:“你不是聚的衣服多,你是要俏。Fashion”
爸媽叫他們刷牙不要到處走動,有一天,她爸爸發現洗手間地板上有牙膏沫,就問是誰刷牙到處走動了?外孫女立刻反問:“是什麽顏色的?”因為她和哥哥用的牙膏顏色不同,她用的牙膏是粉紅色,哥哥用的牙膏是淺藍色的。一看牙膏沫的顏色立刻就能判斷是誰刷牙到處走動了。可惜她爸爸的回答很不專業,居然講:“我沒有看清楚。”真是糊塗官斷糊塗案,隻能不了了之。
坐在媽媽的車上,看到路邊有幾個青少年在商量什麽事情。她告訴媽媽:“這是不良青少年在商量塗鴉的事情。”媽媽問她:“車窗戶都沒有打開,你怎麽知道人家在說什麽?”後來巧合還真開來一輛警車,她得意地說:“你看,我說他們是不良少年吧。警察來抓他們了。”編的有鼻子有眼的。平時自己玩的時候她就喜歡自言自語編故事。
看我們翻箱倒櫃整理東西,外孫女立刻問:“你們要回國了嗎?”
外孫女埋怨爸爸媽媽跟她相處的時間沒有跟哥哥相處的時間多。
外孫女鬥氣的時候很能沉得住氣,有一天媽媽接他們回家,因為媽媽沒有等她而是自己先進屋, 她生氣地抱著雙膝坐在車庫屋角的跑步機上,大氣不出,一動不動。明明看到我們都在找她她仍舊一動不動,一聲不吭。有一次晚上和媽媽生氣,外孫女利用“燈下黑”原理,藏近媽媽的被子裏。她媽媽到處喊著找她,她也不回應。後來還是她媽媽看到被子有一點點動,掀開被子,才發現她。還有一天臨睡前和媽媽生氣,她居然拿著小枕頭躲在小桌洞下,準備整夜睡在裏麵,看樣子要打“陣地戰”“持久戰”,長期“抗戰”。還有一天晚上臨睡覺,先是聽到女兒、女婿、外孫喊外孫女的聲音,又見女兒慌裏慌張地邊從樓梯上向下走邊問我們“你們看到妹妹下樓了嗎?”外孫則快速到樓下找妹妹。我說:“沒有看到她下樓。你們怎麽帶的?”看樓下沒有,他們又折回樓上。過一會,聽到女兒在樓上批評外孫女的聲音。後來問女兒才知道,外孫女因為生氣藏到哥哥房間的衣帽間裏,外麵找翻天她就是大氣不吭不出來。
有一天她告訴媽媽:“老師說你們那個時候有恐龍 ,後來到我們這時候就滅絕了。”媽媽糾正她:“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才有恐龍。媽媽那時候也沒有恐龍了。”她不相信媽媽的解釋,固執地說:“反正我相信老師的話。”
有一天晚上外孫女不想睡覺,說需要等媽媽來再睡。她媽媽生氣了,急不擇言,說:“你現在大了,能做任何事情。”她立即反問媽媽:“我能舉起汽車嗎?我能舉起你媽?”
外孫女畫媽媽有很多隻手,說這樣媽媽可以同時做很多事情。
外孫女想用媽媽的電腦看視頻,跟媽媽講了媽媽不同意。又畫圖向媽媽一步一步地講解步驟:畫了媽媽的桌子說:“在你的桌子上有一台電腦”——畫一條從媽媽房間到她自己房間的路線說:“你把你的電腦拿到我的房間”——又在自己的房間畫一張桌子說:“你把你的電腦放到我的桌子上。“
外孫女把媽媽的電腦筆用壞了,不敢告訴媽媽,就用“掩耳盜鈴”的辦法把用壞的電腦筆藏起來。
姥爺發現外孫女很不好的衛生習慣,手喜歡擺弄腳趾頭,我們批評她,並且告訴她媽媽。她媽媽讓她到樓上穿襪子。路過我們身邊時,她的手裏正拽著幾個在空中漂浮的氣球,她用這幾個氣球推推我和姥爺,算是給自己出了一口怨氣。
還有一天晚上很晚了,外孫女還不願睡覺。她媽媽催她睡覺,並且說某某同學肯定已經睡覺了。外孫女反駁媽媽某某肯定沒有睡:“她家離學校很遠,要開車很長時間才能到家。現在怎麽能睡覺?”她媽媽問她:“你怎麽知道的?是她告訴你的嗎?”她回答:“不是的。”媽媽又問:“是同學講你聽到的?” “不是。是她媽媽告訴我的。你不要告訴老師。不要告訴任何人。”外孫女的消息來源成謎,但估計無風不起浪。後來我女兒回憶依稀聽說過這回事。這說明有的學生並不住在這個學區,也通過一定的操作進了這所學校。我們家外孫女住在這個學區內上這所學校的學前班還要參加抽簽,她家住得很遠根本不在這個學區怎麽也進了這所學校上學的?不得而知。
有一陣子,外孫女特別熱衷於吃飯前為每個人擺上刀叉、鋪上餐巾紙,還不讓我們隨意入座。所有人都要排隊站在餐廳門口等待發牌入座。她還調動哥哥的積極性,讓他站在前麵發牌、引導入座。我們委婉地告訴她,不需要每頓飯都這麽麻煩,還浪費餐巾紙,浪費水刷洗沒有用過的刀叉。她不聽,仍舊熱心地做飯前的服務員。後來她自己也漸漸降低了對此事的興趣,才算罷休。
前麵曾經寫過的街坊鄰裏老Y家的孫女A跟我們家的外孫女在課後班是好朋友。有天吃晚飯時外孫女說A提議她們倆可以安排“Play Day”,即互相到對方家裏玩,甚至住在對方家裏。外孫女還安排“她奶奶可以到我們姥姥姥爺的房間玩。”因為女兒女婿很忙,此事沒有落實。但是因為老Y帶她孫女散步時在我們門口遇到過我們女兒正帶兩個孩子在門口玩。所以老Y的孫女A知道我們家的住處。但是我們的外孫女卻不知道A的具體住處。不知道外孫女從哪裏知道A家有錢,認定A家住在有石獅子的房子裏。雖然我女兒開車路過A家時指給她女兒看過,但是她女兒不認可,堅持說A住在她媽媽經常開車路過的另一家門口有石獅子的房子裏。看來隻有“Play Day”可以糾正她的錯誤認知了。
複活節撿彩蛋,工作人員介紹規則:每個小朋友最多可以撿拾10個彩蛋。介紹完規則工作人員問小朋友們:“你們記住了嗎?每個人最多可以撿幾個彩蛋?”其他小朋友都異口同聲地回答:“10!”隻有外孫女像啦啦隊那樣高聲反複回答:“10!10!10!10!”
外孫女所在的學前班定期舉辦有趣的”畫冊展”活動:每個小朋友就老師給出的同一個主題各畫一張畫,然後由老師貼塑、裝訂成一本畫冊。每個同學輪流把畫冊帶回家供全家人欣賞。
一次老師給孩子們的繪畫主題是:如果給你$100,你想用它做什麽?外孫女畫的是一隻寵物狗,她想用這$100買一隻寵物狗。很多小孩想用$100買玩具,有的小孩想把$100存進銀行,有的小孩想把$100送給爸爸媽媽,有的小孩想用$100買食物給窮人,有的小孩想把$100送給窮人。看這些畫很有趣,既知道孩子們想什麽,又能看到他們呈現的畫麵。
早晨兩個孩子窩在沙發裏看電視,媽媽做好了果汁問他們:“你們誰喝果汁請舉手。”外孫女舉起手,還問媽媽:“媽媽,你能猜到這是誰的小手嗎?”
外孫女點餐要燒烤口味的醬爸爸可以吃,要餐廳口味的醬媽媽可以吃,自己最喜歡吃的冰淇淋給哥哥留了一大半。
爸爸生日那天,早晨醒來眼還沒有完全睜開,就對著爸爸喊:“爸爸生日快樂!”把“天使”給她掉牙的$5放在爸爸的枕頭上,說是給爸爸的生日禮物。當然兩個孩子都為爸爸的生日畫了畫,還在上麵寫了祝賀爸爸生日快樂的話,爸爸看到畫感動得連聲道謝。
外孫也很可愛,這兩天外孫女有點鏈球菌感染,嗓子痛,咳嗽。但是外孫女不願意吃藥。外孫和爸爸媽媽一道苦口婆心地勸妹妹吃藥,最後提出妹妹如果吃藥,他把自己得糖果全部給妹妹。要知道,糖果可是外孫得最愛。在糖果得誘惑下,妹妹吃藥了,哥哥也遵守諾言把自己的糖果都給了妹妹。
一天晚上媽媽有事9點多才回來。兩個小孩不時扒開窗簾往外瞅。終於聽到媽媽的車子停在車庫門口,兩個孩子像小燕子一樣從樓上飛下樓,外孫女一下子撲到媽媽的懷裏,她媽媽抱起她。隻穿著三角褲頭的外孫一麵高喊著“媽咪” “媽咪”,一麵在我們的床上打滾。打了幾個滾後,外孫也撲向媽媽。我們女兒抱著她的女兒,她的兒子緊緊擁在媽媽身邊,娘三個高高興興地簇擁著上樓了。
孩子日新月異,不,是“秒新分異”,“分新時異”,“時新天異”,不斷湧出新動作、新話語、新思維,可愛之處寫都寫不完,所以我的短文時刻在增加新內容,續成了這篇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