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應驗了“自助人助,自助天助”這句古話,女兒終於幫我們聯係上了我們 “失聯” 的老朋友。
“老朋友”是在我們女兒原來住家附近回收塑料瓶的一位老人。因為曾是同胞,在我老伴外出散步時與他搭訕認識了。那時老人已有80多歲高齡,還是閑不住,每天到附近的小店和洗車店回收塑料瓶,我們很敬重他。後來外出散步時我們常常到他回收塑料瓶的小店附近去看望他,和他聊聊天。之前的博文也寫過他。
老人小時候他的父親為避戰亂,拖家帶眷走出國門到了越南。越戰後,他又像父親當年那樣拖家帶眷走出國門來到美國。先是住在北方,後來冷得受不了,來到南方。他的職業是餐館大廚,收入應該還可以。後來他兒子做壽司,店開在海邊的富人區,收入肯定也不錯。但是新冠疫情初期壽司店大受衝擊。
我們和老人失聯主要因為女兒搬到離原住處較遠的地方。搬家前後忙得不亦樂乎,且逢疫情高峰,沒有顧得上和老人打招呼。更主要的是記有他電話號碼的手機換來換去,運營商還曾經要求係統更新,沒注意把所有的電話號碼都刪除了。疫情中我們的駕照沒有更新,也不再開車。新家這邊沒有公共交通,外出必須開車,沒車哪兒也去不了。加之疫情後種種社會矛盾凸顯,我們也不敢用網約車,盡管網約車公司三天兩頭發郵件給優惠。想想多事之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和老人聯係不上成了我們的一塊心病。隨著疫情逐漸緩解,我們漸漸萌生了去看看老人的願望。
前不久,女兒到老房子附近辦事,我們搭她的車到了老人住家附近,之前散步相遇時他曾經指給我們看過,就是僅靠路邊的一棟獨棟,很好認很好找。聽他說他兒子、媳婦住屬於他和老伴的老年公寓,他們老夫妻和孫子住在這個獨棟。
畢竟好長時間沒有聯係,他已過80高齡,又經過疫情,我們心裏沒有底,決定先到他平時回收塑料瓶、買彩票的小店去問問。女兒怕三個人一起到小店動靜太大,就獨自一人先去打探打探。小店有兩個男店員,女兒觀察他們像兄弟兩個。女兒問其中一個店員,他回答已經有兩年多沒見老人來過了。另一個店員也很關心地走過來,證實老人的確兩年多沒有來過。隻有這個孤零零見不到底的消息,我們心裏一沉,決定去敲敲老人的家門。
到老人家門口,倒看到紅彤彤的春聯和彩畫,洋溢著春節尚未褪盡的祥和喜慶,給我們帶來一絲絲希望。感到房間裏似乎有人,但任我們敲了半天門,屋子裏沒有任何回應,我們隻好放棄。女兒建議我門留一張紙條塞進門縫。我們想想現在也不知道這裏到底住的是不是他家人,貿然留紙條也不合適,我們隻好帶著滿腹的遺憾無功而返,悻悻而歸。
女兒安慰我們:“他們家門口有攝像頭,也許會發現我們來過。”我說:“不是發生事故,誰家有時間翻看攝像?”女兒想想也是。
不知不覺時光又流逝了月餘,女兒一家晚上到原住處附近的汽車電影院看電影。據說這是本地甚至全國唯一一家老滋老味的汽車電影院了。女兒重燃幫我們聯係老朋友的希望。看電影前女兒發來信息:“我們看電影的電影院就在老房子這。我又去敲了老人家的門。結果是個不認識的女的。她說她今天剛搬進來第一天。在超市門口看到的出租廣告。然後我問這裏是不是住一對老夫妻?她說是的,正在廚房。然後我問了她好像也不太清楚。”
接到這個信息,我們大喜過望,想象著女兒和老人夫婦見麵的情景。女兒之前開車經常看見老人拎著塑料袋在馬路上行走。有一次老人路過我們家,我們和老人拉呱,正好女兒下班,也和老人打過照麵。
但是過了2個多小時,女兒那邊沒有再發給我們任何信息。
到晚上9:59分,應該是電影散場的時間了,女兒突然發來一個電話號碼,不用問,應該是老人的電話號碼。我們想當然地認為女兒順利地見過了老人並從他那兒要到他的電話號碼。
但事情完全出乎我們的想象。正因為完全出乎我們的想象,才符合“自助人助,自助天助”這句古話。
過了一會兒,女兒又發來信息:“又到他家準備記下門牌,結果好巧不巧,他兒子正好停車。哈哈。”“他說老人很好。但是太老了,他不允許他爸爸再出去走動。怕萬一跌倒在路上沒人照應。”那倒是,這邊不在鬧市區,很難見到人影,尤其疫情還沒有完全消退。看來,他兒子還挺孝順的。
雖然我在疑惑女兒剛才不是已經到廚房見到老太了嘛,怎麽到電影散場才發來他的電話號碼?怎麽還要到他家門口抄門牌號碼?還感歎太巧了見到他兒子了?還是等女兒到家再問吧。
女兒到家,我們還沒開口,她就迫不及待地連連感歎:“你講巧不巧,晚1秒,早1秒,都見不到他兒子了,他正好開車到家門口,我們也剛剛到。看到他下車,我也趕緊下車問他。開始他還非常警覺,問我有什麽事情?我告訴他我爸媽丟掉了他爸爸的手機好,想聯係他。問問他近況。”我女兒和他兒子沒有打過照麵,我們和他兒子也沒有打過照麵,所以,這麽晚了到他家他兒子警覺也很正常。
我忍不住問女兒:“你不是一開始就到廚房見到老太了嗎?你還沒有見到他本人?”女兒講:“哪有。我到廚房,隻看到一個老太,她講話我一點也聽不懂,我講話她也一點聽不懂。啥情況也問不到。也沒見她老伴,估計在看電視?或者已經睡覺了?我就告辭了。後來散電影後想想又不甘心,那個租客講她在超市門口看到的廣告,如果知道門牌號碼,就可以查到他兒子的電話號碼,所以電影散場後我們又開車到他家門口,準備抄一下門牌號碼。正巧看到他兒子下車。你們講巧不巧? 早1秒,晚1秒,都見不到他兒子,又錯過機會了。我告訴他兒子一個多月前我們來過一次,但是敲門沒人開門。他兒子證實他叮囑家裏人任何人敲門都不要開門。”難怪呢,那天我們明明感到房間裏有人,敲了半天門,都沒見動靜,屋子裏反倒好像更安靜了。
女兒費盡周折終於幫我們聯係到“失聯”的老朋友,我不禁感慨:“這真是自助人助,自助天助。謝謝老天爺暗中幫助,也謝謝你始終惦記著這件事情。”
再想想老人也不簡單,到美國,能用多種語言與人溝通:粵語、越南語、國語、英語,雖然勉強,但也能救急。粵語和越南語是他的基本語言,國語可以勉強交流,英語也會那麽一點點。
第二天上午10點左右,我們打電話給老人,估計他也在等我們的電話,電話立刻接通了。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老人說話的聲音中氣很足,頭腦也十分清楚,根本不像85歲高齡的老人。他說自己一切都好,就是兒子不準他外出了。說自己已經打了3針疫苗,怕我們聽不明白,還數了一下“1,2,3,3針”。他還問我們有沒有打疫苗,我們告訴他,和他一樣,我們也打了3針。他說反正也不要錢。講到另一個由他牽線聯係的同胞也聯係不上,他說那個人的手機換了,老號碼打不通了。我們告訴他找不到他的電話號碼了,也聯係不上他曾經介紹我們認識的那個國內同胞。前不久到他家找過他一次未果。幸虧昨天晚上女兒巧遇他兒子,這才聯係上,我們建議他每天在自家後院活動活動,相約以後有機會再去看他。現在電話聯係上了,去之前我們會打電話告訴他。
掛了電話,知道老人一切安好,我們心裏的一塊石頭也落地了,立刻感到舒坦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