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我思

用博客記錄生活,借隨筆傳導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童言稚氣 外孫被選為“超級生”,外孫有“女朋友”啦,外孫女耳語著講我們的壞話,外孫女神奇的特異“躺平”功,等等

(2022-03-09 18:34:00) 下一個

        外孫班級每周選出一名“超級生”,上周選中外孫為“超級生”。作為“超級生”,首先要畫一幅畫介紹自己的家庭情況,個人興趣愛好等,再用文字寫出畫的內容。最後還要在全班同學麵前演講,用語言把畫和文字的內容傳遞給同學。外孫畫出自己、妹妹、爸爸和媽媽,介紹家裏的4個核心成員。他畫穿著黑衣服的自己說自己喜歡黑顏色的衣服,還畫出自己喜愛的玩具等等。他的演講也很成功,老師表揚了他。媽媽問他老師怎麽沒有發他演講的視頻給家長?他分析:“一般老師都會發視頻給家長,但是也許她太忙了,或者忘記了。那就說不定了。”反正他媽媽一直沒有收到兒子演講的視頻。
       相應的,所有聽“超級生”演講的同學也要做出反饋:把聽到的內容用畫展現出來,再用文字描述自己聽到的內容。每個同學的那張畫和畫旁邊的文字都作為禮物送給演講的“超級生”。 “超級生”和同學的作品都用的8開紙,所以可以裝訂成冊。我們分享了外孫的畫作和文字,也分享了他同學們的畫作和文字,內容基本互相吻合。說明孩子們不管是作為演講者還是聽眾都很認真,雖然畫和文字還顯得很稚嫩,但每個孩子都能寫出一大段文字。
       母語是拚音文字的孩子們這麽早就能通過文字表情達意,很令我們吃驚。盡管孩子們在某些單詞的拚寫上還存在錯誤,但閱讀者從上下文也能猜出大意。這可能就是拚音文字易學的優勢吧。

       當然,母語教學雙方自覺不自覺的努力投入也不容忽視。從教的方麵分析,家庭、學校、社會都關注孩子的識字教育,多維度、高頻率、點點滴滴、潛移默化地融入、灌輸。孩子們一天到晚聽、說母語,稍大一點就讀、寫母語。老師家長的指導作用自不待言。最令人感歎不已的是兒童電視節目的一些編導也心係孩子們:英語字母、數字、星期、月份、節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知識以寓教於樂的歌曲、舞蹈、故事、電視劇等多種方式鋪天蓋地地湧向孩子們。即便很多節目是為了商業目的,但客觀上給孩子們營造出學習母語的優良環境。孩子們在學習母語的同時也不斷地向外輸出自己習得的母語,在輸出中溫故而知新,吐故並納新。我們家外孫、外孫女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們經常吸收、念叨、運用、複習才學到的新單詞、新語句,還經常問自己在畫冊、圖書、商品包裝、宣傳廣告上看到的新詞,問爸爸媽媽這個詞怎麽念怎麽拚,是什麽意思。當他們會回放電視後遇到自己感興趣的情節、對話就立刻反複回放重複觀看。有些電視中的對話他們已經很爛熟於心,常常搶在電視前說出某個詞,某個詞組、句子。他們刻苦學習的態度常常使我感到孩子們學會母語也不是輕而易舉的。

      吃晚飯的時候,外孫在和他媽媽拉呱時冒了一句令我們吃驚的話,他告訴媽媽說自己有女朋友啦。他媽媽不相信地問一句:“真的?是誰?”外孫肯定地回答:“真的。”又講了一個小女孩的名字。後來還追加了一句令在場的所有大人更加震驚的話:“我們幾乎親嘴了。”他媽媽驚愕地反問他:“什麽?你們親嘴了?”不過隨後他平靜地強調了幾遍“almost,almost,almost”(幾乎),以減輕此“事件”對我們大人的衝擊力。隻有坐在外孫對麵的外孫女不以為怪,隻是很平靜地笑眯眯地複述一下“女朋友”這個詞組。我想想感到很可笑:“那邊擔心孩子十幾歲早戀,這邊孩子才幾歲就開始早戀了?”我老伴立刻按照我們那邊的常規做法提出建議:“老師和家長應該正確引導。”我搜腸刮肚地想想這邊社會對此類事情的看法,試探著講:“這邊老師和家長可能不認為這是早戀吧?他們可能認為這是孩子們之間正常的交往。老師和家長介入反而催化此事的發展,也就不去引導了。”
       外孫外孫女從幼兒園回家,我們吩咐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洗手。孩子們現在洗手常常是應付差事,馬馬虎虎,有時候可能根本沒有洗就敷衍我們說洗過了。有一次外孫沒有洗手卻騙他媽媽講洗過了,他媽媽生氣了,批評他不洗手還撒謊。他趕緊打開水龍頭洗手,邊洗手邊扭頭對站在旁邊的我說:“姥姥,你能不能讓你的女兒冷靜下來?”他還用的是禮貌用語:“Could you…?”我按照他的建議讓他媽媽冷靜下來,他還謝謝我。有時候為了應付大人的檢查在自來水龍頭下繞一下,就說洗過了。現在孩子們洗手後都不想擦手了,甩甩手完事。為了證明自己洗過手了,他們就用濕漉漉的手碰碰我們的手。從衛生角度講,不擦手也好,減少二次汙染,但容易把地板搞潮。有時候孩子們洗手又喜歡在衛生間玩水。如果他們好久不出衛生間,自來水還一直嘩啦啦地響,那就大事不妙了。前幾天外孫女就一直在衛生間不出來,聽著自來水一直在響,我到衛生間查看,果真發現外孫女正在在玩水。她用一個墨水瓶大小的軟塌塌的透明塑料瓶灌水,塑料瓶裏麵還擠擠巴巴地裝著五六個色彩豔麗的更小的球。這種軟塑料的瓶子我還時第一次見過,雖然軟塑料瓶也有個象征性的蓋子,但是因為瓶子太軟,那個蓋子根本就蓋不嚴實,也根本封不住瓶裏的水。她雙手捧著裝滿水且不斷往外漏水的軟塑料瓶往衛生間外麵走。我堅決不同意並阻止了她。用腳趾頭也能想得到軟塑料瓶子裏的水會漏得到處都是。
      吃晚飯的時候,我讓外孫女把碗裏還剩的一點點飯吃完,她像沒有聽見一樣,眼睛狡詰地看著我跟坐在她左邊的姥爺耳語:“姥姥不聽我的話,我也不聽她的話。”又狡詰地看著我和老伴跟坐在她右側的媽媽耳語:“姥姥和姥爺不聽我的話,我也不聽他們的話。”一副報複心很強的長舌小女生的神態。
     外孫外孫女吃東西,總會想出一些花色點子。如吃饅頭片,他們總要夾點肉片、炒雞蛋、甚至米飯做成“三明治”。外孫吃好吃的點心會把點心掰成一點點小塊狀,細細品嚐。外孫女吃小葡萄和藍莓,用牙簽串成一串,津津有味地一個一個地吃。吃草莓,外孫女和外孫用每個手指頭戳進草莓裏,先把帶著草莓的手指頭在每個人麵前晃來晃去,“炫耀”以後再開吃。
      對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外孫女總能找到借口“躺平”。有一次哥哥喊她看個玩具,她抓起一本書擺出正兒八經的燕子看著,邊看邊解釋不看哥哥玩具的理由:“我正在看的這本書很有意思。”
      最神奇的是外孫女對待大人的批評有一種特異“躺平”功能:當大人批評她的時候,她能在兩三分鍾之內立馬呼呼大睡,晃都晃不醒,大人根本無從再繼續批評她,也隻得“躺平”——啥都甭說了。這類情況發生多次,比如在汽車裏,在臥室裏,在沙發上。這個特異功能遺傳自我嗎?聽我奶奶爸爸媽媽的敘事,我小時候一被大人批評,就會發燒生病。但和外孫女對付批評的“躺平”功比較,我的“自損八百”的“生病”功就顯得遜色多了,人家的自我保護作用更明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