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我思

用博客記錄生活,借隨筆傳導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童言稚氣 外孫“被”誤跑進女廁所,外孫和爸爸媽媽關於“吼”的“天問”,外孫外孫女幫我們抬水,外孫女這樣向媽媽要雨傘,外孫關

(2022-03-31 18:27:32) 下一個

     中飯前,外孫被氣呼呼的媽媽“領”回家。聽孩子媽媽敘述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在操場上玩的時候,外孫所謂的“小女友”(權且這樣稱呼吧,因為外孫自己稱呼她為自己的好朋友)帶著另外一個小女生走到外孫麵前告訴外孫:“你們男廁所味道很難聞!”外孫敘述時講的是她們進了男廁所聞到味道難聞。但女孩子是否進男廁所一事外孫並沒有親眼所見,所以此事隻能存疑待考。外孫認為她們有歧視男生之嫌,就追趕她們。這兩個女孩子加快速度跑進女廁所,外孫也跟著加快速度跑過去,腳下控製不住,就跟著“被”誤跑進女廁所。這事非同小可!這兩個小女生立刻向操場管理老師報告,不但報告外孫跑進了女廁所,還報告外孫企圖把她們拉進男廁所!事態迅速擴大升級:管理老師立刻給外孫的媽媽打電話報告這個“重大事件”。盡管管理老師沒有提出讓他媽媽把孩子帶回家,但他媽媽覺得此事非同小可,決定“停他的課”!於是怒氣衝衝地把兒子帶回家!還帶來管理老師開出的藍色“罰單”:“行為表”。我們的心情立刻陰沉下來。
        孩子的媽媽問兒子為什麽跑進女廁所,他的解釋就是“被”誤跑進女廁所,因為追趕那兩個女孩子的速度太快,腳步刹不住了,一頭衝進了女廁所。問他為什麽還要拉女同學到男廁所?他不但明確聲明自己沒有要拉女同學到男廁所,還反問媽媽:“媽媽,你認為我會這麽壞嗎?你相信我會做這樣壞的事情嗎?”媽媽對兒子的回答如果表現出一絲絲懷疑,兒子就會傷心地、沉重地甚至哭著埋怨媽媽不信任自己。再說他媽媽想想兒子的確也不至於這麽壞,就說:“我相信你。”兒子就要求媽媽:“那你就在藍紙條反麵向老師說明我沒有要拉她們進男廁所。”但從嚴格意義上講此事也屬於存疑待考之事。從這件事情看,外孫所謂的“小女友”也和外孫一樣是個“小撩事精”,所以他們能成為好朋友,能玩到一塊。
       到了吃中飯的時候,外孫和還在單位的爸爸通上電話,外孫滔滔不絕地向爸爸敘述事情的來龍去脈,當然還有他為自己辯護的長篇大論的解釋,外加搖頭、瞪眼、擺手,聳肩、攤手等等豐富的肢體語言。
    爸媽再次嚴肅地向他重申、強調:任何情況下不能進女廁所!
     吃過晚飯,外孫外孫女照例有一段無所事事的放鬆時光。他們先是在房間裏玩玩具,這段時間還比較平和。很快追逐打鬧就打破了安靜時光。爸爸媽媽生怕出事,三令五申要求孩子們停止追逐打鬧。孩子們非但沒有停止,反而把戰場“升級”到沙發上麵。沙發麵積就這麽一點點大,上麵還橫七豎八地擺放著幾個軟軟的沙發墊,很不平整。更危險的因素還在於靠近沙發的長條茶幾是孩子的爺爺生前用很厚重很結實的實木打造的,萬一孩子們從沙發上摔下來一頭撞到茶幾上,後果不堪設想。在那上麵打鬧衝撞無疑是在冒險!他們的媽媽見狀提高嗓門讓他們“Stop!”孩子們置若罔聞,並且模仿鬥牛的姿勢:兩個孩子的頭都伸向前、拉開一段距離再同時衝向對方。兩個孩子都像小牛犢一樣精力充沛、勁頭十足,萬一頭撞頭,……在這千鈞一發的關鍵時刻,孩子的媽媽大吼一聲“Stop!”孩子們的爸爸雖然未在現場,也緊隨孩子媽媽的指令大吼一聲“Stop!”兩聲大吼疊加到一塊,似雷霆萬鈞,把孩子們包括我們都震住了,但避免了一場樂極生悲的慘劇。孩子們緩過神來,由驚嚇變成埋怨,外孫還責怪爸爸媽媽:“你們為什麽總是這樣大吼”?孩子的爸爸反問兒子:“你們為什麽總讓我們大吼?”這一對父子發出的是孩子教育中的“天問”。不光是我們家的孩子和爸爸媽媽之間會發出這樣的“天問”,別人家也一樣。有時候後院外幾百米遠的山坡上誰家的爸爸會突然發出怒吼,接著或是一片沉寂,或是父子之間的相互質問,等等,我們在後院都聽得一清二楚。有時候我想過去光看宣傳說這邊對孩子如何如何寬容,成年人說話如何如何輕聲細語、禮貌有加,真正接觸,根本不是那回事。
       這場打鬧對外孫而言倒沒有什麽實質性的損失,因為他在學校犯了錯誤,本來晚飯後就沒有電視看。但是外孫女卻被帶到溝裏了:本來晚飯後她是可以看電視的,這樣一折騰,電視也泡湯了。
      因為這一帶水質不達標,每周還得買4大桶水,平時還要把大桶水從地上抬到櫥櫃的台子上,有一定的高度才能把大桶裏的水往小瓶子裏、杯子裏、碗裏、燒水壺裏灌。女兒搬的時候我有時搭把手幫一下。外孫外孫女看到了,也會在旁邊搭把手。有時還能明顯地感覺到外孫真的把大水桶抬起來了一點點。有一次女兒、我、外孫各抬著桶的一側艱難地往灶台上抬。外孫女也要來幫忙。但已經沒有她站的位置。她眼疾手快地趕快把還有一點點剩水的桶挪到旁邊。還幸虧她反應快騰出了空擋,要不然我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從地上搬上去的大水桶還真沒有空擋放呢。本來我們應該先請出空地方再抬新桶的,但是忘記了。外孫女這麽有眼色,很值得稱讚。
      下雨了,外孫女想要一把雨傘,她以這種方式提出自己的要求:“媽媽,今天下雨了,全班同學都有自己的雨傘,就我一個人沒有。你給我買一把雨傘吧。”她媽媽說:“哦,那我打電話文問問老師是不是這個情況再決定。”外孫女趕快後撤:“算了算了,我不要雨傘了。”當然雨傘也就沒有了下文。
有時候買的紅棗有核,有時候買的紅棗又是去核的,我擔心外孫女吃到帶核的紅棗以為無核被卡著,就叮囑她注意。人家已經關注到這個現象說:“我知道,有時候有核,有時候沒有核。”
       下雨後氣溫有點下降,外孫女不願加衣服,早晨起來說肚子疼。她媽媽說:“你看那天出去玩天冷了,你肚子疼了。還是你的衣服穿少了。”外孫女反駁媽媽:“那天是在外麵,今天還沒有出門呢,這不是一回事。”她媽媽又舉了一天她嘔吐的例子,想證明她還是衣服穿少了引起身體不適。她又反駁:“現在肚子疼的地方和那天疼的地方不同。這也不是一回事。”估計嘔吐是上麵胃疼,現在是下麵小腹疼,所以她講疼的地方不一樣。不知道她的小小腦袋瓜裏怎麽就儲存了這麽多反駁別人的答案。
    孩子的表哥來玩,一切順利。但是臨返回他發現自己的耳機找不到了。其實他就在我們家裏吃一頓晚餐的功夫,其他活動都在外麵。我們都沒有看到他戴耳機,問題是他說定位在我們家裏。借助手機可查看耳機實時位置,如果耳機沒有連接,查找耳機顯示的位置信息為最後藍牙斷連時手機的位置。我們家沒人用這種藍牙耳機。不管怎樣,後來我們也認真仔細地在房間和他坐過的汽車裏找了,但一無所獲。是不是從耳機與手機斷連之後又掉在外麵其他什麽地方,不得而知。問外孫有沒有看到表哥的耳機,他的“神回複”把我們都逗樂了:“我從來就沒有看到他戴耳機。即使當時我看到了,現在也忘記了。”耳機定位不準也會引發爭議。聽人說過這麽一件事,A帶著警察到B家說耳機定位在B家,但A和B家人素不相識,從無交集。因此B很生氣地讓他們進屋裏找,因為警察沒有搜查證,無權搜查。據說後來A又說耳機定位在B家的隔壁C家。此事不了了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