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我思

用博客記錄生活,借隨筆傳導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童言稚氣 外孫女想著法子“整蠱”,外孫收到 “情書”時表示暫時不會“結婚”, 外孫惹了大麻煩周一不準到學校的輔導班上課,等等

(2022-03-16 18:38:02) 下一個

      晚上看過電視,孩子們困乏了,他們享受爸爸媽媽抱他們上樓的溫馨。但2個孩子都很重,而且漸漸長大,不能光享受啊。之前爸爸媽媽已經拒絕過抱他們上樓,不知從何時又被孩子們纏上了。這次是再次拒絕抱他們上樓。外孫還好,爸爸媽媽說服他自己上樓,他也就認可了。外孫女可沒有這麽利索。她賴在沙發上不起來,還想出“整蠱”辦法:“你們不抱我上樓,我就睡在沙發上,明天也不起來,也不吃飯,也不上學。”她知道吃飯、上學是爸爸媽媽最關注的大事。她一直賴著不願自己上樓,看看大人沒有抱她上樓的可能,在媽媽的拉拽下哭著鬧著拖拖拉拉地上樓了。有一天晚上為了讓媽媽抱居然裝病:她腿上有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傷痕”,已經在她的誇張的哭喊中貼上了創可貼。本來走路、跑跳、上下樓都很自如。在提出讓媽媽抱上樓後,突然一瘸一拐地走路,不管是瘸還是拐幅度都很大,足以以假亂真。她媽媽識破她的詭計,堅持讓她自己上樓。母女倆拉鋸很長時間。在我們大家 “Good girl”“Big  girl”的誇獎聲中,她終於不情願地邁開自己的雙腿上樓了。又這樣僵持幾個晚上後,才開始自己上樓,不知道今後還會不會反複。
       外孫外孫女都會瞅著媽媽疏忽的空擋偷看媽媽的手機,有一次她媽媽要回自己的手機,叮囑他們不要看自己的手機。外孫女還威脅:“你不給我看你的手機,等你不注意的時候,我用水澆你的手機。”她聰明呀,掌握科學知識知道手機怕水,和她媽媽打“科技戰”。當然目前好像僅限於“恐嚇”“訛詐”之“輿論戰”。
     外孫女在爸爸幫助自己洗的時候不如意大哭大鬧,惹得爸爸十分惱火,邊整理玩具邊數落她。她沒有和爸爸正麵衝突,隻是悄悄地向媽媽“揭露”爸爸:“他把肥皂水搞到我臉上了。”言下之意他犯了錯誤還數落我。
    有時候,孩子們把到我們房間道晚安稱之為“mess around”(搗亂)。我們房間也沒啥可搗亂的,就是可以在床上蹦蹦跳跳。他們自己的床上堆滿了被子、毛絨玩具,根本無法在床上蹦跳。我們為了孩子們來玩床上收拾得幹幹淨淨,也適合他們蹦蹦跳跳。看著孩子們不知疲倦、酣暢淋漓地在床上活蹦亂跳,好像也給我們帶來了活力。
有一天,外孫放學交給媽媽一個約32開本的未拆封的自製信封,信封上畫了很多愛心,還有動植物。因為信封本來就不大,上麵的畫也都很小,可以想見信封的主人認真作畫的樣子。外孫告訴媽媽這是他的女朋友給他的信。他媽媽很緊張地用“情書”這個詞向我們稱呼這封信。當然,她沒有拆信,這一點女兒非常嚴謹:誰的信由誰拆。女兒指著信封說:“你們看看他的女朋友還畫了這麽多的愛心。”在信封正麵左下角,集中畫了十來個鮮紅的愛心。因為這個信封還沒有拆封,誰也不知道裏麵寫了什麽,估計每個人都在好奇地猜測這封信到底寫了什麽?答案隻有等外孫拆開信並告訴大家才知道,如果他願意告訴的話。
      過了一會兒,女兒又釋然地來告訴我們:“哦,原來這個小女孩還給好幾個同學都送了這樣的信。也有幾個男同學。”女兒的言下之意,不是給外孫一個人,“情書”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呀,畢竟信還沒有拆開,信的內容都還不知道。
      再後來,女兒轉告我們孩子們關於這封信的活動和對話。外孫拆開信,並給爸爸媽媽妹妹看,信的核心內容就是 “I love you”這句話。這有點像愛情宣言。但是給其他同學的信裏寫的是什麽內容呢?有比較才有鑒別呀,謎團還是沒有解開。外孫看到這句話立即亮明自己的態度:“反正我暫時不會結婚的。”似乎他認定這信和愛情呀結婚呀有關。外孫女則跟著煽風點火:“對,不要結婚!”我們聽到孩子們的這些對話感到既好笑又困惑。好笑的是才幾歲的孩子呀,就討論愛情呀、結婚呀這樣的人生大事。困惑的是究竟孩子們對愛情呀、結婚呀這些詞是怎麽理解的?問他們他們也講不出所以然,或者本來也就那麽一點點單純“模仿”大人“過家家”的意思,純潔得像一張白紙,啥內容也沒有。
       事情的發展更證實大人們緊張過度是“自作多情”“庸人自擾”了。外孫講的“反正我暫時不會結婚的”這句話也不過是“烏龍”“鬧劇”。後來我們帶外孫在後院玩,山坡上那家的老奶奶帶一個和外孫差不多大小的小女孩在山坡上玩。那個女孩主動喊外孫的名字,外孫卻記不得小女孩的名字。外孫時常這樣,有點“臉盲”。在外麵遇到別的同學,人家喊他的名字,他雖然知道是自己的同學,卻叫不出對方的名字。這次他高聲問小女孩叫什麽名字?小女孩講了一下自己的名字,外孫評價:“她在學校很會瘋的。”他用了“crazy”這個詞。我問外孫這個小女孩在學校怎麽個瘋法?外孫學她嘻嘻哈哈、搖頭晃腦的樣子。外孫稀裏糊塗地說這就是寫信給他的那個小女孩,但是我們聽小女孩介紹自己的名字時並不像寫信給他的那個小女孩的名字。其間他媽媽也曾到後院來過一下,也看到了上坡上的那個小女孩,女兒說也不太像寫信的小女孩。現在連寫信的女主是誰外孫都糊裏糊塗呢,所謂“反正我暫時不會結婚的”豈不更是無稽之談。女兒後來跟她兒子解釋:“同學的來信就是表達同學之間的愛心。”又過了一天,外孫在後院又看到山坡上的小姑娘,他又改口說這個小姑娘是鄰班的同學,根本和他不在一個班,他媽媽講他“滿嘴跑火車。”
       上周五,外孫在學校惹了大麻煩:在輔導班上一個小女生離他太近,緊貼著他的身體,他感到很不自在,就叫這個小女生離他遠一點,小女生不聽。外孫伸手就打了這個小女生一拳。這一拳不要緊,不僅打來了老師、家長的輪番說教和訓斥,還打掉了他一個月的一切娛樂活動,甚至打掉了他周一到學校輔導班上課的資格。這個輔導班對雙職工家長特別重要。學校的正式上課時間是早上8:40到下午2:00,輔導班的孩子可以6:30到校,然後去上課。下午2點放學後輔導班的孩子可以在輔導班呆到5;30。女兒問他:“跟你講過無數遍了,你為什麽不在動手前動動腦子想一下自己能不能打人?打人會帶來什麽不好的後果?”外孫如實回答:“我忘了。”女兒隻要批評她兒子在學校的這類“好撩事”的表現都會不由自主地緊接著開展自我批評:“跟我小時候一樣!一到學校你們的教導我全都忘光了!”我分析孩子還沒有完全長好,欠缺思前想後的能力,加上自控能力差,一點不如意立刻出手。有啥辦法呢,隻有等他慢慢長大。但是我跟女兒講,這樣也好,第一,從你看他,他像你小時候,就不用擔心他的將來。第二,小時候多吃批評,長大了抗壓能力強。
       連外孫女也參與教育她哥哥:“人家女同學離你近,你也沒有打人家的權力!”
      接下來的這1個月很難捱,外孫無權看電視,他倒也認罰,隻能在路過電視或有意接近電視時瞅兩眼。有時躲在能看到電視、但爸爸媽媽卻看不到他的拐角處偷看一會電視。他爸爸媽媽一旦發現他看電視立刻嗬斥他讓他離開。看著他這個樣子可氣又可憐。後來爸爸媽媽也鬆懈了,監控稍微放寬一點,外孫會站在沙發後麵看電視,但是他用雙手捂住自己的雙眼,從手指縫裏看電視。一旦爸爸媽媽發現了,他就為自己辯解“我捂著眼睛呢,沒有看電視。”再後來,外孫看到滑稽可笑的地方,忘記了自己不能看電視的受罰身份,忘乎所以地和妹妹一起哈哈大笑。聽著兩個孩子無所顧忌、天真無瑕、充滿稚氣的笑聲在整個房間回蕩,又感到孩子們實在可愛。
      接下來的這1個月孩子們都很難捱,外孫不僅不能看電視,也沒有其他戶外娛樂活動,連帶爸爸媽媽妹妹都取消了大型戶外活動,海濱呀公園呀全都甭想啦。放飛孩子也是放飛大人自己,孩子們整天窩在家裏難帶,大人的日子也更煎熬。當時決定懲罰1個月是孩子爸爸接孩子時聽到老師的反映氣憤不已衝動中脫口而出的懲罰措施。我講:“你們這也是作繭自縛。懲罰1個禮拜足夠了。時間太長,孩子大人都疲了。再說了,1個月和1個星期在孩子心裏就是被懲罰了,估計他們也沒有太強烈的時間長短的概念比較。”
每天早晨外孫在爸爸媽媽送進校園的一刹那,還要整理整理自己的服裝:把連帽衫的帽子戴好,雙手插進褲子口袋,一副酷酷的樣子走進學校大門。不知道喜歡動手打人是不是為了顯示自己有男子漢氣概,很“酷”?
        老伴喜歡在電腦上看看新聞和旅遊自媒體,外孫問媽媽:“姥爺天天在電腦上做家庭作業吧?”他自己每天放學回家要在電腦上做家庭作業,以為姥爺也和他一樣每天都要做家庭作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