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上午是雙休日女兒女婿最繁忙的時段。上周六上午的安排是這樣的:女兒先帶外孫女上9點的舞蹈班,外孫也陪同前往,女婿在家休息。舞蹈課結束,女兒帶外孫外孫女回家,然後女兒帶外孫上11點的彈琴課,女婿帶外孫女到超市購物。與此同時,女兒還要負責烤牛肉。其他飯菜我們做。
上舞蹈課是外孫女最興奮的時刻,換好舞蹈裙,穿上踢踏舞鞋,外孫女故意在地板上走來走去,噠噠噠的清脆響聲傳遞出她的歡樂。外孫的反應正好相反,他在看電視,聽說要去和媽媽一道陪妹妹上舞蹈課,一肚子不樂意。他和媽媽磨蹭,想和爸爸留在家裏。他的如意算盤是窩在沙發上看電視。他媽媽當然不同意,告訴他:“你要留在家裏就要關上電視機躺到床上休息!”這又是外孫不能接受的,他滿心不情願地跟著媽媽陪妹妹上舞蹈課。
他自己沒有料到,在妹妹的舞蹈班上他還大出了一回風頭。原來,在舞蹈課結束前,老師組織舞蹈班的女孩子們跳集體舞,外孫也被老師邀請上台跳集體舞。外孫從不怯場,被邀請就大大方方地跳。因為舞蹈班都是清一色的女孩子,集體舞隊伍裏就他一個小帥哥,外孫一出場,立刻令人眼前一亮。他跟著老師的動作和音樂節拍邊跳邊舞。音樂結束,外孫還即興發揮,緊緊擁抱妹妹,暖暖的兄妹情誼感染了現場的每一個人。家長們都鼓掌歡呼起來,把舞蹈課的氣氛推向高潮。外孫也得意洋洋了半天。
吃飯前,外孫外孫女看到媽媽正要切割烤好的牛肉,都爭先恐後地也要切牛肉,女兒給他們每人一個盤子、一副刀叉、一快牛肉。外孫邊切牛肉邊跟媽媽拉呱,當他用叉子抹幹淨刀上殘存的牛肉時,居然像“九斤老頭”一樣跟他媽媽講:“我們80年代就是這樣把刀上的牛肉抹幹淨的。”這是他爸爸的敘事方式。孩子們的爸爸特別喜歡和孩子們敘舊,掛在嘴邊的話多是:“你們的爺爺、奶奶那時候怎麽怎麽樣……” “我們那時候怎麽怎麽樣……”“我們80年代怎麽怎麽樣……”外孫模仿他爸爸的敘事風格自然流暢,毫無矯揉造作之嫌。但是我們在旁邊聽到他這樣講,大牙差點笑掉了。
女兒開車接外孫女回家,因為來回基本都走同樣的路,外孫女對這段路況已了然於心。在快要到一段下坡路的時候,外孫女要求她媽媽把後窗打開。後來她媽媽從後視鏡裏發現她居然把頭伸出窗外“享受”下坡兜風的“爽快”呢。女兒非常生氣,說:“下次再也不為你開窗戶了。”途中外孫女又突然欠身往後看。女兒嚇一跳,趕快喝止。外孫女卻狡辯:“怎麽啦?至少我還帶著安全帶呢。”還有一次女兒去辦事開錯路了,正著急呢,沒想到外孫女還挺有經驗地安慰她媽媽:“沒事的,你一直往前開,開到路口肯定就能找到對的路。”
臨出門,女兒讓外孫女洗手,外孫女耍滑頭,本來應該在洗手的時候從1數到10,最少要洗10秒鍾。她倒好,張口就數 “ten”( 10),洗了1秒鍾就笑著往外跑。她媽媽站在洗手間門口“監督”她呢,說不行不行,重洗。外孫女自知不達標,又嬉皮笑臉地跑進衛生間重洗,但也是三下五除二地快速數到10,大約真正隻數了5個數字,頂多也就洗5秒鍾左右,又嬉皮笑臉地跑出來了。
女兒由此回憶自己小時候:“有一次我不知道犯了什麽錯,你罰我寫3000個大字。”我說:“不可能吧?我怎麽可能罰你寫3000個大字?那也太誇張了。寫3張還差不多。”不過,好像聽說過有家長或老師罰孩子們寫3000個大字的,那是後來虎媽漸多的年代。女兒小時候家長還比較正常,不至於那麽“雞娃”。何況我也不是虎媽。她講:“具體罰我寫多少大字我也記不清了,反正我記得當時我就隻寫一。”看來外孫女和她媽媽一樣,才不願意做什麽乖巧聽話的小綿羊呢,人家善於采取靈活多變、你有政策我有對策的戰略戰術。據一些教育專家說,如果你有機靈好動、比較難管的孩子,那麽恭喜你,你的孩子將來會有大出息,你沒有必要為孩子難管而犯愁。
專家的觀點你相信嗎?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不但我信,我還向女兒傳遞這種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