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孫富有愛心。外孫女什麽東西都喜歡往嘴裏放。據說孩子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嘴巴接觸、牙齒咀嚼了解東西的性質,也是滿足口感的過程。但顯然這是不衛生的做法,大人不讓她這樣做。如果外孫懷疑妹妹吃了不應該吃的有害食物,比大人還要嚴厲地命令妹妹立刻張開嘴巴,如果妹妹的嘴張得不夠大,他可能硬掰著妹妹的嘴巴直到看清楚嘴裏沒有危險東西才放心地鬆開手,關愛妹妹之心溢於言表。令我們感到驚奇的是外孫女向爸爸媽媽哭鬧的時候外孫從來從來都沒有表現過煩躁、埋怨、氣惱等負麵情緒。除了有意識地試圖逗樂妹妹,有時無意中和氣惱中的妹妹交談居然也或許能化解妹妹的哭鬧呢。聽到哥哥的問話,哪怕妹妹正在哭鬧,往往也會立馬平靜下來,平靜地回答哥哥的問話,之後,一切歸於平靜。
媽媽打過疫苗後,外孫勸才打過疫苗的媽媽好好休息,不要去幼兒園接他們了。媽媽很感動,但還是堅持到幼兒園接他們兄妹倆,隻是強調膀子疼,不能抱他們了。
外孫女現在有時候很難纏,可能又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爸爸照顧的時候哭著要媽媽。媽媽到跟前了,她又不允許媽媽看她,也不允許媽媽離開。晚上臨睡前也會找個理由哭鬧。不過女兒後來發現她一直在察言觀色,並根據大人的容忍度來調節自己的“哭鬧度”。
一大早,外孫女想穿一條短裙子到幼兒園,媽媽告訴她早晨天冷,不能穿這條短裙。她說自己不冷。不但說不冷,還立馬打開電扇,自己站在電扇下吹,勇敢地說:“你看,我不冷!”堅持自己的選擇:穿短裙上幼兒園。
外孫女和哥哥、媽媽在後院玩耍,她媽媽提醒她:“你撒到我身上水了,”她說:“現在是夏天,晾一會兒就幹了。”媽媽撒到她身上一點水,她不高興了。媽媽用她剛才說的話反駁她說“現在是夏天,晾一會兒就幹了。”她則反駁媽媽:“我這是才換的新衣服!”
吃飯時她爸爸說要節約食物,外孫女立刻不打盹地接上一句:“還有水!”意思還要節約水。
看到哥哥躺到前廳地毯上,外孫女提醒哥哥diety,意思地毯髒,這是我們常常提醒兄妹倆的話。
外孫女走動都拎著或挎著自己的小包包,像個時髦少女。跟爸爸媽媽哥哥逛商店,下車時爸爸媽媽提醒她把小包包放在汽車裏,外孫女認真地回答:“包裏還有dollas呢!”不願意把包包放到汽車裏。挎著小包包到櫃台前問問這個是不是口紅?那個是不是指甲油?拿起人家櫃台上的小鏡子照照自己。
有時候外孫女講的一些話做的一些事像老人精:“油膩的東西不能吃。”“辣的東西不能吃!”“吃多了會胖!”讓正要上樓的媽媽幫她帶一雙襪子下來。吃飯時外孫女問媽媽要果汁喝,媽媽告訴她吃飯時不能喝果汁,她立刻接一句:“你要是小孩,我要是媽媽,我就給你喝。”晚上,她讓媽媽陪在自己身邊睡覺,媽媽以為她睡著了,剛開溜不久就聽到她女兒喊“Mummy”。她媽媽到床邊後,她問媽媽為什麽離開了?她媽媽回答上廁所,她說“我沒有聽到你衝廁所的聲音。”這哪裏是3歲多的女孩子跟媽媽的對話?分明像九斤老太和媳婦的對話。我想這是在幼兒園見多識廣的緣故。聽得多了,見得多了,形成了她的“經驗之談”。這些經驗之談都很有見地噢。比如讓要上樓的別人帶東西下來,正是我準備對女兒他們提的建議,頻繁上下樓傷膝蓋,他們一會兒上樓一會兒下樓,稍微應該集中一點。要拿個什麽東西讓樓上的人帶下來就不失為一個妙招。女兒不解地問:“她怎麽能想得起來的呢?”
最近,外孫女有事無事喜歡用左右兩隻手翹著蘭花指把自己耳朵邊的短發縷向耳朵後麵,有時晚上睡覺的時候也伸出蘭花指縷頭發,還問媽媽:“我的頭發漂亮嗎?你喜歡我的頭發嗎?”問她跟誰學的翹著蘭花指縷頭發,她回答:“Ms RD老師。”女兒回憶Ms RD老師的確有這個習慣。問題是Ms RD老師已經好長時間沒有帶他們了,她居然還牢牢記住Ms RD老師的習慣並嫻熟地模仿。
外孫今年6曰16日就從幼兒園升入小學了。他神氣地穿戴著畢業禮服拍照,非常大氣,人見人誇。老師講哥哥升到小學也好。現在課外活動的時候妹妹經常粘著哥哥,不跟班裏的小朋友玩。哥哥不想妹妹粘著自己,有時兩人還因此發生衝突。在家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也常常因為妹妹粘著哥哥反而發生你推我我踢你的小衝突。
女兒帶外孫去看醫生,醫生誇外孫非常聰明。我問:“醫生從哪兒看出來的?”女兒講:“你看他在醫生麵前嘴巴不停地巴拉巴拉地講話,知道那麽多事情。”我笑著講:“醫生不知道,我們還有一個聰明的在家呢。”
外孫從幼兒園回來告訴我們,今天是他們班級一個男同學的生日,也是那個男同學的女朋友的生日。他媽媽驚訝又無奈地追問我們:“這麽小就有女朋友啦!怎麽搞?怎麽搞?”大家隻有笑,誰也回答不了她的這個關於兒童教育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