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孫接二連三在幼兒園惹事,臉被抓破,據老師說是他先打別人的,又咬別的小朋友。但他自己講是別人先打他的。爸爸媽媽都跟他談話,他向爸爸媽媽保證明天一定會表現好。第二天,老師果真表揚他表現得特別好。他媽媽非常高興:“說明他有控製自己的能力。”
外孫是個小戲骨,極具表演天賦,平平常常的日常生活經過他的敘述表現得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興趣盎然。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充滿新意和動感,逗得我們樂顛顛的。每次晚餐都是他開始表演的時候,哪怕他隻是敘述一件簡單的事情,也是繪聲繪色,表情手勢缺一不可,而且喜歡長篇大論,大人隻好不停地提醒他,吃飯吧,吃飯吧。如果問他在幼兒園的情況,就是給他提供了一個自編自導自演的大舞台。他會虛構出很多不可能出現的情節。比如外孫女在家不好好吃飯,他媽媽問他妹妹在幼兒園有沒有認真吃飯,因為中午吃飯時孩子們集中在一塊吃。他肯定地回答:“沒有,在學校她也不好好吃飯,隻吃一點點。”他媽媽問:“她不吃飯幹什麽呢?”他回答:“她在餐桌下麵從這頭爬到那頭,又從那頭爬到這頭。”他媽媽不太相信他的說法。後來問外孫女的老師,老師說外孫女在學校吃飯還可以呀,沒有發現她有什麽特別不好的表現。
外孫每周六上午上音樂課,當然目前隻能上網課。每次網課結束前外孫都要喊妹妹到攝像頭前見見自己的老師,並且每次都向老師介紹:“這是我的妹妹,她叫…。”每次老師都驚喜地呼應他:“噢,你的妹妹?真可愛!”然後老師還要和他們兄妹倆拉一會呱。女兒跟我講,人家老師上完課可能巴不得趕快結束,碰到這個喜歡拉呱的小學生也是無可奈何。
外孫親熱人。喜歡講話,絕大多數時候都獲得交談者的誇獎。偶爾也有禍從口出、馬失前蹄的時候。有一天女兒到幼兒園接孩子,幼兒園老師向女兒告狀,說外孫對一個學生家長講:“你像一個巫婆”,搞得學生家長和老師都很尷尬。女兒批評他不該這樣講別人,誇他以前和別人打招呼都是誇讚別人多好啊。外孫還挺委屈,實話實說:“我看她就像個巫婆嘛。”孩子的心思大人猜不透。
元旦那天吃火鍋,外孫興致特高,吃了很多,提議還要再吃。後來他媽媽兌現承諾又安排吃火鍋,這次外孫興致全無。大約不餓,隻吃2口就跑到旁邊玩去了。後來舉著用長塑料棍子係著的閃耀著五顏六色燈光的大氣球在餐桌周圍模仿遊行隊伍邊走邊唱,先是他一個人興致勃勃地繞著圈子走啊唱啊。後來妹妹也舉著自己的氣球加入到“遊行隊伍”中,兄妹倆唱得更起勁了,還真像節日的“遊行隊伍”。我們權當在有表演的餐廳裏享受看表演一樣地邊吃邊看。
她媽媽教訓孩子們不好好吃飯就沒有點心,外孫女滿不在乎地回答:“我自己拿!我自己拿點心!我自己拿酸奶!我自己拿冰淇淋!”這幾樣都是他們兄妹倆喜愛的食物。現在孩子們真的不局限於大人分配給他們點心了。以前他們曾想著法子哄我們抱著他們,一個櫃子一個櫃子地翻找點心。現在他們自己把椅子拉到櫃子前,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有時候拿了點心,還配上調料,吃得有滋有味。當然這是當爸爸媽媽不在他們跟前的時候。我們也建議他們去問爸爸媽媽,但往往收效甚微。所以外孫女在她媽媽講不給她點心時反駁說自己拿點心也是有事實依據的。
外孫女遇到事情達不到自己要求時就躺在地上耍賴,她媽媽不理她。等她平靜一點後問她:“你平靜下來了嗎?”沒想到她抬起頭,堅定地向媽媽“宣告”:“我是不會放棄的!” 孩子們在生氣或需要強調某事時就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地往外蹦出聲音,外孫女講這句話的時候就是這樣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地清晰且狠狠地發話。
我和女兒一邊笑,一邊分析她從哪裏學到的這個句子,又這麽貼切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我分析是從電視上學的,外孫女每次看電視眼睛都睜得老大,一眨不眨。女兒講也可能是在幼兒園聽其他小朋友們或老師這麽講的、這麽用的。
老伴做的葷菜常常獲得孩子們的歡迎。孩子們常常向他表示感謝,有時候,外孫或外孫女還向他們的姥爺主動伸出大拇指誇讚他燒的菜好吃。但孩子們始終不喜歡吃蔬菜。我們觀察外孫最近喜歡吃土豆和腐竹,外孫女也開始喜歡吃腐竹了。孩子不愛吃蔬菜這事急不得,隻有慢慢來。孩子的爸爸直到十幾歲才開始吃蔬菜。看到有文章說因為好多蔬菜都帶點怪味,也難怪孩子都不喜歡吃蔬菜,
女兒最近報名參加一個課程的學習,周一周二晚上6點到10點,常常我們吃飯時她在上網課,我們給她盛好飯,她利用課間休息的時間匆匆忙忙吃點飯。在媽媽還沒來吃飯時孩子們都爭先恐後地往他們媽媽的碗裏夾菜,因為夾的菜太多,大多數時候她媽媽都吃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