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我思

用博客記錄生活,借隨筆傳導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2歲多孩子並沒有傳說中的恐怖

(2020-03-02 16:20:31) 下一個

    幾十年前,我們帶小孩的時候沒有聽說過“恐怖的2歲孩子”、“2歲孩子叛逆期”等等聳人聽聞的說法,那時主要關注十三四歲的少年進入叛逆期,家長時常被提醒處理不好叛逆期的少年,可能會毀掉孩子。

聽女兒講現在很多家長都在關注“恐怖的2歲孩子”、 “2歲孩子叛逆期”,並對照料2歲多的孩子心生畏懼。我也查過相關資料,並寫了外孫2歲左右叛逆的情況。現在,外孫女似乎也進入這個叛逆期了。

“No no no ”“Me me me”“Mine mine mine”等凸顯自我意識的詞語現在成了外孫女的口頭禪(以前我以為英語主格講到“我”的時候必用“I”,後來發現外孫女強調自己也要某種東西、要做某件事情的時候,雖然“I”是主格但如果不是在完整的一句話中都是用“me”來表示“我”。女兒講外孫女這樣用“me”也是對的)。哪怕外孫女知道某件東西不是她的,但隻要她喜歡,在她想吃、想用、想穿、想玩的時候就強詞奪理地說“Mine mine mine”。比如她媽媽才買一雙粉紅色拖鞋,外孫女就很喜歡。平時外孫、外孫女兄妹倆進門就脫掉鞋襪打赤腳,有拖鞋也不樂意穿,所以他們的拖鞋還是新新的。但她媽媽買了一雙粉紅色的新拖鞋後,外孫女經常在家裏穿媽媽的新拖鞋,盡管走路很不方便,她也樂在其中搖搖晃晃拖來拖去。她還因之學會了中文“慢慢”,因為在她穿大人的鞋子的時候我都會叮囑她“慢慢”。媽媽讓外孫女把拖鞋脫下來給自己,外孫女不願意脫,強調這是自己的,連聲講“Mine mine mine”。

最近外孫女為實現自己意願有時動作和言語會非常強烈。有一次,外出途中,外孫女居然一定要把一張巴掌大小的布做的畫從汽車裏送回家,為此大哭大鬧,害得她爸爸不勝其煩,無奈地開車返回家送回這張小畫。一次,外孫女強行奪走哥哥正在玩的粘紙,哥哥追半天沒有奪到手,哭著拽住妹妹,惱怒至極使足全身力氣要把妹妹扳倒。沒想到外孫女居然像鐵人一樣站穩雙腳、硬挺著腰板堅定地站在那兒,沒有被哥哥扳倒。在他們相持不下的時候,我連拉帶勸把外孫拉開,女兒又從外孫女手裏拿回外孫的粘紙還給外孫。外孫外孫女都哇哇大哭,一邊哭一邊還繼續爭吵,哥哥警告妹妹:不允許你再動我的東西!妹妹不甘示弱,硬氣回嘴,還講了不文雅的話,大約是屁屁之類的小孩子之間互罵的話。不過我和女兒讓外孫女向外孫道歉,她知道自己錯了,倒也痛痛快快地道歉了。外孫邊哭著整理自己的粘紙邊咕嚕著:道歉是不夠的。我們又勸勸外孫,外孫也不哭了,這場戰爭總算平息下來了。聽女兒講,前幾天帶2個孩子到兒童遊樂場玩的時候,外孫女想推動一堵可以移動的牆,牆的另一麵有一個年齡相仿、可能比外孫女稍微大一點的女孩子正在向外孫女這個方向推。2個孩子你推過來我推過去,相持了很長時間。外孫女板著臉,一付不甘示弱、不願服輸的架式。最後2個孩子打個平局,不分勝負。

周日下午,女兒女婿要帶2個孩子外出。因為天氣突然轉涼,外出要加一件衣服。在加什麽衣服的問題上外孫女大發脾氣,拿一件哭鬧著不要,再換一件哭鬧著還是不要,挑了好幾件,最後她自己選中一件稍微長一點兒的上衣,不是裙子,但樣式像裙子,下擺有一圈荷葉邊,左右肩各有一朵花飾,她穿在身上美滋滋的,蹦蹦跳跳給這個人看,給那個人看,說實話也的確好看。她在自認為自己很好看的時候都是這樣信心滿滿、蹦蹦跳跳甚至有點扭來扭去地走路,又可愛又好笑。換襪子也挑,有一雙她說是哥哥的,她不要穿哥哥的。我和女兒都想不通,還探討2歲多一點的孩子,怎麽知道這麽多事情,怎麽還有自己的審美觀?怎麽會這樣故作姿態,我說估計她是跟學校大女孩學的吧。對,有一次她還問過她媽媽:自己是不是大女孩。

自己做不好某事又不讓別人幫忙因之大哭大鬧的事情也經常發生。

上次博文寫她扣不好兒童消防服的扣子又不讓哥哥幫忙扣,鬧得兄妹倆站在一起哇哇大哭。最後還是等他們哭夠了,女兒出麵幫助外孫女扣上才解決問題。後來我還特地看了一下這件兒童消防服的扣子,難怪她扣不好,這不是拉鏈也不是普通的扣子,而是用硬塑料做的搭扣和扣環,要用力按住搭扣的一邊,使它留出一個縫隙,才能把另一邊門禁上的扣環放進去。外孫女沒有力氣壓住搭扣的扣眼留出縫隙,必須別人幫她。可惜外孫女又不允許哥哥幫忙,她就隻有急、氣、哭。旁邊的哥哥幹著急幫不上忙,也是急、氣、哭。所以兄妹倆又急又氣哭成一團。

那天穿消防服,外孫女還進行了自己獨特的造型設計,她是長短發,有時候老師給她紮二三個小辮子,很俏皮很利索。她媽媽有空也會給她紮小辮子,或者外孫女主動要求媽媽給自己紮小辮子。那天穿上消防服後,外孫女就要求媽媽給自己紮小辮子。另外,她還堅持要穿上一雙閃光的鞋子,這雙閃光鞋子隻有外出時才穿的。不知道她是怎麽設計這些搭配的?但俊俏的外孫女紮起小辮子、穿上閃光的鞋子,和消防服、消防帽搭配起來恰到好處,很靚、很酷,非常符合消防隊員幹練利索的人物形象和工作要求。

外孫女自己穿鞋子經常左右穿反,那當然就比較難穿進去,又不讓別人幫忙,這也成為她大哭大鬧的緣由。

    據研究,孩子們剛生下來是沒有自我意識的,他們認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2 歲左右,孩子們大腦中的額葉快速發展,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了,情緒也開始受到大腦的管理,活動開始受到自己意誌和動機的支配。這時他們開始學著在外部世界中刷存在感,也不像以前那樣大人隻要管好他們吃飽喝足、保證他們冬暖夏涼就可以對付了。成人們突然發現2歲多的孩子們變得難纏了,實際上這也是孩子成長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孩子們長大了,思維、情緒和行動都更複雜了,他們跨進一個嶄新的新階段,有研究者稱這時候的孩子們進入了第一個叛逆期。也有很多研究者、育兒專家、有經驗的家長給出不少對策來解決2歲孩子叛逆期帶來的煩惱,比如冷處理、激將法、給孩子規則、帶孩子活動消耗他們的能量、讓孩子自己處理、讓孩子心中的權威人物出麵、家長言傳身教等等。

      其實2歲孩子叛逆期應該古已有之,無數家長針對自己孩子的情況也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否則,就無法解釋自古以來成千上萬的孩子順利長大成人、甚至成為優秀人才這個基本事實。現代科學揭開了孩子出現叛逆期的共有內因,但解決孩子叛逆期帶來的各種問題卻不是采取某一種或某幾種方法就能奏效的,還是要針對不同孩子不同問題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

   家長沒必要把“叛逆期”這個問題看得過於嚴重了,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家長們要相信自己,開動腦筋,根據孩子的不同情況,靈活機動地化解矛盾,幫扶孩子們長大。有的方法可能適合別的孩子但是不一定適合你的孩子。比如我們的外孫外孫女都不吃激將法這一套,你越激將,他們逆反得越厲害,哭鬧得越凶。針對他們就不能用激將法。比如利用權威的方法也不是可以經常運用的。往往在孩子們心中有權威的人是平時和他們接觸較少的人,比如我們女兒請來的老師,比如有些孩子的七大姑八大姨,但是利用權威偶爾為之還可以,多次使用就不行了。一是孩子們都很聰明,如果和這些有權威的人接觸多了,摸清權威的套路了,這些所謂的權威人士在孩子們心中的權威也會降低。二是不能經常接觸,又怎麽可能了解孩子並及時解決孩子們隨時可能冒出來的問題呢?再說了,經常借權威來壓孩子,治標不治本,也不一定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女兒女婿經常用“冷處理”的方法似乎效果還不錯。外孫女如果鬧得不可開交,大人講話她也聽不進去的時候,建議她冷靜冷靜,就不再理她,等她自己哭鬧夠了,再和她談心,解決問題。當然很多方法、技巧都是隨機的,因為孩子是多變的,不可能用一種或幾種固定的方法對付他們。叛逆期孩子的哭鬧也會帶來很多樂趣:冷靜下來後孩子同意別人幫忙了,他們終於學會做某事了,事情在孩子和家長的共同參與下圓滿解決了,孩子謝謝幫助自己的人,這時候大人孩子都很快樂,其樂融融,而不僅僅是恐怖和煩惱。也是在這樣一次次的矛盾和衝突中,孩子學會了以前不會的技能,提高了和別人交流、溝通、合作和社交能力。

好在外孫外孫女和成人的溝通能力較強,相信外孫女會像哥哥一樣順利跨越叛逆期。女兒帶孩子參加幾次航空館的“小工程師興趣班”。2個孩子在興趣班上的表現都很突出。在學習製造聲音的一節裏,外孫把裝滿沙子、帶有2根繩子的紙杯戴在額頭,隨著他身體的扭動和搖頭晃腦,裝著沙子的杯子發出強弱不同的聲響,老師、小朋友和家長都被他逗得哈哈大笑。女兒原來還擔心外孫女太小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因為老師帶著這些孩子不是固定在一個場地而要隨著不同的活動內容轉移到不同的長條桌子前。沒想到外孫女能快速跟隨老師的要求進退騰挪,迅速從一個長條桌子轉移到另一個長條桌子前,而且老師讓後退的時候她總是第一個往後退的。

  《哈佛大學研究:幼兒園這種能力突出的孩子,10年後更有出息》一文介紹,哈佛大學追蹤700多個2歲到5歲的孩子,經過研究發現,孩子們在幼兒時期的社交能力將會影響20年後的成就。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也指出,兒童早期的社會交往技能、交往狀況會深深地影響孩子們未來的人際關係、自尊和心理健康。

我覺得年輕的家長不要囿於“恐怖的2歲孩子”“2歲孩子叛逆期”理論自己嚇唬自己,而要認識到這是孩子給家長一個機會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提高孩子交流、溝通、合作和社交能力,並跟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