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外孫外孫女所在的學校進行火警警報演習。他們還是幼兒園的孩子,已經不止一次地開展這種演習了。老師先在廣播裏講解了演習的程序,告訴孩子們如果警報響起,孩子們就要迅速跑出教室。那天,女兒從學校接孩子們回家,外孫興奮地向他媽媽敘述下午火警演習的事情,並且告訴他媽媽自己是第一個跑出教室的。他媽媽很開心,但也沒有太當回事情。第二天,女兒又去接小孩時遇到校長,校長也提及火警演習的事情,並且很在意地告訴我女兒:“警報拉響後,我到教室巡視,迎麵碰到一個小孩。我想,這是哪個小孩跑這麽快呢?一看是你兒子。當時全校就他一個跑出教室站在走廊上。我還表揚了他。”
我和女兒議論,為什麽外孫反映這麽快?一是他注意聽老師講解的演習程序了,二是他對語言的反映能力強,迅速聽懂這些程序了。三是他的思維和行動的快速反映能力較強。這要歸功於孩子的爸爸。他是個特別健談的人,而且始終喜歡和孩子交談,和孩子交談時一直把孩子當作能聽懂他談話的對象,巴拉巴拉說個不停。有時候我們感到他是不是說的太多了,大約就是在他的不停的說話聲中孩子們較早建立了對語言的理解、反映、表達能力,這種能力又促進了孩子們的思維和行動的快速反映能力。
我建議女兒:你去問問孩子自己,他怎麽能第一個跑出教室的?再好好表揚表揚他。果真,外孫告訴他媽媽:他是聽到老師說警報拉響就說明又火情了,教室裏有危險,要快速跑出教室,跑到外麵空地上。我們聽了外孫的回答都非常高興,誇他是個能幹的好孩子。外孫聽到誇獎當然也很開心。
我接著又建議女兒看看孩子在學校完成的作業、手工勞動。我說:“你們好像隻負責把他們的作業拿回家往桌子上一扔,從來沒有就作業和孩子們交流過。”平時他們和孩子關於學校生活的交流最多的就是老師告狀了,他們宣布懲罰措施。女兒不好意思地解釋“天天太忙了。”
一交流,果然發現外孫還真不簡單。
外孫這天的作業是自畫像。他用的是漫畫體:一個大大的頭占據了畫麵80%的位置,然後就是2隻胳膊2隻腿。一問才知道人家是有縝密布局的:2隻大而靈動的眼睛非常顯著地位居在畫麵正中,2個鼻孔微微偏上,嘴巴正咧著笑呢。咦,沒有看到耳朵。女兒問他:耳朵在哪兒呢?他指著臉龐兩邊的小點,原來,這2個小圓點就是耳朵。可能他不懂布局、透視,但又分明運用了布局和透視的技巧,該大的大,該小的小。有些還省略到無。可能這是他平時看圖畫書、看電視留在他腦海中的印象幫了他的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