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人自在

塵土飛揚時觀自在,隨心隨喜處見功德
正文

漾蕩光秋(8)

(2019-02-10 08:50:39) 下一個

秋光裏穿行遊走

 

次日清晨從Lyon出發,經過兩小時火車,到達法國南部的Nîmes,這裏屬於Provence地區。之所以當時決定這裏作為停駐地,是經過綜合比選後的決定。去附近其他幾個景點較容易;而且住宿費用比較經濟;著名的羅馬遺跡Pont Du Gard也離此不遠。當年,著名的英國BBC主持人Kenneth Clark爵士,曾經主持過一套關於西方文明的係列片《Civilisation》,片頭就是對此遺跡的簡介。

 

Nîmes是個規模不大的城市,有著很悠久的曆史,保存著幾處古羅馬遺跡。城市人文氣息、民居風格、餐飲特色,都與之前的Alsace地區明顯不同,相對接近Lyon更多一些。天上有些陰沉,偶有細雨飄落。步出火車站穿過馬路,來到站前廣場。繼續前行一段,看到左側那座保存相當完整的古羅馬圓形競技場。正前方是座噴泉群雕,中央是一位頭頂微縮古羅馬神殿似建築的女神,暗喻著Nîmes的曆史。女神身旁四周蹲伏著四個人像,並以之來代指四個城市的水源地。出水口噴湧出的水,再經一組階梯式的水道,沿著站前廣場流回車站出口處,以一種現代的方式致敬古羅馬的Pont Du Gard。雕像的整體構思與設計還是很巧妙的。

 

忽然間閃出一個念頭,這一路向南,也是離西方文明的搖籃更近了。不知這能否有助於更親近文明?能否被更純正的文明氣息感染,讓自己更文明?或更貼近古人?還是一切所謂文明,隻是外於我身的相,我依然隻是我而已。人能跟著思想,遊走於可想像的空間。想像力多少需要現實依托。超出想像力的境界,大約不是一種碰壁感,更可能像虛無的空洞感。無論想像的空洞是黑還是白,它隻讓人覺得無助與乏力。

 

端起這帶耳的玻璃杯,看著紅紅的液體,輕啜這混雜著草莓和小紅莓味道的茶,雖有些微酸,卻有讓我安定的效果。不由得細細打量起眼前的景象。桌上一個木製茶盒內,有序地擺放著各式口味的茶袋。旁邊一隻小碗,盛著幾塊方糖,玻璃茶杯下,配以一隻小白瓷碟,一把小湯匙。探身給茶杯裏放了一塊方糖,而後,將後背依靠著旅店窗口。抬眼觀察,小旅店並不很大,店主人Ralph正忙於接待其他新來的旅客。一位女客人剛到,他也請她喝茶,被她婉拒了,女遊客進屋放好物品便出門去了。我又和Ralph閑聊了幾句,他也進到屋內收拾去了。

 

窗外,大約依舊時有時無地,飄灑著小雨。小巷深處,時而傳來一陣高跟鞋,節奏清晰的踏過聲;又夾雜著路人,忽遠忽近的談話聲;偶爾幾隻小鳥鳴唱著掠過。各種聲音清醒地交織著,不繁雜地在小巷中回響。我就這樣坐著聽著。窗台不高,隱隱似有一種衝動的念頭,想跳入小巷中,去找尋探看。卻最終還是放棄,隻繼續品茗果香、茶香與方糖混合的味道。窗外的秋光,糾纏在細雨的小巷內,節奏清晰地穿行著,不濃不淡,微酸微甜,時有時無,忽遠忽近。

 

鋸琴,被一位身著藍色工裝的大爺演奏著。異樣的音調效果,顯著時而清雅,時而怨艾,徐徐低迴著,情緒積累中,不時跳出一絲尖銳,但又很快重返憂思。大爺用豐富而沉醉的表情,配上風趣幽默的話語,逗得觀眾們開懷不已。我雖不能明了語意,卻也能被語境,曲式感染一二,也偶爾跟著傻樂三四。從旅店出來,雨似乎已經停了。略作停留後,先來個簡單的中餐,再就近去瞻仰圓形競技場。

 

這座圓形競技場,約建於公元70年,首任羅馬皇帝奧古斯都時期,曆時三十年。橢圓形占地長133米,寬101米,有34排座,可容納24000人同時觀看節目。規模並不算巨大,但卻是現存古羅馬競技場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個,曆經近兩千年的風吹日曬考驗。2007年Metallica樂隊曾在此舉辦過一場名為法國之夜(Français Pour Une Nuit)的搖滾演唱會,youtube上可以找到相關視頻。在古羅馬帝國衰落後,競技場不僅承受著自然變遷的洗刷,還曾多次遭受人為的損壞。直到18世紀中,法國政府決定進行清理與整修,才得以保存下來。

 

在場內一通上下遊走。細觀察下,可分辨出石材的新舊差異。能感到修護過程中,新石材與原有石材的比對匹配,許多可用的舊料是保存下來的。天上陰沉的烏雲在堆積著,陣陣秋風吹著,很是涼爽。來到了看台的最高層部分,找了片較平的石塊躺下,吹著秋風。四下裏望著,場內各式遊人,拍照留念或促膝談心。望著下麵的競技場,隻想起電影角鬥士中的效果。所以這不是想像,是記憶的重現。想像力,依然是那種無力感。

 

古跡保護與整修,很是有趣。似有兩個派別,所謂“修舊如舊”與“修舊如新”。前一派在歐洲和日本很普遍,而國內多采用後者。我較喜歡這種,它能盡量保存古跡原貌,讓人感受歲月的留痕。兩年前,在日本關西地區見識過,印象深刻,很是佩服日本人的用心與專注。隻是相對成本更高,且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修舊如新”,初衷多是想有重回盛世之感,隻是最後所謂的“新”,是不是當年的“新”了,修的人也不清楚要弄成啥樣子。大約也想著,修完一次能管它幾十上百年又哈。

 

前朝,這塊兒曾有一個樓子或牌坊,多年前被毀或拆了,現在且來個重修XXX。時髦口號叫,延續文化傳承,弘揚中華文化。一時間仿古建築遍地開花,有的號稱仿宋一條街,結果修出明清風物感。或與口號自上而下傳達有關,基層群眾總是不能體會領導的初心。回望曆史上,一次次改朝換代,成了焚燒與砸爛過去的好時候,地上古跡幾毀壞殆盡。現在,我們大多靠掘墓、挖墳、撈船,來尋找曆史遺跡。文化上的傳承,更是自打倒孔家店後,就斷了好幾代人。存世的傳人都木有了,後人如何個承接下去呢?就像許久沒練著的身子,猛然間卻要下腰劈叉,撕裂之感當是強烈的緊。

 

從競技場出來,前往下一個遺跡,古羅馬神廟,也被稱為保存較完整。其實仔細看展廳介紹的話,能知道維護修繕工作相對早了一兩百年。據說,因為中世紀神殿上的文字被毀壞,直到1758年這座神廟的用途,才被一位當地學者分析出來。原來是紀念兩位英年早逝的,皇帝屋大維挑選的繼承人。已近關門時間,我沒進到內廳觀摩影片。接近晚飯時刻,在神廟旁選個離古文明很近的餐館吃喝一番。想想看,這從南到北希臘人、羅馬人、高盧人、日耳曼人,是從文明向野蠻嗎?最終曾經的文明,似乎變成曾經野蠻人身上,用來炫耀的光環?大約文明久了會驕橫得自以為是,更容易被富貴淫了;受壓迫的野蠻沒有文化,但卻會有臥薪嚐膽的知恥後勇。

 

最終,天上的烏雲並未降下雨來,卻讓我在夜風送爽中,吃喝完畢。微醺著慢慢向旅店溜達。天色已暗淡下來。在街巷中穿行著,有燈光與月光在此清爽的秋夜相伴。經過古競技場,看到一座鬥牛士的銅像在燈光下,拖出一個又大又長的身影,不是孤獨的情緒,絕對不是。我隻覺得這場景感超好,光影交織出對比。拍張照片,絕對可以不用遵從所謂1/3構圖原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