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翻織錦緞被麵(見:我的織錦緞百子圖被麵)還翻出了一隻小小繡花枕套,那是我媽媽在她還是花季少女時繡製而成。
媽媽今年八十有三,這隻小枕套也曆經了六十多個春秋,花色依舊鮮亮美麗。
媽媽出生在杭州京杭大運河畔的一個小康之家,她是家中小妹,買汰燒之類的家務自由嫂嫂們操持,她閑來就做一點女紅。
許是生就心靈手巧,許是腹有詩書(她當時正上著中學,解放前後,杭城北郊的普通人家,女孩子能讀到中學的不多,她被鄰裏們稱為“女秀才”),她的繡品選圖大方,配色別致,針法講究,繡工細膩,件件都能在姐妹淘裏拔得頭籌。
鄰居的大媽,嬸嬸們先是找她描花樣,後又請她繡幾件,先是自家嫁女來不及做的,後又把親戚朋友家的也介紹過來。原本隻是“業餘愛好”,漸漸地變成“生財之道”了,幫別人繡多了就有報酬,孝敬父母兄嫂一些,她還能攢下“不少”。
媽媽記得別人請她繡的主要是枕套和鞋麵兩大類,枕套多數是新娘的嫁妝,鞋麵除了新娘繡鞋,還有壽鞋,就是人生最後的那雙鞋,也是要考究體麵的。
我手上的這隻小枕套,是媽媽做給她侄兒的,一件普通的家常用品,按媽媽的話“小伢兒用用嘀”,是她繡品裏的下下品,精美度完全不能和她其他的“作品”相較。但是在我看來依然非常美麗。
第一次帶女兒回娘家小住,媽媽拿出這隻枕套裝了綠豆殼枕芯,給小寶寶用,我就看上了它,還得知媽媽有這麽一段“繡娘”經曆。
這隻小枕套本白色配以橙紅的細荷葉邊,上繡一隻花籃,花籃及花紅綠黃紫藍齊全,倒也不俗氣,熱熱鬧鬧蠻配小孩子用的。我表哥,表姐們用過,我用過,我弟弟應該也用過,連我女兒都用過,可一點也不顯破舊,那時代的人惜物啊。
媽媽的“繡娘”生涯也就短短的兩三年,這也應該是她人生最愜意的日子。後來公私合營,外公過世,家道中落,她也長大成人,參加工作,走出了家門。再說,繡花這種事情漸漸地被滾滾曆史洪流淘汰了,是人們要劃清的封資修生活方式。
如今我想象著,六七十年前,美麗杭城臨河上居下鋪的二樓閨房裏,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女,臨窗而坐,手捏繡繃,飛針走線,偶爾抬眼,望一望運河上川流不息的船隻,這幅圖景好美,好安寧!
花籃
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