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要禁微信了,有人說是因為經濟利益:你一個發展中國家就配給我們做做衣服製製鞋,想在新領域分杯羹,沒門!更何況原始主意還是從我們這裏抄去的。有人上升到偷數據,你封我的,我必封你的,這類國家安全,意識形態,政治鬥爭層麵。
我人在加拿大,本不該瞎起勁,不過從2013年用上微信以來,雖然隻用用它的基本功能,連收發紅包都不曾試過,但我覺得真是好!用不成了,豈止是遺憾二字。
海外華人,別說父母尚在的,就是有兄弟姐妹,親朋故舊的,難道微信不是個最便捷的聯係方式嗎?二十多年前,初來乍到的時,越洋電話隻能是和父母報報平安或揀要緊的說,敘事抒情還得靠寫信。後來買電話卡能打便宜的電話,每周一次通話覺得好幸福。如今的微信不僅是隨時隨地,還能文,圖,聲,形各種形式,多好啊。記得剛用上微信不久,我媽媽那陣子不時頭暈眼發花,我弟弟陪我媽去看病的那天,我十分焦急地等消息,盤算著他們大概幾時能看完,幾時能回到家,我幾時打電話過去比較合適。正在我忐忑中,弟弟的微信“嘀”的一聲傳來:醫生檢查的結果沒有器質性病變,隻是老年人普遍的腦萎縮,也不嚴重,開了點藥。姐,你放心,早點休息吧。媽媽今天狀態也不錯,我們現在要離開醫院回家去了。接著檢查報告,驗血結果,醫生診斷書,一一拍照發過來。那是我第一次由衷地感歎:微信是個好東西!
我婆婆在她八十三歲高齡時,學會撥打微信視頻通話。她特別開心地對我先生說:現在好了,我好尋著儂了,心定交關(許多)!可不是嗎,以往都是等著我們這頭隔三岔五地打過去,現在她能“自主”地聯係她最寵愛的又遠隔重洋的小兒子(我先生),時不時地撥個微信視頻過來和她兒子聊聊,說的無非是:天氣冷不冷?熱不熱?yuan'yuan(我女兒)周末回沒回來?疫情控製的怎樣?你們要注意身體。我會在他們聊過一陣後,去打個招呼露個臉,她總是笑眯眯地說:清芬,看到儂,我老開心額!有時也會敏銳地發現:儂剪頭發啦,嗯,好,清爽!一般通話結束前,她會叫我公公來“看看他們”。公公九十二歲了,聽力已經不行,但腦子還很清楚,前天我們秀給他看院子裏新種的雲杉,他誇我們院子收拾得整潔。有人說現代通訊工具打破了親人之間濃濃的思念之情,確實是。但是我更願意要這種看得見,對得上話的交流,哪怕說得隻是些雞毛蒜皮,也好過空空的思念。
沒有微信時和兄弟姐妹通話也隻有逢年過節或有要事,大概零二/零三年,我先生的姐姐有個在單位打免費國際長途的機會,下午三四點種正是我們的淩晨,我們接了依然十分興奮,多麽難得啊。姐姐前個月添了小孫女,微信的家庭群裏好一陣歡樂,寶寶滿月時照片,視頻紛紛傳來,我們雖然相隔萬裏,卻能同時分享喜悅。隻有電話,寫信的時代,我把發小閨蜜都弄丟了,成了同學聚會時的失聯人員,有了微信才又“回歸”到集體中,才又重拾友情。和大學裏最要好的閨蜜輾轉通過微信聯係上後,約著在大瀑布美國那端相見,時隔二十多年,又能麵對麵手拉手地絮絮叨叨,哈哈大笑。我又一次由衷地感歎:微信是個好東西!身處海外的我們與國內的親朋見得上麵的機會不多,微信便是親情的通道,友誼的橋梁。
有人抱怨說:“垃圾”群和群裏有好多“垃圾”,微信是可以退群的!實在不好意思退出的如“中學群”,“小學群”,基本可以知道哪些人老發你反感的垃圾信息,就不要點開看了呀。我微信裏的群不多,尤其是大群,不過有一個近500人的旅遊群,我常常“光顧”,在那我欣賞美圖美景,學習旅遊知識攝影技巧,有些旅行的問題總有熱心人來解答,別人的問題,碰巧我知道的也會給建議。前兩月旅不成遊了,群裏的主要內容轉為交流種菜,我雖不種菜,但也喜歡看他們其樂融融的討論。這一段又開始了省內房車遊,如何找露營地的話題,今早我就收藏了一篇北安省遊的遊記,算是為向往的北安省遊收集資料了。
有人批評道: 有些神經病天天在朋友圈裏轟炸性的發鏈接,我有個表哥就是這樣的神經病,一天十幾二十條,時政的,養生的,文學的,搞笑的包羅萬象,搞得我錯過了幾次其他人比較重要的朋友圈信息,幸好有個“不看他的朋友圈”選擇,果斷不看,從此眼前一片清淨。我有個中學同學最近做起了微生意,天天發什麽“嗨團”信息,賣鞋賣鍋賣化妝品,和我不搭界,今早花幾秒鍾點了“不看他的朋友圈”,就這樣簡單。同樣是做生意的,有些比較識相,不讓人反感。比如幫我賣房的經紀,時不時地發現打球,健行,種花,美食等健康生活的照片,適度地推介一些房產信息。她曾經和我說過,時常微信上露露臉,刷刷存在,碰巧有人要買賣房子,又沒有合適的經紀人選,正好看到她的發朋友圈,說不定就找了她,算是做市場營銷吧。就算是這樣,我也願意看她種的美花花和健行了十幾公裏的“勵誌”篇。
還有人說:天天在朋友圈曬娃曬自己的女人,無所事事,人格缺陷。我朋友裏還真有個天天曬娃的,不過是個男人 :-),還是個挺有成就的男人,曬的是一對Teenage女兒。兩個姑娘昨天是說了什麽好笑的話,前天是騎車多厲害,不過最多的是曬姐妹倆做的甜品,顏值高,品種多,還真是做的好,至少比我好很多。他很為這兩個女兒驕傲,想一並分享給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七大姑八大姨那一眾親朋。朋友圈是可以選“不讓他看我的”,我被允許看人家私家秀,說明人家看得起我嘛,我也真心地為那些令人垂涎的甜點點過讚。一般來說親人朋友同學在圈裏分享的自己的旅遊經曆,生活樂事,人生感悟,我是喜聞樂見,認真點讚的。
我也發朋友圈,不是天天,也不是人人都讓看的。朋友圈之於我,起到一個記事的作用,現在忘性越來越大,腦子裏儲藏不事了,隻得借助工具記錄,我發現朋友圈是個好工具,有圖有文,還翻看方便。五月了還下雪拍兩張發一個,今年的芍藥開得好啊拍兩張發一個,今天點心做得漂亮,好好擺個盤,拍兩張發一個,當然諸如此類除了記錄,也是向親朋展示一下我的生活狀況,嫂嫂說:還下雪,加拿大的冬天可真長啊!姐姐說:那年我去你們那兒,也正是芍藥花開時。先生在後院搭個shed,也要朋友圈裏曬一曬,曬shed是要記下啥時搭的。曬老公嘛,親朋讚他能幹,這是positive encouragement,以後類似的事情好更加積極:-)。還有就是旅行時發得最起勁,婆婆媽媽,嫂嫂姐姐那些關心我的一並可以知道我在哪,幹什麽,免得牽掛,也不用一一報告,閑下來自己還可以不時翻看,回味美好。
我還有為數不多的幾個訂閱號,比較喜歡詩詞天地鑒賞會,空閑時候,歪坐在院子的樹蔭下,看看天,瞅瞅花,拿著手機讀讀微信裏推薦的應季詩詞,感到很愜意啊。前幾天讀到唐-劉言史的五言絕句《立秋》:茲晨戒流火, 商飆早已驚。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真有為後麵兩句拍案叫絕的衝動,立秋後,我明顯地覺得雲朵越發地多姿多彩,晚霞也從熱烈變得溫婉,感歎:秋天又要來了。歎來歎去就這一句。詩人的“雲天收夏色”絕了!再過幾周,門前的夏花要漸漸凋謝,楓葉和Burning Bushes卻會慢慢轉紅,我能歎的也就是:秋天真的來了。詩人寫是“木葉動秋聲”,一個“動”一個“聲”多麽傳神啊。這首絕句我不曾讀過,這位詩人我也不知道,這樣應季應景的佳作是從微信裏讀到,我是開心的:快餐也能吃到集美味與營養一體的食物啊!從微信裏學習詩詞也許是件貽笑大方的事,可是我這個半退休的大媽,為什麽要一本正經地捧本唐詩宋詞學習,雖然我家的書架上還真有幾本唐詩宋詞。
微信如若真被禁(美國禁了,加拿大多數也會跟進),相信會有替代品,我也願意學,應該也能學會,和美加的朋友交流應該不會受太大的影響,和國內的親朋交流一定不會這麽便捷了,最讓我難過的是我的婆婆今年已經八十五了,再容易好用的替代品,或者現在就有的facetime等,她很難再學得會,她就不能隨時“看看”我們了。
我隻是把微信當成一個通訊工具,記事App,最多從中了解點國內信息,既不發表也不傳播有關政治的內容,連經濟活動都不曾涉及(沒有國內的客戶銀行,沒法建立微信錢包,掃碼收付賬)。我說它好也隻是小老百姓的“好用”層麵,當然我們要相信:人類文明總是螺旋式地發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最新發的朋友圈:8月13號,曬我完成了春夏秋冬景致的四幅十字繡
問好清芬!
微信坐大也就是最近幾年的事,老人們開始用微信時,同樣學得艱苦(包括我家91歲那位)。
過去國內禁其它軟件時,西方沒有這針鋒相對地禁微信,我們才得以省下電話費。
但這不是沒有代價的(微信的負麵影響,他人敘述很多,不重複),所以是不可能持續長久的。
我們孩子生活的地方是清水富有的地方,老婆婆生活的地方才是“清水奇缺的地方”。
既然我們無法讓老婆婆生活的地方得到清水,那就先確保我們孩子生活的地方清水長流。
先把孩子放到另一盆幹淨水中就不會發生“倒洗澡水連孩子也要倒掉了”。
建議你試試Messages,也可以送錄像和圖像的,我也是去年5月才知道的。在此之前,我用Messages時隻送文字。
如果想實時視頻,試試zoom。
其實很多人推薦了很多軟件,真沒必要死守微信這盆髒水。
就像許多人覺得國內的言論審查,跟自己沒什麽關係(隻要不說“反動”言論就沒事)。但沒有想到它在生產、科研、教育上會造成多大的打擊。為什麽中國的“老朋友”,淨是些令人反感的國家?連德國、日本這些二戰軸心國,都可以被世界重新接納。反而推翻了封建社會、半殖民社會、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偉大王朝,卻處處被人排斥?真的隻是因為“太強大”了嗎?
有人要以亂七八糟的借口強行斷了它,再有什麽替代品,也是一種對人家平靜安詳生活方式的一種粗暴的傷害行為。
由此就可以證明,這個APP的實質不是國家安全的隱患,相反是世界和平美好的象征。以安全為借口的不齒行為最後一定會傷害到大多數更加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