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高房價成了熱門話題
高房價成了社會最關注的熱門話題,中國的房價現在確實很高,小城市的人要花費所有積蓄,背上20年的貸款才能買得起一套房。而大城市很多人即使是節衣縮食還是交不起首付款,更還不起貸款。高房價持續成為熱門話題。
京滬深的新房價格已經突破了10萬一平米,而很多縣城的房價才3000,兩者房價相差30多倍,可收入其實隻差3倍,大城市的人買房更困難,但是小城市人買房也不容易。
貳:未來房價怎麽走
我們買房,不可能像買股票那樣,今天買了明天賣,而是要持有一段時間,況且新房從買入到拿到房本大概需要兩年半的時間,很多城市更是出台了限售措施鎖死房子,這就意味著我們的房子拿在手中需要5年時間,所以要想房產投資成功,我們必須了解房價的長期走勢如何。
房子是不動產,不能移動,所以地域性很強,分析房產不能離開城市,不能離開城市的具體位置,從表麵看一線大城市房價是五線小城市的30多倍,大城市的房價肯定是高了,有泡沫了,小城市的房價低,即使有泡沫也很小。真實是情況如何呢,未來不同城市間的房價會如何分化,是大城市的房價下跌,小城市的房價上漲嗎?
房價的長期走勢會怎麽樣,這個還是要從供求關係下手來分析,任何商品的價格都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供過於求價格下跌。房價也一樣,分析清楚了一個城市的供求關係,也就不難判斷這個城市的未來房價走勢了。
叁:三線以下線城市供求情況:
先說一個定義:本文說的三線以下城市指的的距離核心大城市120公裏以上的城市。
三線以下城市的一個最大特點是土地供給充足,新城規劃體量巨大,住房的供給量巨大。通常來說,由於經濟不夠發達,各地三線以下城市的政府都有強烈發展經濟的願望,到處規劃新項目,規劃新城,希望本地經濟能夠彎道超車,迎頭趕上。
很多城市新城的規劃高大上,麵積遠遠大於老城區,新城住宅規劃的總麵積可以容納本市60%的人居住。那問題來了,哪有那麽多的人口來住啊,原來的老房子誰住,讓外地人來嗎?
三線以下城市產業大多以農業和傳統製造業為主。中國人多地少,農村的人口一直在持續流出。而傳統製造業幾乎所有行業的產能都已經過剩,這幾年麵臨去產能,就業人口不僅不能增加,還會減少。所有這幾年出現的一個現象是因為不能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很多小城市的人口在減少。
一邊是巨大的供給,一邊是因為人口流出需求減少,所以很多小城市的房子是供過於求的。很多專家也提供了一些數據,原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說:2017年,大中城市房屋空置率是11.9%,小城市房屋空置率13.9%,農村房屋空置率14%。中國的住房總體已經夠住,但是存在結構性過剩,越是小的地方,房子越供過於求,過剩越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