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借錢“打官司”,才賺了一倍?
(2019-08-01 11:00:20)
下一個
昨天,海投叔給本君講了個故事,沒成想,這裏麵竟藏著大機會,分享給大家:一紙狀書就把航空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航空公司賠1億元。在國外,人權是十分被重視的,不打官司不知道,一打官司嚇一跳。此案勝訴率很大,不過,這要打這場官司,要繳納1000萬的訴訟費。於是,一些國際集團、投資公司等機構,發掘了其中的商機。專門為像您這樣需要打官司的人融上一筆,讓您有錢去訴訟。其實,這已經很成熟的投資方式了,投資人可投資此類訴訟基金,取得收益。在澳洲某訴訟基金的單個案例中,曾有達到600%的收益率。開個玩笑,工作還是得幹的,但是賺錢的機會也是不能錯過的。這個訴訟基金靠不靠譜?能不能幹?我們還是得好好研究一番。原告隻能求助無關的第三方,第三方為原告提供打官司的資金。最終,官司勝利,第三方從原告的經濟賠償中獲得一部分收益。(比如Bentham IMF,7月12日,哈佛大學剛剛在BenthamIMF新的5億規模訴訟基金中加入了新的籌碼。)財富500強企業、主要大學和各種規模的企業都從商業訴訟投資中受益過。
商業訴訟資金募集的主要參與者有三類——原告、投資者和律師。律師也作為訴訟所有利益相關者的資金保管人,並在判決後將這些資金分配給他們。律師可以幫助客戶進行書麵轉讓或滯留一部分索賠收益。訴訟基金公司索賠金額的分配比例看具體情況而定,一般在賠償金的10%-20%之間。使用訴訟基金的融資,不用支付利息,獲得的索賠後,支付事先預定的費用。被告一聽說原告有訴訟基金公司的“資金援助”,也心裏有個譜了,大多數被告選擇庭外和解,這樣大大減少了案件的審理時間。不過也有一些鬥士般的被告,頗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勢,在官司上苦苦掙紮。例如一些案件,律師認為可以打贏,但原告因為經濟原因不願意打官司。一方麵可以為投資人獲得收益,一方麵律師也可以得到律師費,實現雙贏。舉個例子,一起商業專利案件中,訴訟融資機構投入50萬元,而此案和解金額是這個數字的10倍,最終訴訟機構可以拿回投資的50萬和多出一倍的回報。目前訴訟投資市場規模目前在500億至1,000億美元之間。(MarketWatch的數據)59%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有超過1000萬美金未收回的賠償款。其成敗與否主要取決於團隊內律師對案件的判斷與選擇。而擁有豐富從業經驗,又富有判斷力的律也不多,因此整個市場現在為小而精的狀態。(1)訴訟投資目前還屬於一個小眾投資類別,市場還未飽和。(2)在選擇訴訟投資的時候,要選好對第三方進入訴訟持支持態度的國家和地區。(3)成敗在於團隊中律師的水平,能分辨出哪些案件為可以打贏的官司。因為如果敗訴,那將會損失本金。(4)做的好的基金案件成功率都在90%以上。總體來說目前訴訟基金是一個小而精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