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ry

Jerry Wang, 海投全球創始人兼CEO
正文

大草原版“矽穀”?出海非洲,肯尼亞了解一下!

(2019-04-05 15:10:27) 下一個

文/閆東潔

編輯/程驀

 
 
 
 

說到肯尼亞,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每年夏天氣勢磅礴的動物大遷徙,6月-8月,成群結隊的角馬、斑馬、羚羊,造就了世上絕無僅有的壯觀景象,引來世界各地的遊客觀賞。另一方麵,作為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基礎最好的國家之一,東非的肯尼亞也與西非的尼日利亞一樣,受到外來投資者的重點關注。

 

 

本文從宏觀環境、工業、農業、服務業、移動金融及其他新興科技產業等方麵,對肯尼亞的投資環境進行了概述與描繪,希望為關注非洲的朋友們提供參考。

 

“歐洲後花園”

 

肯尼亞曾是英國殖民地,於1963年底獨立,擁有近5000萬人口,40多個民族,其中,基庫尤族、盧希亞族、卡倫金族、盧奧族和康巴族最多。與其他很多非洲國家一樣,這裏的人們對民族的認同超過對國家的認同。

 

 

肯尼亞地處東非高原,四季如春,被譽為“歐洲的後花園”。官方語言是英語,年輕人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因此,外國人更願意來投資、旅遊。

 

肯尼亞首都內羅畢是中東非的交通樞紐,是開羅和約翰內斯堡之間最大的城市;聯合國的糧食署、人居署、環境署等組織的非洲辦公室,均設在內羅畢。而肯尼亞第二大城市蒙巴薩,則擁有非洲東岸最重要的深水港。 

 

肯尼亞實行以私營經濟為主、多種經濟形式並存的“混合經濟”體製,私營經濟占整體經濟的70%農業、服務業和工業是肯尼亞國民經濟三大支柱。

 

肯尼亞主要有兩大政黨聯盟,一個是當前的執政黨朱比利聯盟(Jubilee),另一個是改革與民主聯盟(Cord)。Jubilee對中國態度友好。

 

根據中國駐肯尼亞大使館2016年的數據,中國是肯尼亞第一大貿易夥伴和最大進口來源國,也是東非基礎設施建設最大承建方、融資方。

 

2008年,時任肯尼亞總統的姆瓦伊·齊貝吉(Mwai Kibaki)發起 “2030年願景”,旨在將肯尼亞轉變為一個新興的工業化中等收入國家。而後形成《2030年遠景規劃》:到2030年,實現環境清潔、安全,人民生活質量得到高度保障,創造一個“具有高品質的全球競爭力和繁榮的國家”。

 

肯尼亞“2030年願景”宣傳圖

 

肯尼亞與相鄰的幾個非洲國家一樣,把以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為主導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和以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看作其搭上世界經濟發展快車道的機會,正在相關領域大力發展。

 

《2030年遠景規劃》又細分為幾個中期計劃,每個中期計劃有不同的發展側重點。2008-2012為第一個中期計劃(Medium Term Plan 1, MTP1),2013-2017為第二個中期計劃(MTP2),2018年則是第三個中期計劃的開端。

 

MPT1的主要目標是恢複國家安全、穩定國內環境。措施包括改善國家基礎設施,增加製造業和工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份額,增加製成品出口等,同時大力發展旅遊業、農業。

 

MPT2的主題是權力下放、發展社會經濟、促進公平和團結。這一階段肯尼亞繼續調整國內大環境,注重現代化轉型,並更加致力於教育和青年就業。

 

在目前的MPT3階段,肯尼亞現任總統烏胡魯·肯雅塔(Uhuru Kenyatta)提出了“四大議程”,分別為食品安全、經濟適用房、發展製造業,和人人負擔得起的醫療保健。

 

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營商環境報告2018》,肯尼亞的營商環境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80位 ,連續兩年每年上升十幾名。

 

目前,肯尼亞政府非常歡迎中國企業前往肯尼亞投資、經商。肯尼亞匯率穩定,無外匯管製,外資公司的利潤可以自由匯入匯出,也是在肯尼亞進行投資的一個有利條件。

 

工業化轉型進行時

 

肯尼亞的工業以製造業為主,製造業以食品加工業為主。工業主要集中在內羅畢、蒙巴薩和基蘇木三個城市。

 

多年來,雖然在東非地區相對發達,但肯尼亞製造業的發展一直比較緩慢。之前有報道稱,製造業增長緩慢正在損害肯尼亞“2030年願景”藍圖的最終實現,願景交付秘書處主席詹姆斯·姆旺吉(James Mwangi)表示,製造業的不景氣可能影響該計劃的實施。

 

根據秘書處的數據,肯尼亞製造業在過去10年中一直停滯在9%至11%之間, 2018年經濟調查顯示,製造業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份額從2013年的近11%降至2017年的8.4%。

 

對於工業化轉型,基礎設施建設是重要的一環。交通方麵,目前肯尼亞正致力於鐵路網、公路網和港口的建設升級;肯尼亞移動通信服務業發展迅速,用戶數量近4000萬,幾乎覆蓋了全國人口的80%;電網的建設也覆蓋了越來越多的肯尼亞居民。

 

中國在肯尼亞基礎設施建設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最好的例子是由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建設並運營的肯尼亞蒙內鐵路(Mombasa Nairobi Railway),這是肯尼亞百年來建設的首條新鐵路。

 

肯尼亞蒙內鐵路通車儀式(圖片來源:人民網)

 

鐵路於2017年竣工,連接內羅畢和東非第一大港蒙巴薩港,全長480公裏,涉及運力2500萬噸。肯尼亞總統肯雅塔表示,這條鐵路將掀開肯尼亞曆史新篇章,書寫未來100年的肯尼亞曆史。

 

肯尼亞高層官員、《2030年遠景規劃》領導人之一弗朗西斯·穆薩烏拉(Francis Muthaura )說:“現在有數百萬肯尼亞家庭實現與電網連接。肯尼亞人現在通過現代化的交通基礎設施節省時間和成本,曾經被視為邊緣化的北部邊境正在向投資者開放。通過‘四大計劃’,這為宏觀層麵的繁榮創造了有利的環境。”

 

穆薩烏拉表示,基於這樣的環境,肯尼亞的投資水平從2013年的3.9億美元上升到2016年的近20億美元,同期有1532家公司在肯尼亞注冊。

 

建設現代化農業

 

農業依舊是肯尼亞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和水稻,主要經濟作物有咖啡、茶葉、花卉園藝產品,也是主要的出口產品。

 

肯尼亞《2030年遠景規劃》MTP2中表述,農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4%左右,占出口收入的60%,分別占正規就業人數和總就業人數的18%和60%。

 

在遠景規劃中,著重強調引入“氣候智能型農業”,例如利用農業廢棄物作為有機肥的來源,使用避免有害排放的生物肥料,更好的天氣預報、預警係統,增加適應性強的糧食作物等。國家願意推動青年參與農業、畜牧業和漁業相關企業的工作。

 

(圖片來源:路透社)

 

為推動農業的繼續發展,並實現現代化轉型,肯尼亞近年實施了綜合農業改革立法、減少肥料成本戰略等,並推出了一係列項目,比如建立無病區(DFZ)。

 

按照MTP2,第一個區域在海岸建立,覆蓋Kwale、Mombasa、Kilifi、Tana River、Lamu縣和Tsavo國家公園外的Taita-Taveta部分。其他三個區域在Laikipia-Isiolo建築群、Uasin Gishu和Garissa縣建立。

 

此外,農業規劃還包括沿LAPSSET走廊的農業發展,涉及可行性研究、抓住走廊的投資機會、為走廊沿線的農業企業提供投資激勵等。農業企業發展計劃旨在改善所有農業價值鏈參與者進入市場的機會,以及改善現代化市場設施。該計劃將確保為農產品創造當地和國際的營銷機會。

 

(注:LAPSSET交通走廊是指肯尼亞拉穆港-南蘇丹-埃塞俄比亞交通走廊項目,被認為是非洲國家獨立以來“非洲大陸最大工程”。該項目計劃建造一個擁有32個泊位的深水港,並建設連接港口與南蘇丹首都朱巴以及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高速公路、鐵路與輸油管道。)

 

近幾年,肯尼亞農業官員曾隨聯合國糧食署組織的農業考察團,數次來中國南方農村進行考察,學習農業生產經驗,尋求農業技術和設備的合作等。中國一些農業大學的研究室也與肯尼亞農村展開合作,開展試驗田,引進增產品種和種植技術等。

 

由於肯尼亞的農業從業者大多以家庭為單位,一些通過扶植小農經濟以提高農業水平的企業取得了成功,比如自稱非營利性的社會企業One Acre Fund,為農民家庭提供培訓和資金,10年前在肯尼亞農民中小範圍試驗,現在已經覆蓋到6個國家、40多萬農民。

 

簡單來說,One Acre Fund的運營模式是為農民提供還款靈活的貸款服務,為農民運送所需工具,提供農業技術培訓,並改善農產品銷售環節。這些比較基礎的小規模農業發展思路,適用於肯尼亞的實際情況,也為對農業投資感興趣的公司提供了思路。

 

火熱的服務業-旅遊業

 

肯尼亞的服務業比較發達,主要包括交通、通訊、旅遊、房產等。其中最紅火的要數旅遊業,主要旅遊景點有內羅畢、馬賽馬拉等地的國家公園、東非大裂穀等。

 

世界旅遊理事會(World Travel & Tourism Council)的數據顯示,2017年,旅遊業對肯尼亞GDP的直接和間接貢獻達到9.7%,共計7690億肯尼亞先令(74.3億美元),2018年有望提高0.5個百分點,到2028年,旅遊業總收入計劃提高到129.3億美元。2017年的遊客消費達到18.8億美元,占肯尼亞出口總額的18%;旅遊業為肯尼亞創造了100多萬個工作機會,占工作人員總數的近10%。

 

數據表明,在非洲大陸,肯尼亞的旅遊業總收入和創造的就業人數,僅次於埃及、南非、摩洛哥,排名第四,而其增長勢頭比這幾個國家都要好,特別是旅遊營收增長速度,2018年的預測值僅低於坦桑尼亞。

 

根據旅遊網站Tripsavvy的統計數據,肯尼亞是非洲主要的“狩獵遊”目的地,這是殖民時期在歐美狩獵愛好者間流行的旅遊方式。6月-10月是肯尼亞的旱季,也是旅遊旺季,適合來看動物、狩獵旅行。

 

 

每年夏天,生長於坦桑尼亞大草原的數百萬野生動物,長途跋涉3000公裏,來到肯尼亞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覓食,造就了世界級的動物奇觀,引來世界各地的遊客觀賞。

 

從“2030年願景”實施以來,肯尼亞對國內的旅遊業進行了有計劃的發展,製定了文化和遺產旅遊戰略以及農業旅遊戰略,具體措施包括建造Isiolo和Lake Turkana旅遊度假區、興建城市旅遊配套設施、修複曆史遺跡、製定“人類搖籃”旅行路線、進行國際營銷等。

 

肯尼亞駐華使館和旅遊局每年都會舉辦媒體赴肯尼亞旅遊團、文化展示等形式的旅遊推介活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目前,中國是肯尼亞在亞洲的第二大旅遊來源國,僅次於印度。

 

然而,由於過去對旅遊業的監管不力,肯尼亞的旅遊業存在一些亂象,隨著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等意識的興起,傳統的狩獵旅遊等遭遇挑戰,肯尼亞國內旅遊界也在尋找新的出路,拓展旅遊業寬度,在“大遷徙和狩獵”的基礎上開拓生態旅遊、曆史文化旅遊等新思路。

 

此外,肯尼亞服務業中的房地產業也值得一提。2018年年初,獨立國際房地產顧問機構萊坊態度調查 (Knight Frank’S Atitudes Survey)顯示,肯尼亞是非洲超級富豪的首選房產投資地,非洲超級富豪中,有24%在肯尼亞擁有房產

 

萊坊集團肯尼亞總經理本·伍德姆斯(Ben Woodhams)表示,這一事實驗證了此地區房地產市場的實力和增長潛力。

 

新興科技產業:非洲“矽穀”

 

近年來,非洲移動金融及其他新興科技產業蓬勃發展

 

肯尼亞的M-Pesa是移動金融的一個典型成功案例。目前,M-Pesa可以完成手機轉賬、代理點取現、話費充值、償還貸款等業務。根據其運營商Safaricom的網站顯示,到2018年,有2980萬用戶使用M-Pesa,達到肯尼亞人口的65%以上,全國有超過15.6萬個代理商網點。

 

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Findex數據顯示,肯尼亞手機匯款的數量遠遠超出傳統銀行匯款,例如,農產品銷售商中有30.4%是通過手機收款,有25.5%的人通過手機收工資。

 

M-Pesa的成功,離不開肯尼亞的社會環境。肯尼亞有大量農村人口進城務工,收到工資後需要轉賬回老家,但是銀行櫃台數量有限,而且大多為富人服務,因此激發了大量其他渠道匯款需求,M-Pesa應運而生。

 

肯尼亞首都內羅畢,非洲最大貧民窟之一的Kibera裏的一處M-pesa充值點

 

需要指出的是,肯尼亞的移動金融係統與國內我們習慣的手機支付有所不同,主要體現在發起緣由和運營模式的不同,業務範圍也有更多可開發的空間

 

這一類移動金融產品,是由移動運營商主導的代理網點營銷係統,結合手機客戶端係統、後台處理係統組成,用戶注冊賬號後,不需要注冊銀行賬戶,就可以在與Safaricom簽訂合作協議的商戶處,進行電子貨幣交易和轉賬、取款。這和國內的支付寶、微信錢包有本質的不同,功能也少得多。

 

移動金融的興起和發展,不僅有助於較底層的肯尼亞人相互之間小額融資,也方便了他們與供應商之間的資金流轉,實現了一些可能性,比如在安裝太陽能電池板時,用戶可獲得小額信貸服務,安裝費用也可以分期付款,等等。

 

在移動金融的基礎上,過去幾年,非洲湧現了一批電子商務新興企業。但根據Disrupt Africa的調查報告,目前這些企業隻有30%以下可以實現盈利,他們麵對的主要困難是缺乏資金、信任缺失、物流困難等。

 

Safaricom在2017年也創立了一個互聯網交易平台Masoko,作為肯尼亞最大的移動運營商,加上有M-Pesa的加持,Safaricom有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Masoko將仿照亞馬遜和阿裏巴巴的模式,或有希望與非洲最大電商平台Jumia競爭。

 

此外,肯尼亞擁有10億美元規模的科技中心,湧現了一批新科技公司,例如致力於發展家用太陽能板的M-Kopa Solar太陽能公司。

 

M-Kopa於2012年投入運營後,發展迅速,在非洲新興科技領域可圈可點。根據公司網站數據,到2018年,已經有超過60萬家庭使用了該公司製造的太陽能電池板。家庭可以貸款購買家用太陽能係統,一方麵能解決家庭用電,另一方麵,剩餘電力可以輸送到國家電網,用戶可獲得相應費用補貼。這個模式在國內也有公司應用。

 

其他值得關注的新興公司還包括科技教育及在線教育學校Moringa School、Bridge International Academies,物流公司Sendy和 LoriSystems等。

 

此外,內羅畢也有IBM、英特爾和微軟等知名公司的入駐。他們正在努力通過技術解決問題、謀求發展,例如,移動通訊硬件公司BRCK公司正在通過太陽能路由器和平板電腦將離網學校連接到互聯網;3D打印技術和硬件公司AB3D將電子垃圾轉變為價格實惠的3D打印機,可以做出假肢。

 

這一切,都讓肯尼亞聽起來像是非洲的“矽穀(Silicon Valley)”,因此,肯尼亞也被稱為“Silicon Savannah”。(編者注:“Savannah”通常指非洲的稀樹草原。)

 

Reference:

1. Vision 2030 documents,vision2030.go.ke

2. Vision 2030 Second Medium Term Plan,vision2030.go.ke

3. Vision 2030 First Medium Term Plan,vision2030.go.ke

4. Sustainability Report 2018,www.safaricom.co.ke

5. M-Kola information,solar.m-kopa.com

6. One Acre Fund model,oneacrefund.org

7. In Silicon Savannah,apps cut out the middlemen,www.ft.com

8. The techies turning Kenya into a silicon Savannah,www.wired.com

9. Kenya Tourism Facts and Information, www.tripsavvy.com

10.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ravel & tourism in Kenya,www.wttc.or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