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金融市場回顧
2009年—2013年,試點期。
2009年7月,《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在政策層麵通過成立消費金融公司來鼓勵發展消費金融業務。政府不斷出台政策支持消費信貸,積極努力推動消費金融發展。
2013年11月—2015年,修訂期。
2013年銀監會發布《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修訂稿)》消費金融公司擴充到16家,放開消費金融公司限製條件,試點城市進一步擴大。
2015年7月—2017年,推廣期。
擴大試點範圍至全國,發布《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符合條件的民間資本、國內外銀行機構和互聯網企業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
2017年12月,強監管時期。
密集出台一係列監管政策,整治暴力催收、多頭借貸問題。
2018年至今,調整期。
2018年以來的調整期,國務院和銀保監會針對消費金融重新釋放積極信號。
《2018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僅消費金融部分,規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億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萬億元,占境內貸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
自2017年以來,與中長期消費貸款變化曲線逐漸平緩相比,短期消費貸款比重仍保持上升態勢,因此在金融業整體去杠杆背景下,消費金融行業仍處於快速發展車道。
2010 - 2018年間,住戶消費性貸款由7.39萬億增長至36.8萬億元,消費貸款在貸款中的比重不斷提升,消費信貸對於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越來越顯著。
消費金融公司本身不具有吸儲能力,所以業務發展受製於資本金規模,2018年消費金融公司增資成為常態。這主要是自身資金量滿足不了快速發展的業務規模。
其中,招聯金融在年初和年末進行了兩次增資。去年12月末,招商銀行(港股03968)和中國聯通(港股00762)各出資10億元,對招聯金融完成增資,注冊資本也達到了48.59億元。其他市場排名靠前的消費金融公司分別進行了規模不等的增資。
根據《2018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從年齡層次來看,我國消費金融的使用者主要是年輕群體,其中,18歲至39歲的群體使用消費信貸的占比超過66%,而50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很少使用。
消費信貸的用途較為寬泛,滿足了消費者在各個方麵的消費需求。
買家電占比為 26%,教育培訓、旅遊、家庭裝修和非車交通工具比重分別為16.4%、10%、13.6%和7.8%,其中其他類(沒有場景和具體消費目的的現金貸)比重較2017年有明顯上升,值得關注。
2019年中國消費金融市場展望
01 | 消費成經濟增長驅動力,促進消費金融發展 |
隨著消費群體和消費觀念的轉變,同時受消費升級的影響,我國消費在不斷增長。2018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7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個百分點。依托中國消費對經濟的貢獻度增加,相應的消費金融產品也需要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消費者,從而帶動消費金融產業的發展。
02 | 對於消費金融行業發展持審慎態度 |
雖然自2018年10月以來,國家對小微企業扶持、民營企業及居民減稅發布一係列利好政策,但是同時受經濟環境影響,2019年,消費金融行業將麵臨係統性的挑戰,主要是源於居民對於收入預期的變化、居民負債和收入比、居民收入和GDP的占比等,在今後的3年裏可能會發生新的變化,因此導致消費金融業務的波動。
03 | 科技金融助力消費場景多元化 |
金融消費多場景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助力。消費金融企業目前正在運用互聯網技術,創新金融服務手段、提升金融行業資源配置效率;並利用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優化金融服務渠道、創新手段,通過手機、APP、網上直銷、電子商務平台等渠道,構建線下網點和線上補充的業務網絡體係。
美國消費金融市場經驗
美國消費信貸滲透率近70%,遠高於我國的不到30%。國內消費信貸規模覆蓋麵仍然較低,狹義消費貸款業務仍有較大發展空間,主要體現在消費金融滲透率比較低。因此中國消費信貸還有巨大市場空間。
中國消費金融要獲得長足地發展,需要借鑒美國這三個方麵:
前置培養消費信貸用戶習慣:美國在校園內開始普及信貸服務,使得許多人在學生時期就建立了信貸習慣。
美國消費金融發展曆史悠久:美國消費金融發展時間較長,行業競爭者多,結合消費場景的消費金融生態建立得更完善。
美國行業監規製度健全:美國消費金融法律製度相對完善,市場更加規範,企業普遍能夠做到合規經營。
中國消費金融模式輸出
從2009年消費金融在我國剛剛起步直至發展至今,依托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結合用戶行為畫像,利用多維征信信息對用戶進行交叉核驗,並基於不同消費場景搭建專業風控模型及決策引擎係統,現可為消費信貸參與者提供成熟的消費金融技術。
近年來,中國消費金融市場不斷發展,移動支付成為日常必需,互聯網理財深入家庭,消費金融大行其道,行業競爭也隨之加劇。
伴隨著新興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科技出海”成為許多中國消費金融企業的選擇,將國內已經成熟的消費金融模式和技術向海外輸出。
東南亞消費金融市場
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ASEAN),於1967年成立,共有10個成員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文萊、越南、老撾、緬甸和柬埔寨。
2017 年東盟國家綜合 GDP 達到 2.77 萬億美元,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東盟國家GDP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穩定增長,其中印尼的GDP最高,為1.02萬億美元。
東南亞地區人口6.5億,超過70%的人口在40歲以下,年輕的人口結構和城市化潛力將帶來強勁的消費需求。
據預測,2020年印尼中產階級和富裕消費者將較2013年數量翻倍,從7400萬人漲至1.41億人。
1.印尼成為全球互聯網用戶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2017年用戶達1.327億,增加51%,居民的互聯網滲透率超過50%。印尼跳過互聯網寬帶階段,直接邁向移動互聯網時代。
2.“泰國4.0”政策,包括為全國所有村莊建設寬帶網絡分配預算,建立全國寬帶網絡,彌合數字鴻溝,通過電子商務渠道促進現代經濟發展。政府計劃發展創造下一代數字應用平台,促進電子市場、電子支付和電子政務等在線活動。
3.越南人民目前還是更偏向於電腦上網,隻有34%的網絡訪問量來自移動端。政府提出了一項移動金融發展規劃綱要,計劃2016-2020年實現全國非現金支付手段覆蓋率超過50%。
東南亞僅有27%的人口有銀行賬戶。印尼擁有信用卡的人隻有6%,菲律賓是5%,越南是3%,而在信貸發達的國家,這一比率是80%。東南亞地區極度落後的金融體係,催生了信貸的巨大市場。
東南亞電商市場近5年增長率均超20%,2017年市場規模達到81億美元,電子支付平台的人數每個月增加280萬人,穀歌預計2025年東南亞“互聯網經濟”規模將達到2000億美元。
近三年,東南亞主要國家電商市場的年增長都超過了20%,Lazada、Tokopedia、Snapdeal、Shopee、Ensogo、Tiki等公司迅速壯大,東南亞的電商藍海潛力巨大。
印尼電商占比社會總零售額僅為0.6%,而同期中國、韓國電商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經達到16%、18%,未來5年內,電商銷售額占整體零售市場比重將會增長至5-10%。
1.巨大的消費潛力、落後的金融體係使得東南亞國家民間消費信貸需求旺盛,消費借貸市場逐漸興起並繁榮。
2.相較於中國成熟的消費信貸市場,東南亞國家在該領域依然處於藍海期,一方麵中國企業開始輸入成熟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完善當地消費信貸市場,另一方麵,東南亞國家消費信貸收益更高,壞賬和欺詐相對中國更少,具備較大的投資潛力。
3.印尼網絡消費信貸行業處於早期快速發展期,金融監管局(OJK)已開始對消費信貸公司做合規監管,必須申請OJK備案成功後才能正常運營貸款平台。同時,印尼的電子簽名、征信和催收業務都將錄入監管係統,這些數據僅向有牌照的公司開放,行業逐步規範。
東南亞擁有經濟高速的增長、人口和消費紅利、國家政策紅利、一帶一路政策紅利四重紅利,為消費金融行業發展提供保障。
得益於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以及龐大的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用戶基數,東南亞的電商產業發展極為迅猛。
巨大的消費潛力、落後的金融體係使得東南亞國家民間消費信貸需求旺盛,消費借貸市場逐漸興起並繁榮。
印度市場 — 消費金融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數據,印度2017年的GDP總量已達2.61萬億美元,成為了世界上除歐盟和東盟以外的第六大經濟體,其人均GDP為1983美元。近年來,印度的GDP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其增速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即使是在世界經濟增速放緩時,仍能保持平均7.3%的增長速度。
截止到2018年6月,印度國民消費約為5149億美元,占其GDP的36%。
截止至2018年6月,印度人口總數為13.4億,占世界總人口的17.8%,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雖然近年來印度的人口增速逐年下降,2013年後更是略低於世界水平,但仍維持在1.1%左右。從年齡分布上來看,印度人口結構年輕化,呈金字塔形。
截止至2017年底,印度年齡在25歲以下的人口占總人口數的45.42%,25-54歲之間的人口占總數的41.08%,整個國家的中值年齡為27.9歲。城市人口4.5億左右,約占總人口總數的33.5%,且預計到2020年,城市人口數量將以每年2.37%的速度持續增長。
近年來,印度互聯網市場飛速發展,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互聯網市場。截止至2017年底,印度互聯網使用人數達4.81億,較2014年增長1.7倍。
印度的互聯網滲透率也在逐年增加,從2014年的22.4%增長到了2017年的37.5%。其中,城市人口互聯網滲透率高達64%,而農村人口互聯網滲透率僅為20%左右,農村與城市之間的互聯網使用量依然存在著差距。
印度對智能手機前所未有的需求使其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截至2017年底,其智能手機用戶達到2.916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22.7%。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的最新預測顯示,2018年印度智能手機使用人數有望增長15.6%,屆時,印度將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口使用智能手機。城市地區對高性價比智能手機的需求拉動了這一增長。
1.印度的銀行係統由國有銀行掌控,其主要的服務對象是國有企業和大型私人財團,普通民眾很難從銀行獲得服務。在印度,使用現金幾乎已經形成一種固有習慣,銀行卡和信用卡的普及程度相對較低。根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 2017年7月最新研究顯示,印度依然有19%的人口沒有銀行賬戶。
2.印度銀行係統存在的諸多不完善使得其互聯網金融得以迅速發展。然而,受2014年印度儲蓄銀行頒布的法令限製,印度麵向個人借款人的網絡借貸月利率一般在1%-3%,年化12%-36%。
3.在風控方麵,2010年9月,印度開始推行Aadhaar計劃,收集印度居民的住址、照片、指紋、虹膜等數據,為每個印度居民提供一個獨一無二的12位身份證編號,並且與手機號和銀行賬號綁定。截止 2018 年 3 月,約有 11.8 億印度人口擁有了該數字身份信息,約占總人口的 90% 。許多借貸平台將Aadhaar作為風控的關鍵信息。
1.金融科技領域在印度雖是入場不久,但其金融科技市場漲勢迅速。普華永道2018年2月發布的印度金融市場報告顯示,印度已有超過1500家金融科技初創企業。行業的大力發展得益於印度龐大的人口基數帶來的市場基礎、印度當地以創新為驅動的創業環境、以及近年來政府的大力支持。
2.根據 PWC-Startupbootcamp 的報告顯示,印度的金融科技行業將以驚人的29%的速度增長,分別超過全球和亞洲的平均水平 20%和 25%,成為全球金融技術發展最快的市場。
3.相關利好政策包括:2016年底印度政府推行廢鈔運動,推動實現數字化經濟;2017年中推出了商品和服務稅(GST)稅改政策,實現稅收統一;引入統一支付接口(UPI),並使用數字身份證綁定金融服務等。2018年印度的聯盟預算公布了其在人工智能、貸款以及區塊鏈方麵的發展計劃,將會進一步推動金融科技市場的發展。
借助全球化帶來的先進科技和生產方式正快速發展著,印度潛藏著巨大的消費潛力和成長空間。
隨著互聯網用戶量的增加、智能手機價格的下降,印度的電子商務市場正在蓬勃發展。依托於印度龐大的人口基數帶來的市場基礎、印度當地以創新為驅動的創業環境、以及近年來政府的大力支持,印度消費信貸市場發展如火如荼、風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