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一留學生的父親發表的長微博痛斥女兒將自己為她存的300萬積蓄在加拿大和男友揮霍無度,還把自己和全家人拉黑。報道一出引起華人群體一片嘩然。
18歲女孩偷了卡,將300萬轉走,不去學校,每天吃喝玩樂買奢侈品,在微博和朋友圈高調炫耀。像她這樣如此極端的或許不常見,但是相比數十年前揣著數十美元來美國讀書的留學生來說,現在留學生的消費習慣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去年年底有報道說,一個中國留學生幾乎可以養活一個美國人。“即使在中部地區,一個留學生一年的開支也要4萬美元,如果在東西岸,生活費更要翻倍”一名資深留學老師說。
中國學生聯合國開發總署公布的《人類發展報告》顯示,美國人均收入為4.3017萬美元,也就是說,一個中國留學生在美國一年的花銷與美國人均年收入相當……
中國留學生是真的很有錢嗎?
首先,出國讀書意味著消費物價環境的改變,但人的需求和渴望是種本能。經濟學上會區分Needs和Wants, needs是需求是為了生存必須要有的;
wants是渴求,不是必須的但會給你帶來快樂。同樣的,留學生購物欲望的本質是因為滿足了某種痛點。
獲得優越感。這一點在買高檔汽車上尤為明顯,預算在2-6萬美金之間在美國就可以買到寶馬奔馳了,而在國內並不能實現。因此這種賺差價的購物體驗滿足了出國的優越感。
排遣負麵情緒。對於很多留學生來說,娛樂方式單一,生活單調,又缺少家人朋友的陪伴,主要娛樂方式就是進城買買買。生活學習上的壓力也讓購物成為出口。神經學研究表明,在購物過程中,人腦會釋放多巴胺,一種讓人產生愉悅情緒的神經遞質。
獲得認同。身處在全新的環境中,很難一下子融入,加上留學生們所在的年紀,從外在形象上做出改變,從而找到同類,獲取認可,是很多留學生的選擇。
然而過度放縱自己的消費行為,卻可以毀了你的生活質量、人際關係等。
不得不說,拿著家長的錢去過度消費,一部分的源頭來自於家長的錯誤觀念。
你手中的學費,究竟該怎麽用?
一股腦地放進銀行?還是判斷匯率擇機換匯?
別忘了,留學生們最怕的兩件事:1.學費又漲了。2.人民幣匯率又跌了。
然而從今年開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路從6.25貶值到6.72,前幾天一度暴跌至6.95。隻看數據,很難直觀的感覺到影響,
換個角度看:根據US News顯示,哈佛大學2017-18年度的學費為48,949美元,外加生活費等如果一年8萬美元,那麽:
7月2日,美元兌人民幣平均匯率為6.62,8萬美金相當於52.96萬人民幣;
7月15日,美元對人民幣平均匯率為6.81,8萬美金相當於54.48萬人民幣;
8月16日,美元兌人民幣平均匯率為6.95,8萬美金相當於55.6萬人民幣,
留學生們分分鍾丟掉幾個iphone X。
再看通貨膨脹率。今年5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0%,這說明我們的生活成本比去年5月上漲了2.0%,原來的100塊的東西現在要多花2塊才能買到。
、
再看看銀行活期存款利率,隻有0.35%,即使是1年定期存款的基準利率也僅為1.5%,根本就跑不過CPI。
所以錢放進銀行,隻會越來越不值錢
相比起把學費生活費存進銀行來說,學會理財是留學生的一個重要技能,理財,可以說是另一種非常智慧的消費了。
一開始學習理財的人,都會被複利的魅力震驚。假設你有1萬美元本金,每年12%的收益率,1年後收益是多少?答案是:1200美元!這就
是利用複利,“躺著就把錢掙了”。
學習理財,還是要趁早。更關鍵的還是要選出收益穩定、收益率高,不存在“跑路”風險的產品,要知道,把錢白白放在銀行通貨膨脹率就會讓你的財產貶值不少啊。
-END-
??????????????
p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