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牛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帕格尼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一個老海歸回國的原因

(2025-09-20 07:38:51) 下一個

朱子浩,1934年出生於上海,初中剛畢業,上海解放,隨父母移居香港。1949年底,父母送15歲的朱子浩赴美留學,在舊金山讀完高中後,考上MIT,學習電子工程。1955年大學畢業,在波士頓一家半導體公司實習一年。以後回到MIT當研究助理,並繼續攻讀碩士學位。1958年申請到一個工程師的工作,一年後回國。

以上是朱子浩的簡曆,幹得好好的怎麽就要回國呢?父母都在香港,兩個姐姐都在美國,在中國沒有什麽其他親人。1959年,大浪淘沙的回國浪潮早就過去了,國內各種政治運動的信息也都傳到了美國。父母是為了逃避共產黨才去了香港,不會鼓勵他回國。一定有什麽特別的原因促使這個年輕人決定回國。

看上去不大起眼的簡曆上,有一個閃亮的字:半導體。50年代初,半導體是國家急需技術,國務院有一個爭取回國的800人名單,包括許多電子工程專家,上麵沒有朱子浩,估計是因為朱子浩那時大學還沒畢業。以後科學院又有一個爭取回國的500人名單,上麵就有了朱子浩。朱子浩15歲就離開中國,不會因為一個名單上有他的名字,就決定回國吧。

從他的自述中可以看到一點端倪。他沒有寫碩士論文,是因為工作性質與學校研究內容不同,他把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了。然而,公司後來開始研發導彈的計算機係統,他雖然是工程師,但還不是美國公民,“工作上遇到許多困難”。這個時候,他決定“完成回國誌願”。

在回國途中路經香港,看望父母,他也沒有留下來。朱子浩的父親朱彬,賓州大學建築係畢業,是香港著名的建築師,完全可以把兒子留下來。可是朱子浩回國了,可以猜想是因為在美國工作上不順心,美國人不信任他,激發了自己是中國人的情感,便一心要回國。

朱子浩回國後,匯報了自己的專長,完全符合國家急需人才的條件:半導體構造、半導體磁體記憶單位、計算機、釸的雜物擴散試驗、半導體脈衝發生器。然而在中國半導體和計算機發展的裏程上,卻沒有留下朱子浩的足跡。畢竟自己沒有更高的學位,在學識上遠遠比不上黃昆、湯定元、洪朝生、謝希德、成眾誌、吳幾康、夏培肅、高鼎三、林蘭英、黃敞、吳錫九等半導體和計算機元老。自己回國時間也比較晚,中國半導體發展最艱難的起步時期已經過去了。(黃敞也是1959年回國的,但有哈佛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青史留名。)

1959年回國的老海歸寥寥可數,當局對他們更是有防範,朱子浩也受到“監視”,每天的言行舉止,甚至衣食住行都有人匯報。朱子浩很怕別人不信任他,處處表現得很積極,連飯菜、香煙都撿最便宜的買。他在美國工作過的公司從事導彈計算機係統的研發,他卻不能提供任何具體技術信息,讓他有口難辨,覺得政府懷疑他隱瞞。他反對計劃經濟,特別是在科研方麵,“這樣規定時間是不行的”。他也發過牢騷,說國內科研水平低,儀器落後等。

大概就是這樣,朱子浩從來沒有得寵,沒有什麽研究成果或特別的貢獻,也沒有他下半生的人生軌跡,不排除後來去了香港的可能性。他在老海歸中是年輕的,如果還在世,應該91歲了。在具權威性的50年代回國留學生人名錄《歸來》一書上,關於朱子浩的記載隻有幾個字:“1959年回國,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所任職”。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