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77)
2020 (69)
2021 (110)
2022 (117)
2023 (112)
2024 (100)
那個年代在中國買東西很簡單,有什麽就買什麽,沒什麽可挑的。來到美國後發現腦子缺根弦,在五花八門的商品麵前不知怎麽選購,加上口袋裏缺銀子,就給自己定了個策略:撿便宜的買。後來又發現了二手店,還有yard sale可以討價還價。以最少的銀子買到最需要的東西便成了我生活中的清規戒律。家裏的家具,有一半是二手貨,有的已經用了40年了。
不能說自己是苦出身,但是過過苦日子,以後手頭也從來沒富裕過。手裏有了一點閑錢,放在銀行利息比較高的地方就不管了。也明白有俗話說,錢不是省出來的,是掙出來的,應該讓股市幫你掙錢。無奈自己沒有致富頭腦,不會理財,不敢在股市中闖蕩,落得兩袖清風。
一個朋友見我花錢縮手縮腳,就勸我說,“對自己好點,別那麽摳門。”可是自己已經摳門成癮了,多花一分錢就跟犯罪一樣,戒摳跟戒毒一樣難。我也給自己找借口,200塊一雙的鞋,賣的是牌子,穿在腳上不見得就比100塊的鞋舒服多少。50塊一瓶的葡萄酒跟5塊一瓶味道差不多,好那麽一點點不值得多花45塊,所以總是買5塊錢一瓶的。
自己摳門,多少也受家庭影響。家裏的家教很嚴,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們要勤儉持家。每個月給我們一點零花錢,學會用錢,不可以張口跟家裏要錢。父母有個朋友住在夏威夷山上的豪宅,室內有園林,小橋流水。透過玻璃牆望出去,近眺遊泳池,遠眺檀香山。去他們家吃飯,餐桌上的餐巾紙都是撕成兩半用,母親抓住機會對我說,不管多麽富有都要勤儉持家。我現在買餐巾紙,絕對是撿最便宜的買。
隻有出門旅遊,我才會打破自己的清規戒律,對自己好一點,住好一點的酒店,下好一點的館子。實際上想的是對家人好一點,順便自己也享受一下,回家後又回到縮手縮腳的清教徒生活。
隨著歲月的流逝,生活有了改變,人也會變。疫情期間,為了幫助農民兄弟度過難關,去農貿市場買菜。春天種地,買菜苗花苗,去一個家庭苗圃。雖然比超市和沃爾瑪貴許多,但覺得心安理得。手裏抓錢不那麽緊了,開始網購一些不是特別需要的物品。
其實家裏也有一大堆不是特別需要的東西,比如唱片。為了滿足愛好,幾十年下來花了不下幾千塊錢。因為都是在二手店買的,每次隻花幾毛錢幾塊錢,並不覺得大手大腳,沒有罪惡感。
最近還真的大手大腳了兩回,頭一回是買電腦。老電腦需要換新,按照自己的慣性思維和生活理念,要撿便宜的買。看到有翻新(refurbished)的電腦,比新的便宜得多,隻要三四百塊,卻又擔心可靠性不高。這時,又想起老同學的忠告,對自己好一點。一咬牙,心一橫,就挑了一個好一點的,連配套軟件花了一千塊。
不久前給研究機構捐款,又是一千塊。我有一個弟弟,酷愛騎自行車,剛退休,要完成自己的一個心願-橫穿美國。他和一個騎友,兩個人心髒都不太健康,一起為心髒研究機構設立了一個捐款網站(GoFundMe),希望親朋好友們募捐。兩個人從西岸騎到東岸,用了一個半月時間,完成了橫穿美國的心願。為了慶賀他的這一“壯舉”,捐了一千塊。
大手大腳有貶義,買東西花一千塊有大手大腳的嫌疑;為研究機構捐一千塊不能算大手大腳。以前給慈善機構捐款都是小打小鬧,這次捐“巨款”是頭一次如此慷慨。
從摳門到慷慨是人生的新起點,摳門讓人活得狹窄,慷慨讓心靈開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