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77)
2020 (69)
2021 (110)
2022 (117)
2023 (112)
2024 (100)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出了“教授賣茶蛋”的怪事。誰會料到,40年後的美國,也出現了教授賣茶蛋的翻版。美國聯邦稅務局的一位律師,因政府關門,斷了收入來源,便在街頭擺攤賣熱狗。他很認真地對待自己的新工作,每天跟上班一樣,西裝革履。

由於是新手,他在牌子上譏諷自己,警示路人,戲說自己的熱狗:標準熱狗,加上飲料$10;不要飲料也省不了錢,還是$10。要不要配料都是$10;配料給多了,給少了,給錯了也是$10;價格不菲,食物一般,自便。
沒想到,顧客不少,每天可以賣50個熱狗。他說小時候就想擺攤賣熱狗,現在實現了自己兒時的夢想,覺得很開心。顧客紛紛要跟他合影,媒體聞訊也趕來報道,許多顧客慕名而來,更讓他有信心把生意搞好。盡管如此,他還是期盼著早日回去上班,屆時還會把賣熱狗當成周末的第二行業。
眼下能像他這樣開心的政府雇員不多,特別是年初就被解雇的雇員。一位失業的政府雇員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生存的經驗,除了領取救濟組織分發的食品外,她會去超市問,有沒有要丟掉的過期食品。很多所謂“過期”食品不好在超市繼續賣,但對健康絕對沒有不良影響。她也去餐館打工,專門打夜班,餐館打烊後看有沒有不能保留的剩餘食物,老板還提供晚飯。在農貿市場,農民常把殘缺的、賣相不好的瓜果蔬菜挑出來,減價處理。她等到中午,市場收攤的時候去,問能不能把這些沒賣掉的殘缺瓜果給她。她這樣到處“求爺爺告奶奶”,就是為了生存,“It’s not a shame”,她說。
為了一口飯,“求爺爺告奶奶”的事自己也幹過。那是年輕時在陝北插隊,青黃不接的時節,糧囤裏沒糧了,斷頓了,到其他的知青點“借糧”。誰都明白,實際上就是要飯,有借無還。趕著毛驢,翻山越嶺,有時能駝回來兩鬥玉米,至少能蹭一碗棒子麵粥,比到縣城大街上要飯體麵多了。看到過觸目驚心的要飯大軍,是扒火車回北京,寒冬臘月,在煤車上與逃荒要飯的難民擠在一起。那次旅途刻骨銘心,永生難忘,也讓我深深感受到,為了生存,要飯不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