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牛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帕格尼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偷聽敵台”的老海歸

(2023-10-19 06:13:53) 下一個

年輕人偷聽敵台是文革時期的花絮,故事很多,回味無窮。老海歸們自身難保,哪裏還敢偷聽敵台。這裏要講的“偷聽”是工作,是任務。

1949年11月,中國外交部成立,其中一個部門叫情報司,分一科、二科、三科,三科負責國際情報。情報司司長龔澎(喬冠華妻子)把三科稱為中共的“耳目”,要求他們對國際動向保持高度敏感,成為合格的“偵察兵”。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10月中國入朝參戰之後,需要掌握外界對戰事的分析和報道。當時在中國無法直接看到英美報刊,外界信息來源隻有香港的剪報資料,而且不及時。時任總理兼外交部長的周恩來對情報司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周恩來的指示,龔澎組織三科人員,在舊外交部西樓頂層一間小屋子裏,開始收聽西方國家電台,以VOA和BBC的英文廣播為主。

當時中國的通訊設施非常落後,情報司很多人連錄音機都沒有見過,市場上能買到的收音機的頻率也很有限。龔澎設法搞到了一台美軍電台,因為功率很強,還遭到過公安部門的懷疑。

情報司的業務人員隻有二十餘人,老海歸就有6位之多:浦山、李肇基和麥少楣夫婦、陳輝和妻子陳秀霞,以及短期工作過的王曾壯。

浦山,曾用名浦壽山,18歲赴美,1943畢業於獲密西根大學經濟係,1945年加入美國共產黨,當時訪美的董必武同意轉為中共黨員。1949年畢業於哈佛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同年9月回國。在美期間,認識妻子陳秀煐,中共地下黨員,於哈佛攻讀教育博士,一同回國後結婚。浦山1957年被打成右派。

李肇基,1939年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任地下黨支部書記。1947年和原文匯報記者麥少楣結婚,第二年一同赴美國,在密蘇裏大學攻讀新聞,1951年回國。1955年隨中國代表團乘克什米爾公主號參加萬隆會議,空難中罹難。麥少楣在美學曆不詳,回國後仍從事新聞工作。

陳輝,原名陳利生,父親曾任前國民黨中央銀行副總裁。年少赴美,上中學和大學,1949年賓州斯窩斯摩大學文學本科畢業,1950年回國。在美期間認識浦山妻子陳秀煐的姐姐陳秀霞,也是地下黨,1946年赴美,獲哥倫比亞大學文學碩士,1950年回國後二人結婚。

王曾壯,1943年獲西南聯大經濟學碩士學位,曾任遠東美軍翻譯,1945年赴美,1947年獲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1950年回國。妻子鄒德華也是老海歸,朱利亞音樂學院學習聲樂,也是1950年回國,認識和結婚日期不詳。

這些老海歸中,英語聽力最好的是陳輝,因為他從中學起就在美國上學。但他的中文已經不行了,所以隻能將重要新聞用錄音機錄下來,打出英文稿件,再由其他人翻譯。另一個聽力好的是香港出生的黃星,從小受英語教育,普通話也講不好。情報司當時任務很重,24小時監聽,翻譯打稿,有時一天隻能睡四五個小時。其他老海歸“偷聽”任務大概沒有陳輝和黃星那麽重,主要是編譯。由於工作量大,有時三科忙不過來,負責外國記者工作的一科和負責駐華使館的二科也會來幫忙,收聽廣播,編寫刊物。

龔澎不拘一格,大膽啟用從美國歸來的老海歸收聽敵台在情報司(後來改名為新聞司)屢屢受到一些人的批評和指責。陳輝家庭背景不好,仍被錄用。李肇基回國後一直無法確認黨籍,直到飛機罹難後30年才宣布承認黨籍。麥少楣和王曾壯也都是黨外人士。

龔澎1970年因腦溢血去世,年僅56歲。出任外交部長的喬冠華與小他22歲的章含之再婚,至今仍是人們津津樂道的紅牆往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llarry 回複 悄悄話 這些老海歸就是五毛的前身,史稱老五毛!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