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牛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帕格尼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2個老海歸與2個海不歸

(2022-12-08 05:58:10) 下一個

40年代的西南聯大是學界精英集聚的地方,向海外輸送了眾多學子。其中有四人,何炳林、焦瑞身、陸迪利、朱汝瑾為同窗好友,畢業後都曾留校當助教,先後又出國留學。50年代,兩人選擇了回國,兩人留在美國。

何炳林,1952獲印第安納大學化學博士學位,留校任教後,在愛荷華州一家糧食加工公司的研究室任高級工程師。

焦瑞身,1953年獲威斯康辛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在愛荷華大學研究與發展實驗室任研究員。

陸迪利,1947年獲牛津大學化學博士,之後來到美國,任馬裏蘭大學教授,辛辛那提美國工業化學公司研究員等職務。

朱汝瑾,1946年獲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博士,任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和布魯克林工學院教授等職務。

四個好友都在美國安家落戶,何炳林、朱汝瑾是同妻子先後一起出國留學,陸迪利、焦瑞身也在美國成家立業,都在美國開始養育第二代。四個家庭的大人小孩,每年都會在芝加哥或紐約聚會,彼此情誼濃厚。(有記載說陸迪利出國前已成家,也有記載說他1951年在美國與Marie Lee李仁婉結婚。)

何炳林和焦瑞身都有回國的打算,但由於韓戰,學理工的留學生回國受到限製。陸迪利和朱汝瑾知道他們想回國後,就不斷給他們寫信、打電話,勸阻他們。到了1955年,回國禁令取消了,看他們沒有回心轉意的意思,陸迪利和朱汝瑾急了,二人親自到芝加哥,麵對麵跟何炳林和焦瑞身講道理(也有記載說隻陸迪利去了)。最後好朋友擁抱分手,一別就是30多年。

焦瑞身和妻子關穎謙帶著一個孩子,何炳林和妻子陳茹玉帶著兩個孩子先後回到中國。

解放後在美國有五千多留學生,一千二百人作出回國的決定,其他人決定不回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因。“愛國”隻是給老海歸戴的花環,不是所有人回國的原因。何炳林和陳茹玉出國前已經有一個孩子,把孩子留在中國托家人照管,他們作回國決定時,這個孩子肯定是重要原因之一。

何炳林和焦瑞身都是貧苦農民家庭出身,而陸迪利和朱汝瑾分別出身於官吏和書香家庭。家庭出身對當年留學生決定回不回國有什麽影響是個有意思的課題。

最終這四個人在兩個不同的國度都發揮了自己才能,隻是何炳林夫婦和焦瑞身夫婦遭受了10年文革的“洗禮”。焦瑞身的妻子關穎謙曾獲聖路易大學醫學社會學碩士,並攻讀生物化學。文革被隔離審查,關進監獄,逼她交待“特務活動”。抓不到把柄,最後放她回家,沒想到兒子一見到她,竟然叫她“特務”,讓她心碎。

孩子們心靈扭曲,失去教育機會,是老海歸們回國付出的另一個代價。這些孩子大多數通過自身努力和機遇,彌補了一些教育上的損失,不少人回到父母曾經留學的美國,攻讀學位。焦瑞身和關穎謙回到中國後,又生了一個兒子。在美國出生、叫媽媽“特務”的大兒子,回到美國讀了個博士。陸迪利又讚助他們的小兒子也來美國,並對他說,你學成以後我不允許你回國。

“海不歸”的孩子們個個都很有出息,朱汝瑾的兒子朱棣文最傑出,199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曾擔任奧巴馬的美國能源部長。設想,要是當年…

何炳林於2007年去世,享年89歲;
焦瑞身於2009年去世,享年91歲;
陸迪利於2007年去世,享年89歲;
朱汝瑾於2000年去世,享年80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感歎一念之差便有另外的一種人生。
家宴 回複 悄悄話 感謝分享。海歸不是我的菜。
xiaoxiao雨 回複 悄悄話 Chinese culture should respect each's choice. Then every chinese will gain freedom.
areYOUsure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世事輪回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很有價值的一些案例。
czhz 回複 悄悄話 何炳林兩夫妻都是南開化學係的老學部,他們自己熬出來了,至於子女的前途是否受影響就不知了。
人參花 回複 悄悄話 感謝你的這個係列,我都認真讀了。很沉重的曆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