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77)
2020 (69)
2021 (110)
2022 (117)
2023 (112)
看上麵的照片,我會說左邊是荷花,右邊是蓮花。而有人會說左邊是荷花,也叫蓮花,右邊是睡蓮。左邊是荷花沒有問題,問題出在蓮花。
暫且認同左邊是荷花,右邊是蓮花,這兩種花的形態和習性不同。荷花:葉子和花高高挺拔於水麵之上、根部是粗大的藕頸、花色單一、葉子上有細小毛絨,沒有缺口。蓮花:葉子和花平浮於水麵、根部是亂須、花色多彩、葉子光亮,有缺口。荷花比較大,有一股帶中藥味的清香,晚上不合閉。蓮花比較小,有一股淡淡的八角味道,沒有那麽香,晚上合閉,早上再開。
僅從外形判斷兩種花是不科學的。菊花五顏六色,千姿百態,有大有小,有高有矮,都是菊花,頂多冠以不同的名字,如“翠菊”“六月菊”“龍盤蛇舞”“紫燕翻飛”“玉麒麟” “綠牡丹”…
從科學的角度看,植物分類學認為荷花的另外一個名字就是蓮花,蓮花與睡蓮不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有明文,“蓮花又稱作荷花,是大家熟悉的水生花卉,原產印度熱帶地區。” 既然科學權威機構都說蓮花就是荷花,好像沒有爭論的必要了。
民俗裏荷花與蓮花常常也是不分的,北京有個蓮花池公園,但是都是荷花。佛手蓮花圖中,如來佛手裏拿的是荷花,蓮花寶座也是荷花。一般解釋《愛蓮說》,都認為其中的“蓮”就是“荷”。荷花開花,卻結蓮子。這種文字上的混肴不知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上麵圖中右邊就不能是蓮花了,而是睡蓮。看來,荷花就是蓮花,蓮花就是荷花,睡蓮就是睡蓮,蓮花不是睡蓮。可是台北農禪寺的蓮花池裏都是五顏六色的睡蓮,又出現了文字上的歧義。
語言上的混肴就要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析。古漢語中“荷”字有承擔的意思,也就有了“負荷”這個字。古人稱蓮花的莖為荷,支撐蓮花,後來蓮與荷兩者混為一談,才索性通用,蓮花就成了荷花。蓮花池裏的睡蓮則要從語境分析。蓮花原產於印度,是佛教發源地。蓮花到了中國被稱為荷花,是老百姓的語言。還是用上麵的圖:
佛教語境:左邊是蓮花,右邊是睡蓮
民俗語境:左邊是荷花,右邊是蓮花
從這裏就能看出,兩個不同語境相互交融後,就發生了語義演變,蓮花就是荷花,蓮花也可以是睡蓮。睡蓮的花叫蓮花也符合一般情理。這也能解釋為什麽荷花結蓮子,蓮花寶座是荷花,台北農禪寺的蓮花池裏是睡蓮。
關於這個話題不能繼續追究下去,因為荷花還有許多別名。在台灣還有“水蓮”,據說是台灣獨有,客家人當野菜,而且瀕臨滅絕。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還有這樣闡述:“就植物學上的科別而言,蓮是宿根性水生植物,有專供欣賞用的花蓮,也有專供采蓮子用的子蓮。大致可分為二大類:睡蓮及荷蓮。”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所以就此打住,荷花=蓮花命題成立。不嚴格講,在民間蓮花=睡蓮也成立。荷花與睡蓮之間是沒有任何瓜葛的,荷花≠睡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