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牛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帕格尼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俄羅斯人和中國人(3)

(2021-08-09 03:37:39) 下一個

(三)俄羅斯是“戰鬥的民族”嗎?

不知從何時起,“戰鬥民族”成了俄羅斯民族特色的代名詞。其實,這是不全麵的。除了“戰鬥”之外,還有多重民族性纏繞在一起。要給俄羅斯這個民族下定義,是一件很難的事。有個俄羅斯詩人說過“俄羅斯是一個謎,隻能感知和觸摸,永遠也不可能用理性來理解”。

俄羅斯這個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民族是一個有著苦難曆史的悲情民族,羅馬帝國稱斯拉夫人為奴隸,長期的曆史沿革,使俄羅斯人兼有強者和弱者雙重心理,在漫長的曆史中被別人侵略過也侵略過別人,被別人統治過也統治過別人。
 

俄羅斯是一個悲情的民族。

被大家譽為“戰鬥民族”的俄羅斯,在曆史上是一個飽受外族侵略的國家。蒙古帝國,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拿破侖的法蘭西,希特勒的德意誌,甚至波蘭,捷克都曾揮師莫斯科城下。還有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等等,俄羅斯都是被當作為不堪一擊的“弱國”,讓當時的強國長驅直入,人民飽受摧殘。雖然後來依靠俄羅斯幅員遼闊的縱深和“喀山聖母”的神助--極度的嚴寒天氣,拯救了俄羅斯,一次又一次的反敗為勝,拯救了這個希特勒形容的“一腳就可以踹塌”的國家,但俄羅斯在戰爭中付出的代價是無比巨大的,戰爭留在人民心裏的傷痕是無比深刻的。這個民族一次又一次上演了“弱者戰勝強者”的悲愴的曆史活劇,而且讓敵人付出雙倍的代價。從目前俄羅斯對待西方的超強硬態度和“不對等的報複”,就可以看出這個民族的心態。沙皇俄國是在18世紀才拚命追趕西方文明的,西方人對俄羅斯人有著極端的偏見。盡管俄羅斯這個歐亞國家的歐洲部分占了歐州麵積的一半,俄羅斯人也特別想成為文明的歐洲人,但是歐洲人一直把俄羅斯人拒之門外。歐洲的紳士們甚至用“東方的野蠻人”,“沒有教養,沒有知識的農民”來表示他們的輕蔑和鄙夷。甚至歐洲的華人也是這樣認為,我們去歐洲開華人華僑大會,那裏的華人問我們,你們從哪裏來?我們回答:歐洲,莫斯科。他們卻很不屑的說,你們那裏不算歐洲,這次你們就好好看看什麽是真正的歐洲吧!電影《巴頓將軍》有一段情節,蘇軍和美軍在被占領的柏林聯歡慶祝勝利,巴頓麵無表情的斜視著忘乎所以的跳到桌子上狂舞的的蘇聯大兵,然後走到朱可夫麵前,當麵叫他“狗崽子”,朱可夫同樣以“狗崽子”回敬,充分的表現了當時的西方對俄羅斯的看法。在整個的“冷戰”時期,蘇聯人用盡洪荒之力,在軍備,宇航等各方麵與美歐競爭,耗盡國力,隻為了證明“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結果不但優越性沒有顯示出來,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卻大大落後於西方,最可悲的是還被自己陣營的中國罵為“修正主義”。從戈爾巴喬夫“改革與新思維”的時期開始,蘇聯“自甘示弱”,與西方和解,一直希望向西方靠攏。年輕人羨慕西方的生活方式,“小白樺”特供店裏的歐美商品令普通人垂涎。1991年,社會主義的蘇聯終於壽終正寢。解體之後,已經淪為二流國家的俄羅斯拚命的迎合西方,渴望進入“自由民主”的世界,甚至曾多次提出要加入北約的要求。但西方並不買賬。解體多年,冷酷的現實,經濟崩潰,車臣戰爭,官員腐敗,貧富懸殊,一種被“忽悠”了的感覺使俄羅斯人從疑惑失望,進而憤怒絕望。俄羅斯人對美國人的心態開始有了變化。幾經碰壁之後,俄羅斯明白了一個道理,要讓俄羅斯重振大國雄風,跟在美國後麵聽喝,吃剩飯沒有出路。強人普京代表“弱國”俄羅斯果斷與西方說“不”,決定自立門戶,你不帶我玩兒,我也不和你玩兒了。反正我有那麽多核彈頭,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於是有了現在俄羅斯人對美歐的一係列強硬的姿態。現在,雖然俄羅斯在武器裝備上對於美國仍然是“弱者”,在經濟上更是“弱者”,但正是這種“雖弱還硬”的心態成就了俄羅斯。每年的紅場大閱兵,都集中地表現出俄羅斯人的這種心態,氣勢磅礴,激發著民族的自豪感,展示著武裝力量的威力。但我一直在想,為什麽隻有俄羅斯,中國,朝鮮,印度,伊朗等國家在閱兵,而世界最強的軍事大國美國和北約諸國卻從來不閱兵?這是不是恰恰體現了對強權的示威和不屈服的心態呢?
 

俄羅斯是一個有神論和無神論交織的民族

俄羅斯橫跨歐亞大陸,從西到東幾乎跨越半個地球,11個時區。國土大部分在亞洲,有一百多個少數民族。特殊的發展曆史,東西方文明的碰撞,遊牧文化和農耕文化的交織,以及拔苗助長的速度從農奴製飛速進入資本主義又突然進入社會主義。這種眼花繚亂的社會變革,使俄羅斯人的思想意識處於極度的混亂無序。東部的蒙古文化,西部的歐洲文化,南部的地中海文化的巨大差異和衝突,使俄羅斯人來不及消化和理解。脫下拜占庭的長衫,換上了蒙古的袍子,又戴上了法國的假發,緊接著穿上歐式的西服,又換上了列寧裝。哪一款是俄羅斯的?從希臘的多神教,到拜占庭的東正教,到德國的馬克思主義,再回到東正教,從斯大林1931年炸毀東正教的主領大教堂一耶穌救世主大教堂,宣布東正教是人民的敵人,到1991年葉利欣宣布蘇共為非法組織,重建耶穌救世主大教堂,東正教一下子變成了俄羅斯的國教。經過這一係反複折騰以後,終於又回到了1000多年前的原點(俄羅斯是公元998年皈依的東正教)。大家可能注意到了一個細節,每年“勝利日”閱兵式,國防部長紹伊古從克裏姆林宮出來,必先脫帽,在胸前畫十字,祈禱主耶穌保佑俄羅斯國泰民安,然後才戴上帽子檢閱三軍。這標誌著,俄羅斯在意識形態上已經完全脫離了蘇聯的社會形態,由無神論走向有神論。如果說,現在的中國定位於“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那麽俄羅斯就是“俄羅斯特色的資本主義國家”,這使東正教則迅速的攀升回自己的社會高度。東正教的迅速回歸,填補了蘇聯解體時造成的信仰空白,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塌方式的巨大社會變革而引發的社會動亂和暴亂,甚至內戰。東正教是基督教的一個分支,和美國人信仰的基督教,和歐洲天主教,新教都是同出一源。這也是美國和西方沒有把俄羅斯列為“共產主義國家,和伊斯蘭邪惡國家”的原因。從這個角度看,俄美之間不存在意識形態的問題,很容易相互溝通和達成諒解。盡管俄羅斯這個“三權分治的資本主義國家”並不那麽“資本主義”,但是拋棄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普京不必要再背負蘇聯曆史的沉重的十字架,對前蘇聯的幾大“結症”都進行了清晰的梳理並作出肯定的結論。如“卡廷森林”事件,斯大林的“大清洗,大迫害”等等。2017年在莫斯科建立了“悲傷之牆”,刻上“了解”,“記住”,“審判”,“原諒”字樣,並說道“不準以任何的理由,包括國家最高利益的需要,為這場反人類的罪行開脫”。普京的舉措大大的達到了“安內”的效果。東正教的“回歸”,取代了馬列主義,也逐漸使俄羅斯混亂的意識形態變得統一和清晰起來。當然,以“俄羅斯共產黨”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者,還是信仰無神論,但畢竟人數越來越少了。現在,在俄羅斯每新建一個生活小區,必配一個東正教堂,而且香火旺盛,不管信不信,孩子出生到教堂做洗禮是必不可少的。神學院的招生規模逐年擴大,政府對東正教的扶植和東正教對政府的支持形成良性互動。每到東正教的重大節日,普京總統一定要去教堂,與信眾一起讚美上帝。總統就職也會受到大主教的祈福。有神論把無神論壓擠到了狹小的空間。我參加過許多老布爾什維克的葬禮,大都按東正教的禮儀進行,由神父主持,超度靈魂。這些一生堅信馬列的老蘇共黨員,一輩子信仰無神論,到頭來沒到馬克思那裏去報到,而是最終回到了上帝的懷抱。現在的俄羅斯,“有神論”和“無神論”似乎不像原來那樣水火不容。東正教與其說是一種宗教,不如說是已成為一種文化現象,正在逐漸取代共產主義思想成了全社會共同遵守的“契約和準則”。
 

俄羅斯是一個崇拜權威的民族

俄羅斯人不僅崇拜神權威,更崇拜人權威。這和西方有很大的差別。沙俄時代如此,蘇聯時代如此,解體以後還是如此。而且不管你是哪個國家的,不管你是男是女,從維京海盜留利克,到彼得大帝,還有德國女人葉卡捷琳娜二世,格魯吉亞人斯大林,都被當成神一樣的崇拜,仰視稱頌,伏地臣服。電影“列寧在十月”裏麵有臨時政府的官員和外國公使的一段對話,大意是:“給錢給煩了嗎?不!是聽話聽煩了。要土地嗎,割去半個俄國好了,但你們要給我們派個人來,一個掌刀的,一個真正的劊子手。”言下之意是不管哪國人,隻要是一個權威,能鎮壓布爾什維克就行。盡管赫魯曉夫曾大膽的挑戰斯大林的“個人崇拜”,但是這種權威崇拜,或曰英雄崇拜在俄羅斯民族的心靈深處還是根深蒂固的。西方的“民主”在俄羅斯人的頭腦裏還是十分淡漠的。現在車臣與俄羅斯政府的關係,完全建立在車臣總統小卡德羅夫對普京的“至死效忠”級的個人崇拜上。俄羅斯人“懶得”去關心政治,“懶得”去爭取民主權利,有個我崇拜的人替我管好國家就行了,我還落個“清閑”。納瓦爾尼這些反對派在絕大多數俄羅斯人那裏是沒有市場的。我有一次在出租車上和司機聊天,說到高官腐敗問題,他的回答居然是:“隻要把國家治理好了,多住幾套房子,多有幾艘遊艇算什麽呀?”“人治”到現在為止還為廣大的俄羅斯民眾所接受,相比起葉利欣時代的“民主”把俄羅斯弄得一團糟,現在的“專政”倒使俄羅斯危地重生,在國際舞台上舉足輕重。普京找回來了俄羅斯人的麵子,這使愛麵子的俄羅斯人重新拾回了解體以後失去的尊嚴,重新認為俄羅斯在世界上還是有分量的,做一個俄羅斯人還是值得驕傲的。普京是一位俄羅斯幾代人,各派政治力量,各民族,各種宗教信仰都能接受的領導人,而且他可以把年輕一代和老一代連接起來。當納瓦爾內組織反政府大遊行時,許多老人走上街頭,勸說參加遊行的年輕人:我們經曆過國家分裂和動亂的痛苦,不想讓你們再經曆一次了。俄羅斯人不但崇尚權威,同時對政府強力鎮壓反政府的遊行,普遍認同。正如普京所說諸如“黑命貴”的運動和什麽“顏色革命”在俄羅斯這個國家是不會發生的。尤其是黑人,在俄羅斯老實的像貓一樣。普京政府是號準了俄羅斯民意的脈搏,一個崇尚權威的民族,需要一個大家崇尚的權威來領導。這也就是現在俄羅斯的政體可以延續的原因。
 

俄羅斯是一個性格矛盾的民族

社會製度的頻繁更迭,意識形態的大起大落,唯物唯心的相互交替,這一切造成了俄羅斯人信仰的混亂,性格的多元化和雙重性。很難用一個準確的詞匯來形容和界定。俄羅斯是一個既強大又懦弱,既驕傲又自卑,既文明又野蠻,既聰明又愚蠢,既大度又狹隘,既熱情又冷漠,既高雅又粗俗,既自信又心虛,兩種極端矛盾的性格集於一身的民族,這在世界上還是不多見的。俄羅斯是一個熱情洋溢,性格開朗的民族,但我要告訴你俄羅斯人不愛笑,你一定很奇怪。我在衛國戰爭博物館看到一張照片,是美蘇兩軍在柏林會師,一大排美蘇士兵在合影,美軍士兵笑的陽光燦爛,蘇軍士兵卻一臉嚴肅。俄羅斯人的確對笑很吝嗇,尤其不對陌生人笑,給人一種冷漠的感覺。俄羅斯人一方麵對婦女特別尊重,進門脫大衣,出門穿大衣都有男人搶著伺候,如果到超市購物,男人必須承擔所有負荷,否則就會遭到別人的指責。而另一方麵,俄羅斯對女人家庭暴力,非常普遍。俄羅斯是文學藝術大國,音樂,美術,文學在世界上都獨樹一幟,但這樣一個藝術大國裏,俄羅斯人對高雅藝術的崇尚和野蠻,粗暴,酗酒的性格,簡直判若天壤。托爾斯泰的“複活”深刻的描寫了俄國知識分子的矛盾心態和贖罪心理,作者本人也最終“自我流放”,客死他鄉。很多人一生處在糾結,矛盾中不能自拔。俄羅斯人的性格多元,複雜,矛盾,真是難以用一個簡單的定義來界定。
 

俄羅斯是一個非常喜歡熊的民族

30年來,我天天在感知和觸摸俄羅斯,到頭來也沒有捋出頭緒來。但我覺得用“熊”來形容俄羅斯人還是較為貼切的。這個熊,不是人們常說的白色的北極熊,而是棕熊或黑熊。我不禁想起19世紀末的一張漫畫“時局全圖”,一隻代表俄羅斯的凶惡的大黑熊,站在我國版圖的東北,貪婪的盯著我國的內地。這可能是上世紀初中國人對俄羅斯的印象。但俄羅斯人對熊的看法,卻完全是另一回事。俄羅斯人把熊當成人們善良,憨厚的朋友,在許多宗教傳說和童話故事裏,熊都是幫助人類懲惡揚善的正麵形象。許多餐廳,都有熊端著伏特加一臉憨笑的歡迎你。連奧運會吉祥物都是“小熊米沙”。戈爾巴喬夫,梅德韋傑夫的名字裏都有熊的意思。熊體態肥壯,和善慵懶,憨態可掬,但又凶悍無比,虎豹懼之。不要光看狗熊掰棒子,熊是極為聰明的動物,它居然能夠用肥厚的熊掌把激流中的遊魚撈上來。憨厚又不乏聰明,和善又不乏凶狠。你要是把五大三粗的俄羅斯人當成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壯漢,那就大錯特錯了,他們的聰明和睿智往往掩蓋在粗壯,憨厚的外表之下。
 

俄羅斯是一個愛喝酒的民族

俄羅斯人酗酒,世界聞名。俄羅斯人隻認一種酒——伏特加,俄語叫“Водка”,是水“Вода”這個單詞的“愛稱”(字典上的術語是“指小,表愛”),如果直接翻譯,伏特加就是“可愛的小水兒”。水是人生須臾不可以缺少的,那麽“可愛的小水兒”更是一分鍾也不能缺的。俄羅斯人對伏特加感情深厚,甚至超過水。俄羅斯的酒文化與中國不同,中國是盡量讓別人多喝,自己少喝,俄羅斯人是根本不關心別人喝多少,自已喝足了算,永遠是“我幹了,你隨意”。中國人來晚了要自罰三杯,俄羅斯人來晚了,要被罰看著別人喝三圈,自己不許喝。    酗酒已成為俄羅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大大阻礙了俄羅斯走向文明的步伐,到現在為止地鐵站附近還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無家可歸的醉鬼,冬天也常有醉漢凍死街頭。酗酒給俄羅斯人帶來許多次生災害,如車禍,打架鬥毆,疾病……,再加之生活的壓力,心情鬱悶,社會的大變革讓他們不知所措,伏特加便是他們擺脫痛苦的最好的辦法,這也許就是俄羅斯男人平均壽命隻有六十幾歲的原因之一吧。戈爾巴喬夫時期試圖開展新生活運動,嚴令禁酒,似乎不喝酒俄羅斯人就可以進入西方文明了。但很快,又完全放開酒禁。因為葉利欣是個愛喝酒的人,他最為誇張的一次是到外國訪問,因喝多了,下不了飛機。喝酒也是中俄商貿談判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俄羅斯解體初期,一瓶二鍋頭可以換到一件上好的皮衣。多少中俄貿易談判的成功,都是和俄羅斯人拚酒拚出來的。據說中國的航母“瓦良格”號的收購,二鍋頭是立了頭功的。所幸的是俄羅斯總統普京不喝酒,真是俄羅斯人民的福祉。
 

俄羅斯是一個幹了再說的民族

俄羅斯人不善於慎思。決策果斷,不計後果,先幹了再說。文學巨匠托爾斯泰有句名言:“做你該做的事,讓未來順其自然。”大家開玩笑,無論蘇聯誕生的“十月革命”,還是蘇聯解體的“8.19事件”,都是幹了再說,一天搞定。而接踵而來的國內戰爭和經濟危機則使一個新的政體搖搖欲墜,千瘡百孔,連綿十幾年恢複不了元氣。而這種“先幹了再說”的性格,著實讓西方很頭疼。這倒真應了那句話:“不破不立,先破後立,破字當頭,立在其中”。克裏米亞“回歸”,烏克蘭危機,都是說幹就幹,不留餘地。但是在強硬之中也透著智慧,可以發出“不惜動用核武器”的狠話,也可以對美國說俄羅斯總統是“劊子手”時一笑了之,然後是“祝你健康”,再加一句“絕不帶諷刺意味”。知道了俄羅斯性格中的這些特點,就知道為什麽他們老不按規矩出牌了,這是因為他們有和別人不一樣的“規矩”,讓你琢磨不定。
 

俄羅斯人是具有“窮貴族氣”的民族。

俄羅斯人有點像魯迅筆下的“孔乙己”,明明已落到了站著喝酒的地步了,就是脫不下那身長衫來。俄羅斯人可以吃的差一點,穿的差一點,但是極為要臉麵。俄羅斯的大學教授,中學老師,西服領帶是必不可少,絕不會穿著T恤去上課。再窮也要到劇院欣賞歌劇,芭蕾,話劇。據統計俄羅斯人的高檔文化消費占工資的比例排在世界前列。為了看戲,往往還要訂購豪華的服裝和與之相匹配的首飾。如果高檔咖啡廳和麥當勞毗鄰,那肯定是咖啡廳人滿為患,麥當勞稀稀落落,盡管前者的價格大大高於後者。消費者要的就是那個“貴族”的感覺,寧可在咖啡廳裏找“貴族”的感覺,也不願意在麥當勞省錢。周末去“別墅”,當年是“貴族”的專利,現在莫斯科絕大多數的家庭郊外都有別墅,除周末外,夏天大約有兩個月在郊外避暑。這時,是徹底的休息,有多大的買賣也不做了。我們公司有個司機,我叫他周末加班兩天,付雙工資。他說:不行,我要到別墅休息。我知道他生活很困難,而且他的“別墅”也極為簡陋。因為事關重要,我說三倍工資也行。但他堅持說,“對不起,我要到郊外去休閑,錢可以再掙,可明天的陽光以後不會再有。你比我有錢,但你不如我會生活”。司機的這番話,像個哲學家,讓我無話可說。隻好讓他像個“貴族”一樣去享受“明天的太陽”吧。我想,沒有一個中國人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大部分俄羅斯人並沒有因為中國的“騰飛”而對腰包鼓鼓的中國人高看一等,相反,是以一種“貴族”式的清高予以側目,盡管他們連“窮貴族”也談不上,充其量也就是沾上點“氣”。
 

俄羅斯是一個對自己人好於外人的民族。

中國是禮儀之邦,對外國人要好於對自己人。俄羅斯正相反,他們對自己人比非我族類要好的多。俄羅斯政府對他的子民,拿一句俗話說:就是“護犢子”。俄羅斯對自己的人民的醫療,教育,住房方麵的政策,傳襲了原蘇聯的製度,大部分人感受到政府的惠澤,所以對國家有歸屬感。普京之所以能夠如此有底氣在國際舞台上縱橫捭闔,他在國內對老百姓的好處所贏得的高支持率是很重要的。普京有句名言,我們隻有兩個盟友—軍隊和人民。相反,俄羅斯對外國人的政策卻非常苛刻,各部門的態度也很生硬。有一個特別誇張的事,有一次我從國內回俄羅斯,過邊檢時,排在我前麵的是一個不會說俄語的中國人,邊檢人員用俄語問了許多問題,他都一臉茫然。後來,那個中國人說,可不可以說英語,那個邊檢人員居然大怒,說:這是俄羅斯,為什麽要說英語?你不會俄語,到俄羅斯幹什麽來了?大有不讓入境的感覺。我馬上過去用俄語解了圍。30年了,我沒聽俄羅斯的邊檢人員說過一句“歡迎來到俄羅斯”的話,而是一張嚴肅的冷臉和審視的眼神。。其實,俄羅斯人的排外心理,是蘇聯時期和西方的“冷戰”造成的,似乎一切進入俄羅斯的外國人都有間諜的嫌疑,對外國人有一種特殊的警惕和排斥。解體初期的光頭黨對中國人施暴,不法警察對華商的敲詐欺壓,對外國公司的苛刻限製,以及發生在疫情初期的驅華事件等等,都不同程度的體現了俄羅斯人對中國人的態度以及兩國人民的關係的不對等性。

俄羅斯有一百多個大大小小的少數民族,唯獨沒有“漢族”。漢族也不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族群團體。華人很難在俄羅斯定居,旅俄華人融入俄羅斯主流社會更是不可能的。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是圖瓦族,這個少數民族在俄羅斯隻有不到30萬人,而在俄數量遠遠超出其他民族的“漢族”,卻在俄羅斯民族大家庭裏沒有一席之地。可是在中國56個民族的大家庭裏,卻有著僅僅15609人的“俄羅斯族”。這也許就是兩國的文化差異和不對等吧?


俄羅斯人和中國人(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百萬莊大俠 回複 悄悄話 長知識了,謝謝,此文寫的不錯。
elfie 回複 悄悄話 沒錯,俄國人非常難交往,即使在美國俄國人也是隻和自己人來往。'Свой и другой,это разница!'
cowwoman 回複 悄悄話 寫的真全麵。我覺得俄羅斯比中國還專治呐。如樓下說的,普京的反對派全被暗殺了。中國領導人可不幹這事情。

認識一個曾經嫁給美國俄羅斯後裔的中國人,她說那人不讓她給媽媽打電話,說她們說話難聽。我一聽就覺得不對,問她她前夫是真的美國人嗎。然後她說她前夫是第二代美國人,父母都是俄國人。

西歐人尊重個體,俄國人估計不玩兒那一套。
man008 回複 悄悄話 樓主忽略了一點,反對和批評普京的人,大都成了槍下鬼。
ahniu 回複 悄悄話 中國和俄國都是農業文明。隻知道搶地,不懂市場。
威伯 回複 悄悄話 獨到見解!樓主會講點俄語吧?或在俄國住過?
井觀天 回複 悄悄話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是圖瓦族”。這個比較驚人,那是蒙古人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