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77)
2020 (69)
2021 (110)
2022 (117)
2023 (112)
在後院翻土,準備種菜,翻出一隻還沒出殼的蟬,突然見到天日,驚慌失措,張牙舞爪。美國東部的蟬在地下孕育17年才爬出來一次,在樹上脫殼、鳴叫,交配。雌蟬在樹枝上下了卵以後,把樹枝咬斷,落到地上。幼蟲從卵中孵出後,便鑽進地裏,開始漫長17年的“隱居”生活。
今年就是第17個年頭,成千上萬的蟬將在夏天為人類生活交響曲增添新樂章。每年也會有生物鍾沒調好的蟬提前出土,在樹上孤鳴獨奏,找不到配偶,斷子絕孫。
全世界的蟬有三千多種,並不都是17年才出來一次。小時候在北京,年年夏天蟬鳴聲聲入耳。我們管蟬叫“知了”,用北京話說是“季鳥”。記得北京有三種蟬,一種比較大,黑褐色,叫聲拖得很長,由弱到強,由強到弱;另一種小一些,身上發綠,叫聲一起一伏,有個自己的名字叫“伏天兒”。還有一種香山一帶比較多,叫聲急促,嘰嘰喳喳。
其實,說“叫聲”是不對的,蟬發聲跟蟋蟀一樣,不是靠嘴。蟋蟀是靠兩腿和身體的摩擦發聲,而蟬是靠腹部的鼓膜震動。
那個時候一到夏天,孩子們的一大樂趣就是“粘季鳥”。先要熬膠,找來幾根皮筋和媽媽用過的雪花膏空盒子。皮筋是紅色的,就像現在超市裏買東西捆綁用的皮筋,要是能找到半透明褐色的猴皮筋,熬出來的膠更黏。把皮筋剪成小段,放在雪花膏盒子裏,稍微加一點水,然後放在蜂窩煤爐子上,小火慢慢熬,不斷攪拌。熬好了,放涼了,蓋上蓋子,找來幾根長長的竹竿,綁在一起,就可以出征了。
順著季鳥的叫聲,到大樹下,往上細看。小時候眼睛好,一看一個準。打開盒子,用筷子蘸上膠,把筷子綁在竹竿上,慢慢往上伸,躲開樹葉,照著季鳥的翅膀一粘。隻見那季鳥平穩城府的叫聲突然變成了斷斷續續的慘叫,在筷子頭上亂撲騰。這時,隻要小心翼翼把竹竿撤下來,就能抓獲戰利品。
17年前的美國季鳥大“出洞”還曆曆在目。美國人像是迎來一個難得的盛會,大人帶著小孩到林子裏,在蟬鳴中,孩子們好奇地往上張望。樹幹上處處是蟬殼,地上的小窟窿一個挨著一個。看到一個還沒出殼的“季鳥猴”在慢慢往上爬,樣子猙獰可怕,孩子嚇得躲到大人身後。17年後,那一代孩子都長大成人,離家出走了,或許成家立業了。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可以帶著下一代孩子到林子裏迎接這次的季鳥盛會。
為什麽是17年,不是18年,也不是16年?這隻有去問神機妙算的造物主了。
蟬的口器是刺吸式,沒法咬斷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