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佛學

本博客所有文章,均屬於原創。對於佛學的研究,尚很淺薄。歡迎討論,一起學習。轉載請注明出處。
正文

般若智慧

(2018-08-31 19:46:48) 下一個

般若智慧

IBDSCL, Jun. 9th, 10th, 2018, Nancy Yu

大家早上好!歡迎大家來到宇宙規律國際佛學會,來聆聽今天的佛法講座!今天,我們開始一個新的主題 “慧”。“慧”,是智慧。佛說: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當我們持戒,因持戒而定力增深的時候,我們本自具有的智慧就會顯發出來。何為智慧?慧是指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會、宇宙、現狀、過去、將來,擁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修行有智慧,才能辨正邪, 才能明眼,才能不走偏路。智慧與世人說的聰明不一樣,與世人所渴求的知識也不一樣。

先來分享兩則智慧小故事。

  • 盲人點燈
    一個禪師走在漆黑的路上,因為路太黑,行人之間難免磕磕碰碰,禪師也被行人撞了好幾下。他繼續向前走,遠遠看見有人提著燈籠向他走過來,這時旁邊有個路人說道:“這個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見,卻每天晚上打著燈籠!”
    禪師也覺得非常奇怪,等那個打燈籠的盲人走過來的時候,他便上前問道:“你真的是盲人嗎?”
    那個人說:“是的,我從生下來就沒有見過一絲光亮,對我來說白天和黑夜是一樣的,我甚至不知道燈光是什麽樣的!”
    禪師更迷惑了,問道:“既然這樣,你為什麽還要打燈籠呢?你甚至都不知道燈籠是什麽樣子,燈光給人的感覺是怎樣的。”
    盲人說:“我聽別人說,每到晚上,人們都變成了和我一樣的盲人,因為夜晚沒有燈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著燈籠出來。”
    禪師非常震動地感歎道:“原來你所做的一切是為了別人!”
    盲人沉思了一會兒,回答說:“不是,我為的是我自己!”
    禪師更迷惑了,問道:“為什麽呢?”
    盲人答道:“你剛才過來有沒有被別人碰撞過?”
    禪師說:“有呀,就在剛才,我被兩個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說:“我是盲人,什麽也看不見,但我從來沒有被人碰到過。因為我的燈籠既為別人照了亮,也讓別人看到了我,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看不見而撞到我了。”
    禪師頓悟,感歎道:“我辛苦奔波就是為了找佛,其實佛就在我身邊啊!”

    禪思禪悟:點燈照亮別人的同時,更照亮了自己。這就是助人為樂的道理。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時刻記得:幫助別人也就等於幫助自己。
  • 心無外物

印度的三藏法師自詡神通,他來到慧忠禪師麵前,向他驗證。
慧忠謙恭地問道:“久聞您能夠了人心跡,不知是否屬實?”三藏法師答道:“隻是些小伎倆而已!”慧忠於是心中想到了一件事,問道:“請看老僧現在心在何處?”
三藏運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答道:“高山仰止,小河流水。”
慧忠微笑著點頭,將心念一轉,又問:“請看老僧現在身在何處?”
三藏又做了一番考察,笑著說:“禪師怎麽去和山中猴子玩耍了?”
“果然了得!”慧忠麵露嘉許之色,隨即將風行雨散的心念收起,反觀內照,進入禪定的境界。無我相、無人相、無世界相、無動靜相,這才笑吟吟地問:“請看老僧如今在什麽地方?”
三藏再次運用神通,隻見青空無雲、水潭無月、人間無蹤、明鏡無影。
三藏使盡了渾身解數,天上地下徹照,全不見慧忠心跡,一時惘然不知所措。
慧忠緩緩出定,含笑對三藏說:“閣下有通心之神力,能知他人一切去處。可是卻不能探察我的心跡,你知道是為什麽嗎?”
三藏滿臉迷惑地說:“請禪師指教。”
慧忠禪師笑著說:“因為我沒有心跡,既然沒有,如何探察?”

禪思禪悟:那些自恃能看透人間世事的人,往往隻能看見事情的表象,而不能洞察世事的本質。無論你的心跡藏得有多深,隻要存在,別人就可以探察到。隻有心無外物,才能讓人無所察覺。

在諸智慧中,般若智慧最為第一。般若智慧是超越世俗認識,與道相合,無比無等,窮盡無邊。般若(bōrě)是梵語Prajna的音譯。又譯作“波若”、“鈸若”、“鈸羅若”、“班若”、“般羅若”、“般賴若”等,意為“終極智慧”、“辨識智慧”。是如實認知一切事物和萬物本源的智慧。

般若即是離妄。何以能離,不住妄心故。

以不住六識故,不著五蘊;不住七識故,離於五蘊,度一切有苦;不住八識故,離一切相,於一切法逮得清淨;不住菩提一真如心故,離於身心,了知一真如心性同一切法性,得現清淨圓覺。

菩薩以慈悲不舍眾生故,離於身心,不舍身心,善調身心,具足一切善根;不住三昧而能示現諸三昧,不住禪定而能示現諸禪定;由此能入一切眾生諸根性欲,為眾診病,隨病授藥,而無有疲厭。

菩薩不離於善根、慈悲而行般若。若離於善根、慈悲而行般若,即非般若波羅蜜,不能至彼岸故。菩薩不離菩提心而行般若。若離菩提心而行般若,即非佛法,為魔行故。

佛說的般若經有很多。比如,《大般若經》,《放光般若》,《摩訶般若》,《光讚般若》,《道行般若》,《學品般若》,《勝天王所說般若》,《仁王護國般若經》,《實相般若》,《文殊般若》,等等。我們所熟悉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就是《大般若經》600餘卷中的一節。

心經及所有般若經,是大乘佛法甚深之法。般若經的內涵以空性為主,通過對五蘊皆空,無四相的了解參悟,來解除煩惱的束縛,而得解脫。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即是《大般若經》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義皆設於此經,故名為《心經》。此經由淺入深地全部概括了《大品般若》的義理精要。 可謂言簡而義豐, 詞寡而旨深。 古來認為讀此經可以了解般若經類的基本精神。今天我們就來誦一下《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阿彌陀佛!今天就到這裏。希望今天所講對大家有所啟發。感恩大家!下周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