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佛學

本博客所有文章,均屬於原創。對於佛學的研究,尚很淺薄。歡迎討論,一起學習。轉載請注明出處。
正文

諸法無我

(2018-08-31 19:53:35) 下一個

諸法無我

IBDSCL, July 21st, 22ed, 2018, by Nancy Yu

歡迎大家來到宇宙規律國際佛法學會來聆聽今天的佛法講座。今天我們來談談諸法無我。我們常說五陰無我。這裏五陰,即是指 五蘊,蘊是積集的意思。五蘊即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在這五蘊中,色蘊屬於物質;受,想,行,識四蘊屬於精神,這五蘊是構成人身的五種要素。

色,指一切有形象和占有空間的物質。

受,人類的感官與外界接觸時所產生的感受。

想,是想象,於善惡憎愛等境界,取種種想,包括思想,概念等心理現象。

行,是行為或造作,由意念而行動去造作種種的善惡業。

識,是了別的意思,由心識去辨別所緣所對的境界。

 

色無我,如果色有我,那麽我們為什麽不能控製自己的身體?受,想,行,識,也是如此。如果有個受我,想我,行我,識我,為什麽‘我’不能控製自己的所受,所想,所行,所識,而起各種的煩惱呢?假如有個真實的‘我’,那麽同樣的因緣下,每個人的所思,所想,所受,所識,不應該是一樣的嗎?可事實是,每個人的所思,所想,所受,所識,千差萬別, 都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人的因緣不盡相同。所以沒有一個真實的我的存在,而是一個因緣和合的假我。

 

須達多臨終前, 佛陀來到他的身邊,為他最後說法:

佛陀:“不要怕,須達多。你畢生致力奉獻他人,是不會感到痛苦的。 想想我告訴你的,觀想我說過的話,你能喚起麵對死亡的勇氣。 閉上雙眼,來觀想:

 

我眼非我,我耳非我,我鼻非我,我舌非我,我身非我,我意非我。

我所見非我,我所聞非我,我所嗅非我,我所嚐、所觸、所想皆非我。

我非景象,亦非聲音;非芳香,亦非思想; 非美味,亦非意識。

我非屬大地,亦非天空。 我非風非水,亦非住於我心。 不被任何元素纏縛,生死不可觸及於我。

 

我微笑, 因我從未生,亦永不死。

生不能使我存在,死亦不能使我不存在。

我的存在不依賴生死,

亦永不會受其牽絆。”

 

 

雜阿含經中,大量講述了五蘊的無常,苦,空和無我。對悟道解脫看破放下,非常有幫助。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讀誦理解,雜阿含經中的一些經文。

 

雜阿含經卷一,第九經: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物質現象都是隨緣生滅,變化無常;變化無常,所以造成痛苦;會造成痛苦,可見其中並沒有一個真實的自我在主宰;既沒有實我,也就不是我所有了。能如此地以正慧去觀察,叫做真實正確的觀察。同樣地,感受、想象、意誌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隨緣生滅,變化無常;變化無常,所以造成痛苦;會造成痛苦,可見其中並沒有一個真實的自我在主宰;既沒有實我,也就不是我所有的了。能如此地以正慧去觀察,叫做真實正確的觀察。

聖弟子啊!能夠如此地以正慧去觀察,便能厭離這物質現象,厭離感受、想象、意誌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由於對色、受、想、行、識等五蘊的厭離,所以對它就不會產生喜樂之心;對它不產生喜樂之心,所以就可獲得自在解脫了。一個獲得自在解脫的人,便會產生真實的智慧。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淨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於生死輪回中了。」

當時,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雜阿含經卷二,第三十八經: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阿難尊者住在拘睒彌國的瞿師羅園裏。

那時,阿難尊者告訴眾比丘們說:「富留那彌多羅尼子尊者年少初出家的時候,經常講述深妙的法義,他這樣地說:『阿難啊!對於生起的現象,我們就會計執著那就是我; 但是我們若不先去執取的話,它是不會生起的。阿難啊!為什麽說對於生起的現象,我們就會計執著那就是我,但是我們若不先去執取的話,它是不會生起的呢?就好比物質現象的生起,它生起後,我們就計執著那就是我,但是我們若不先去執取的話,它是不會生起的;感受、想象、意誌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的生起,它生起後,我們就計執著那就是我,但是我們若不先去執取的話,它也是不會生起的。譬如一個男子手拿明鏡及澄澈的水鏡,自己照見鏡子,於是麵貌就在鏡裏映生,麵貌在鏡裏映生,所以自己就看見麵貌,要是自己不去照見鏡子的話,自己的麵貌就不會在鏡裏映生了。所以,阿難啊!對於物質現象的生起,由於它的生起,所以我們就計執著那就是我,但是我們若不先去執取的話,它是不會生起的;同樣地,對於感受、想象、意誌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的生起,由於它的生起,所以我們就計執著那就是我,但是我們若不先去執取的話,它是不會生起的。阿難啊!你意見怎樣?物質現象是常住不變的呢?還是變化無常的呢?』我答說:『是變化無常的。』

(富留那彌多羅尼子)又問:『既然是變化無常的,那麽應是痛苦的吧?』我答說:『是痛苦。』他又問:『如果物質現象是變化無常、痛苦的話,那麽就是一種變易法,聖弟子在此當中還可計執著是我、我所有、我在物質現象中、或物質現象在我之中嗎?』我答說:『不可。』(富留那彌多羅尼子又問)『就像這樣,感受、想象、意誌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是常住不變的呢?還是變化無常的呢?』我答說:『是變化無常。』『如果是變化無常,那麽應是痛苦的吧?』我答說:『是痛苦。』

(富留那彌多羅尼子)又問:『如果心識等精神現象是變化無常、痛苦的話,那就是一種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在此當中還可計執著是我、我所有、我在這些精神現象中、或這些精神現象在我之中嗎?』我答說:『不可。』

(富留那彌多羅尼子又說)『阿難啊!所以,物質現象,無論過去、未來或現在,無論在內或在外,無論粗糙或細致,無論美好或醜惡,無論遠處或近處,那一切都不是我、不是我所有、我不在物質現象中、物質現象也不在我之中;同樣地,感受、想象、意誌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無論過去、未來或現在,無論在內或在外,無論粗糙或細致,無論美好或醜惡,無論遠處或近處,那一切都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我不在這些精神現象中、這些精神現象也不在我之中。對這些能如實正確地知道,如實地去做觀察麽?能這樣地去觀察的話,聖弟子對於物質現象便會產生厭嫌,遠離對它的貪欲,獲得自在解脫: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淨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已做好,自知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於生死輪回中了。同樣地,感受、想象、意誌行為、心識等精神現象,能對它產生厭嫌,遠離對它的貪欲,就可獲得自在解脫: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淨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於生死輪回中了。』

眾比丘們應當要知道:那位富留那彌多羅尼子尊者的說法對我有很大的增益,我從他那裏聽聞所說的法義後,便遠離了煩惱的塵垢,獲得清淨的法眼。我從此以來,經常以這個法義為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演說,這不是其他外道、沙門、婆羅門出家學道的人所能說。」

 

雜阿含經卷二,第四十二經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阿毗陀國的恒河邊。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們說:「譬如恒河的大水突然漲起,隨著水流聚集了很多的泡沫,賢明的人就會仔細地去觀察分別。當仔細觀察分別的時候,(就可察見到那些泡沫),本無所有、不牢固、不真實、沒有堅固長久的。為什麽會這樣呢?是因為那些聚集的泡沫本不堅實的緣故。同樣地,所有一切的物質現象,無論是過去、未來或現在,無論在內或在外,無論粗糙或細致,無論美好或醜惡,無論遠處或近處,比丘啊!應當要仔細地去觀察思考分別,(就可察見到那一切物質現象)本無所有、不牢固、不真實、沒有堅固長久的,就如疾病、如癰腫、如利刺、如凶殺一樣,是變化無常、痛苦、不實在、無一實體的我存在。為何這樣呢?就是因為物質現象本不堅實的緣故。

眾比丘啊!譬如下大雨時所生起的水泡,一個生起便一個破滅,賢明的人見了就會去仔細觀察思考分別。仔細觀察思考分別時,(就可察見那些泡沫)本無所有、不牢固、不真實、沒有堅固長久的。為何這樣呢?是因為那些水泡本不堅實的緣故。同樣地,比丘啊!一切所有的感受,無論是過去、未來或現在,無論在內或在外,無論粗糙或細致,無論美好或醜惡,無論遠處或近處,比丘啊!應當要仔細地去觀察思考分別,仔細觀察思考分別時,(就可察見到一切所有的感受)本無所有、不牢固、不真實、沒有堅固長久的。就如疾病、如癰腫、如毒刺、如凶殺一樣,是變化無常、痛苦、不實在,沒有一個真正實體的我。為何這樣呢?是因為一切的感受本不堅實的緣故。

眾比丘啊!譬如在春末夏初的時候,沒有厚雲層,也沒有下雨,下午太陽光正豔,可看到遊動的薄雲或水蒸氣,遠望如奔跑的野馬一樣,賢明的人見了就會去仔細觀察思考分別。仔細觀察思考分別時,(就可察見那些薄雲或蒸氣形成的野馬)本無所有、不牢固、不真實、沒有堅固長久的。為何這樣呢?是因為那些由薄雲或蒸氣形成的野馬本不堅實的緣故。同樣地,比丘啊!一切所有的想象,無論是過去,未來或現在,無論在內或在外,無論粗糙或細致,無論美好或醜惡,無論遠處或近處,比丘啊!應當要仔細地去觀察思考分別。當仔細地去觀察思考分別時,(就可察見到一切所有的想象)本無所有、不牢固、不真實、沒有堅固長久的。就如疾病、如癰腫、如毒刺、如凶殺一樣,是變化無常、痛苦、不實在、沒有一個真正可作主宰實體的我。為何這樣呢?是因為一切的想象本不堅實的緣故。

眾比丘啊!譬如賢明的人去找堅固的木材,手拿著銳利的斧頭,走入了山林中。看見了一棵大芭蕉樹,長得又直又高大,就砍伐它的根,斬斷了樹梢,然後一葉一葉的依次剝下,都沒有看見堅實的材料,他就會仔細地去觀察思考分別。當仔細地去觀察思考分別時,(就可察見到這芭蕉樹的堅固材料)本無所有、不牢固、不真實,沒有堅固長久的。為何這樣呢?是因為那棵芭蕉本不堅實的緣故。同樣地,比丘啊!所有一切的意誌行為,無論是過去,未來或現在,無論在內或在外,無論粗糙或細致,無論美好或醜惡,無論遠處或近處,比丘啊!當仔細地去觀察思考分辨。仔細地去觀察思考分別時,(就可察見到一切的意誌行為)本無所有、不牢固、不真實、沒有堅固長久的,就如疾病、如癰腫、如毒刺、如凶殺一樣,是變化無常、痛苦、不實在、沒有一個真正實體的我。為何這樣呢?是因為那一切意誌行為本不堅實的緣故。

眾比丘啊!譬如魔術師和他的弟子,在四條通衢大道頭,以幻術變作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有智慧賢明的人就會仔細地去觀察思考分別。當仔細地去觀察思考分別時,(就可察見那些用幻術變成的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本無所有、不牢固、不真實、沒有堅固長久的。為何這樣呢?是因為那幻術本不堅實的緣故。同樣地,比丘啊!所有一切的心識,無論過去、未來或現在,無論在內或在外,無論粗糙或細致,無論美好或醜惡,無論遠處或近處,比丘啊!應當要仔細地去觀察思考分別。仔細地思考分別時,(就可察見一切的心識)本無所有、不牢固、不真實、沒有堅固長久的,就如疾病、如癰腫、如毒刺、如凶殺一樣,是變化無常、痛苦、不實在、沒有一個真正實體的我。為何這樣呢?是因為心識本不堅實的緣故。」

當時,世尊想要再一次宣示這些法義,而用詩偈說:

「觀察物質現象有如集聚的小泡沫,感受就如水上的泡珠兒。

想象似春天空中幻現的陽炎,一切意誌行為就如芭蕉不堅固。

各種心識像幻術不實,這是釋尊所宣說。

要反複仔細去思考,用正念善作觀察。

五蘊不真實也不堅固,當中沒有一個真實的我,也非我所擁有。

這充滿煩惱痛苦的五蘊身,世尊以大智慧做分別解說。

隻要離開三要件,我人身體便成廢物,

就是壽命、溫度及意識,離這三項隻剩肉身,

永被拋棄於墳間,就像木頭不思無意識。

我人身體常如此,幻化不實誘騙愚癡凡夫。

就如凶殺如毒刺,沒有堅固常久的。

比丘要精進修習,觀察充滿煩惱痛苦的五蘊身。

晝夜經常專精思惟,要將心思安置於正確的智慧中。

要止息一切的造作,身心才能獲得永遠的清涼。」

當時,眾比丘們聽聞佛陀說法後,滿心歡喜、願尊奉行。

 

阿彌陀佛!破除我執是修行路上的一大關卡。我執不破,輪回不出。祝福大家對五蘊生厭,離欲,滅盡,歸於寂靜!感恩大家!下周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