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下午放風的時候大家都聚集在大樓門口,不是吸煙就是聊天。我獨自溜達出去,最遠到了幾個街區以外的Rice Park。個別春花已經開始綻放,而我在屋裏死等,辜負了這大好春光。
那天最後一次放風已經接近四點了。太陽都意盡闌珊,打算收工了。風更加涼了,但是大家就像商量好似的,統統跑了出來,站在最後一點陽光中無所事事。我對出去溜達失去了興趣,跟Jean站在人群邊上閑聊。
每次進入大樓都要通過安檢,兜裏的東西都要掏出來。女士的小包也要被掃描。一看又是我們這群人,連保安都煩了。他打開身邊的通道,揮揮手,轟蒼蠅似的把我們放了進去。
坐定不到五分鍾,法官助理在門口出現。她猶猶豫豫地不知如何發音。這個場景對我來說太熟悉了。等她小心翼翼地發出那似是而非的拚音時,我馬上站了起來。示意身邊的Brian幫我看好背包,斜挎了小包就跟助理出了門。
她回過頭來:“你的手機?”
“已經放靜音了。”
“希望我沒念錯你的名字。念錯別人的名字是非常不禮貌的。”
“你挺好,畢竟不是Mary,Nancy之類常見的名字。”實話說,不要說美國人,我的姓名在國人那裏不知道被改過多少個版本。據說父親當年給我取這個名字的時候是有講究的。但是身邊的一些人完全無視他老人家的一片苦心,隨心所欲地按照他們的意願給我安插新名字。最不可思議的是在微信裏。以前我的微信號是本人的大名。我的名字就擺在那裏,但是有那麽幾個依舊我行我素。看來在他們的眼裏,那才是我應該有的名字。以前還予以糾正,後來也就習慣了。什麽禮貌不禮貌的,大概人家覺得理理你就不錯了,哪兒來的那些唧唧歪歪。
說話間來到了門口,助理的神態馬上變得嚴肅了起來,我自然也受到了傳染。
法庭裏還是昨天看見的那些人,隻是旁聽席少了一群待選的陪審員。在助理的指示下,我被安排進了證人的座位。
書記員走了過來,她要求我舉起右手,宣誓我提供的信息都是事實。然後落座。
法庭不是第一次進,但是證人席還是頭一次坐。這個座位高高在上,離法官大人隻有兩尺,對麵是被告,被告律師和原告律師。遠處旁聽席稀稀拉拉坐著幾個人,想必是被告和受害者的家屬。法庭裏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我的身上。這個陣仗有生還是第一次。感覺心跳加快,手心出汗。頭腦裏第一個念頭就是家長對我的評價:騍馬上不了陣。想到此,不免給自己打氣:我又不是被告,有什麽可怕的?
但是接下來的程序讓我感覺到自己就是來受審的。
法官是女的,被告律師,原告律師都是女的。幸虧我是個女性,否則的話就不是“三堂會審”而是“三娘教子”了。
“你好,L女士。感謝你花時間在我的法庭上。”女法官美麗端莊,聲音悅耳。但是我心裏一個勁的不服氣,來你這一畝三分地並不是我自願的啊。
“下麵有幾個問題請你如實回答。”這不是廢話嗎?剛剛宣了誓,all truth,nothing but truth。
“對問題‘當你聽完案情介紹時,你的感覺是什麽’,你的答案是‘惡心’(disgusting)。請你介紹一下為什麽做此回答?“
這個時候我才注意到,他們三位女士人手一份我那個倒黴答卷的複印件。
“啟稟大人(your honor),這是我聽了案情介紹後的真實感受。我不知道被告是否做了介紹中陳述的那些事,那是法庭需要做出的結論。就事情本身,確實讓我覺得惡心。我是一個母親。設若我的孩子在七歲的時候不止一次地被強暴,我大概會發瘋。如果我有一個十四歲的女兒,我會像天下絕大多數的母親那樣把她捧在手心裏嗬護。難以相信她居然跟一個比自己大二十多歲的男子同居,而且還被家暴。所有這些,除了惡心,我想不出其它的詞來描述我的感受。”
法庭裏安靜極了。雖然過去也做過多次技術演講,但是那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因為激動,因為緊張,我的右手緊緊地握著自己的左臂。
“‘如果一位九歲的男孩出庭作證,你是否完全相信他的證詞?’,你的回答是‘不確定’(not sure)。為什麽?”
“我認為法庭上的任何證詞都具有不確定性。不能因為證人的年齡就可以判定他/她說的是否完全可信。作為陪審員,我需要聽其言,觀其行,用我自己的良知來判斷每一位證人的可靠性。每個人在被證實有罪之前都是無辜的。公訴方需要用無懈可擊的事實來證實罪名成立。(Everyone is presumed innocent until proved guilty。It is prosecutions borden to prove the facts beyond reasonable doubt)。“
法官點頭以示同意。”你這一套是從哪兒學來的?“
”啟稟大人,小的2008年做過一次陪審員。“
”啊,難怪。下一個問題:‘你如何看待家暴’。你的回答是:‘我對家暴恨之入骨(I hate domestic violence exceedingly)‘。可以說說你的想法嗎?“
“家庭是我們每一個人生活中最後的退守。如果在家裏隨時都要擔心被打,那麽我們就要時刻生活在恐懼裏,心靈難以放鬆。所以家暴是令人痛恨的。”
“你說你和你的家人沒有被家暴過。但是你的朋友有過,而且你還目睹了一位朋友被家暴的過程。能介紹一下你的經驗和感觸嗎?”
“那件事雖然發生在很久以前,但是依然曆曆在目。我們一家跟朋友在外州度假時,一言不合,朋友的丈夫揮拳就把她打了。大庭廣眾之下,她被打倒在地。那個場麵實在令人難以忘懷,我把它寫進了我的小說裏。”
“哦,你寫過小說?是關於家暴的?”法官對此非常感興趣。
“是的。”
“發表了嗎?效果如何?”
“在美國的中文網站上發表過。另外經我朋友介紹,小說《梅開二度》被中國中央廣播電台新鮮早世界FM采用,以配樂連續廣播的形式在中國播出。據說效果不錯。”
”你那個被家暴的朋友離婚了嗎?“看來八卦之心人皆有之,法官也不能免俗。
“據我所知,她沒離婚。“。
”那件事之後她被家暴過嗎?她如今過的如何?“
”那次在公共場合被打之後,她又被打過幾次。她跟我抱怨過。我不知道她近況如何,因為我已經有好一陣子沒跟她聯係了。“
法官看上去很失望。看來她是一位有善心的女士。
“看來你經曆過不少事情啊。你幾歲了?“
這是啥問題?法官大人,您手裏不是舉著我的答卷嗎?如果說數學不好的話,那上麵已經注明了年齡啊?但是看著她那眼神,我知道她是認真的,於是老老實實地回答了她的問題。
(九)
辯護律師是個瘦瘦的中年婦女,滿臉的不友善。她將我的答卷扔在桌子上,看來她的問題脫離了那上麵的範圍。
“你是幹什麽的?”這話問的。
“我的職業是軟件工程師。”
“也就是說你沒有從事過家暴方麵的研究,也沒做過社會學範疇的工作了?如果是這樣,你考慮過寫家暴方麵小說的合法性嗎?“ 看到這裏,相信大多數人一定同意有被審問的感覺。
”對不起,我不是律師,沒學過法律。您是這方麵的專業人士。以您的專業知識,您是否能夠告訴我,美國有沒有哪條法律規定寫小說的人必須是她/他所涉及內容的專家,或者必須從事過那一方麵的工作?“
律師被我一下子噎住了。為了掩飾自己的尷尬,她舉起杯子喝了一口水。
”你現在還在寫小說嗎?“
”是的,在寫一部長篇小說“。
”還是跟家暴有關?“她的眼神和語氣裏充滿了嘲諷。這個對我來說並不新鮮。這輩子我已經被人嘲諷了太多次,麻木了。
”不是。如您所言,我不是搞家暴研究的。寫《梅開二度》用盡了我手裏的所有素材。“
”那這新的小說是寫什麽的?“我看了看身邊的法官。這問題跟本案無關啊。但是法官的眼神分明是在鼓勵我回答被告律師的問題,隻好如實回答。
”是關於私有財產。“
”哦,有意思。是你自己的故事嗎?你的個人財產被別人侵占了嗎?“怎麽看都覺得這女的不懷好意,在她眼裏,我要是不倒黴簡直是天理難容。
”我的小說裏從來沒有以我自己為原型的人物。“
”為什麽?你聽上去是個非常有意思的人物啊。“那一臉的不屑一顧背叛了她的話,充分顯示出了她的言不由衷。
”承蒙誇獎,不勝榮幸。我個人平淡無奇,沒什麽可寫的。這個小說跨越了從1920年到2011年,91年的時間。涵蓋了發生在中國的許多大事件。全書以一個家庭為主線,加上這家人牽引出的一係列生活在中國和北美的人物。通過各個人物的故事反映不同製度,不同時代對個人的財產,包括生活資料,生產資料以至於生命財產的影響。書中的故事雖然不是我的親曆,但也不是道聽途說。是由我的親人,朋友,鄰居的真實故事編篡而成的。“
”有意思。沒想到你能夠寫出時間跨度那麽大的作品,你今年多大了?“
我有點兒暈菜。以為自己聽錯了。她又重複了一遍。無奈,隻好把自己的年齡又重複了一遍。
接下來是控方律師提問。”L女士,你能夠告訴我你那本《梅開二度》的大概人物和你寫的初衷嗎?“
”沒問題。那是一部中篇小說,基本上是三個人的故事,一位男主角和他的兩任妻子。小說取材於我身邊七八位被家暴女性的真實故事。她們有的勇敢地走出了困境,其中有一位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使家庭暴力得到了緩解。但是其他人還在忍受家暴的痛苦。我是希望讀者從書中人物的故事看到,家暴對於受害者在身體和身心上造成的巨大危害。而且這種危害不僅影響到受害人自己,還會影響到他們的下一代。另外每個人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裏的。如果一個人在精神上,經濟上或者肉體上依附於他人,她/他就會受製於人,永遠沒有獨立的人格。“
“非常好!如果你被選上做陪審員,你會怎麽做?”
她這話問的有問題,誰能說我如果被選中就專門去做個搗亂的?但是法庭上任何問題都是合理的,必須老實回答。“如果我被選中,我會認真地聽取每一位證人的證詞,認真審閱每一份文件。在法庭上嚴格按照法官大人的指示和要求,盡我最大的可能做出公平的判斷。”
”你的小說是英文版的嗎?“怎麽又回到小說上啦?女律師的思維看來是跳躍的。
”不是。都是中文版的。“
”你有計劃把它們翻譯成英文嗎?“
”目前沒有。我得先好好學習英語才敢做如此癡心妄想。“確實如此,寫中文還湊合能讓人看懂。就我這爛英語,還奢望用它寫作,那不是自己給自己挖坑嗎?
”請問你的年齡。”
這一次我不再吃驚。她們今天大概是工作的時間太長了,大腦已經開始嚴重供血不足。沒有任何的猶豫,第三次報上了我的年齡。
法官詢問了兩位律師之後,宣布我已經被她們三位審查完,可以離開了。大大地鬆了一口氣,我目不斜視地走出了法庭。由於右手出汗而潤濕的一小片毛衣,涼涼地貼在我的左臂上。
(十)
跨出法庭的門,助理的神情明顯地鬆弛了下來。
“你知道她們為什麽都在問你的年齡嗎?我一開始也以為自己看錯了,你的狀態與實際年齡嚴重不符。”
聽了她的話,心裏很不是滋味,想著自己這幾年不知道衰老成什麽樣子了,於是一臉的舊社會。
“別誤會啊,我是覺得你看上去,聽上去比你的年齡起碼年輕了十幾,二十歲。”助理滿麵笑容地對我說。反差太大,轉不過彎來,一時懵在那裏,連道謝都忘了。
在美國,年齡是隱私。對於求職人員,一般來說隻能靠他們的工作履曆來判斷其年齡。法庭上可以不顧及這些個人隱私。
回到大家等待的那間法庭,謝過了幫我照看背包的Brian。
“你怎麽去了這麽久?”我聳聳肩,無言以對。
“你用了二十九分鍾。所有的人過堂我都記了時間。你用的時間最長,比Jean多了將近三倍。如果都像你這樣,我們大概要在這裏過紀念節(五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一)了,獨立日(七月四號)也說不定。你那個卷子是怎麽答的呀?“
”怎麽想就怎麽答唄。(Spontaneously)”確實,我當時並沒有對答案做任何推敲。
“奇怪,你回來了,助理怎麽沒叫別人進去呢?”Brian真是個細心的人,周圍發生的事都逃不過他的眼睛。看來他是陪審員的不二人選。
“也許是太晚了,要放大家回家了吧?”經過了將近三十分鍾的審問,感覺很疲倦。時間也不早了,已經快五點了,該歇班了。
就在我們竊竊私語的時候,門開了。法官助理走了進來。這一次她將我和另外一位男士一起叫了出去,而且示意我們攜帶全部隨身物品。
樓道裏很安靜,助理說:“非常遺憾,法庭做出決定,你們二人沒有被這個案子選做陪審員。你們可以回家了。請到樓下的陪審員辦公室去查詢,看看你們是否需要參與其它的案子。”
聽了她的話,我高興的差點撲上去給她一個大大的熊抱。理性告訴我那樣做是不合時宜的。跟助理道別後,我們二人迅速向電梯衝去。
地下室一片寧靜。出了電梯,二人相視,不約而同地開心大笑。陪審團辦公室早已人去樓空。好在有查詢電話,明天早上再說。
正是下班時間,停車場裏取車的人流不斷。與早上將車開來時相比,此刻的心裏充滿了喜悅。小夥計將我的車開來,雖然駕駛座位被拉的很遠,但是我一點兒都不介意。從包裏掏出幾張一美金的鈔票塞在他手裏,一路向著家的方向飛奔而去。
“Tomorrow,tomorrow! I love ya tomorrow!You're always a day away。“一邊開車一邊哼著小曲兒,心情亂好的。無論是那個美麗的法官,那個不友善的被告律師還是充滿好奇心的控方律師,我從心裏感謝她們中的任何一位把我從這麽惡心的一個案子裏解放了出來。
晚上睡覺前,想起了巫先生在微信中的的評語:“你今天看上去很年輕。”禁不住思量,今天與往常有什麽不同嗎?是腮紅,七彩定妝粉的功勞?不至於吧?如果那麽容易,化妝品商人豈不是發大了? 莫非是那條圍巾?一定是了,一定是那條漂亮的圍巾。看來以後要多用幾次。懷著喜悅的心情,很快墜入了夢鄉。
早上九點,給陪審員辦公室打電話。接電話的應該是那位給我打印條碼的警官。得到我的個人信息後,他告訴我:”L女士,你這次的陪審員工作順利完成了。未來的六年裏,你的名字將不再進入隨機抽簽人的行列。感謝你的服務,祝你好運。“
推開後門,走到陽台上。周圍的樹木已經有了新葉子。成群的鳥兒在其中嘰嘰喳喳地吵鬧著。陽光燦爛,萬裏無雲。深深地吸入春天的味道,胸腔裏充滿了自由的氣體。
《完》
陪審員不僅法律知識不足, 必要的專業知識也不一定有, 有時荒唐。
BLM 陪審員和 ALM 陪審員 肯定判決不同。
剛來美國時小城華人圈一件事。 一個年輕的餐館老板公訴被判了二十年。 他的從國內娶來的太太發病, 醫治無效死了,體檢看到死者背上脖子上一條條醒目的紫紅色條紋, 家暴啊!眾怒!陪審團的十二個白人醫生一致認定家暴掐人致死。
實際上太太婚前隱瞞了家族遺傳病, 平時一直中醫藥和刮痧。美國人怎麽懂這個?
一般來說,律師們不喜歡對案情相關問題,比如在這個案子中的家暴有strong opinion的人做陪審員。他們認為這樣的人會引導其他陪審員的正確判斷。據說越是有思想,有頭腦的人越不容易被選入。
喬治 佛洛依德案明年二月就要開審了。它誘發我寫了這篇文章。美國的陪審員製度到底如何?是否能夠達到對被告和原告公平合理?從挑選陪審員的手續可見一斑。
2008年的那個案子我被選中,從頭開庭一直到宣判。法官的權力是允許雙方律師提供證據。但是是否有罪是陪審團決定的。
也許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司法程序。美國的陪審團製度限製了法官的權力,但是存在著相當多的問題。例如,許多陪審員的法律知識不足,做出決定幾乎完全靠自己的直覺和好惡。
謝謝貓姨的關注和留言。
這麽出色有頭腦有思想的人沒有被選做陪審員?!
逆向淘汰看來不是個別現象
就像今年的美國總統選舉
倒也符合新政黨新總統跪拜保護罪犯的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