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獨上西樓(一百六十七)轉學
1986年的春節是冷衛星第一次孤零零一人度過的。小時候跟父母過春節,文革時期跟母親相依為命。母親去世後,還有哥哥。後來結了婚自然有鄔燕陪伴。他想念家鄉,思念親人。看來“每逢佳節倍思親”流傳至今不是沒有道理的。
他破例給鄔燕打了電話。電話費很貴,打五分鍾的國際長途電話相當於他一個小時的工資。但是在這全世界的華人都在歡慶的節日裏,他對妻子的想念達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電話線兩端,二人都很激動。鄔燕還讓他們的女兒冷月叫了一聲“爸爸”。女兒奶裏奶氣的聲音讓冷衛星激動得熱淚盈眶。鄔燕告訴衛星,她會帶著孩子去冷家,陪著冷尚民,冷建國過大年三十。她囑咐丈夫要好好犒勞一下自己,最好找個中餐館吃一頓。
冷衛星並沒有去中餐館,但是他吃到了中餐,居然還吃到了餃子。
在學校醫學院做清理實驗用具的時候,冷衛星結識了一位在那裏做實驗員的中國女性。她叫漆霞,是北京醫學院的畢業生。她是隨丈夫到這裏來陪讀的。據她說,她的簽證是J-2,允許工作。她來到Buffalo之後就申請了醫學院實驗員的工作。她的丈夫張明是北京工業學院的公派留學生,學機械的。漆霞很熱情,她和張明都比冷衛星年長,來Buffalo已經一年多了。得知衛星住在美國人家裏,他們熱情地邀請衛星去參加他們的春節聚會。
當冷衛星拎著六瓶啤酒走進漆霞的公寓時,那久違的中國菜的味道差點讓他流下眼淚。漆霞是北京長大的,過春節自然不能沒有餃子。
這個聚會不但讓冷衛星有機會吃了一頓地道的中國飯菜,還讓他了解了很多他非常需要的東西。
參加聚會的除了冷衛星還有七八個來自國內不同學校的留學生。他們都是公派的,國家給他們交學費,發給他們生活費。可以說,他們是衣食無憂的。
像張明,漆霞這樣的就更加有錢了。他們的日子是衛星不能比的。張明是J-1簽證,雖然國家每月給他發生活費,但是到了暑期他還可以出去工作。漆霞是醫學院正式的員工。她每周工作五天,每天八小時。他們在學習,工作上遠沒有那麽大的壓力。閑暇時間,兩口子跟同學一起釣魚,種菜,聚會,打牌,開車出去旅遊。衛星在聚會中認識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是這樣的狀況。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煩惱。公費出國拿的是J簽證,他們拿到學位後必須回國工作兩年才能進入美國的就業市場。回去後是否還能回來是任何人都不能預測的。所以這批人不著急畢業。他們的日常生活除了吃飯,能省就省。這些人穿著出國時帶來的衣服,用著大街上撿來的破舊家具。大家都準備攢錢回國買大件的家用電器。
聽說冷衛星是自費生,不少人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冷嘲熱諷地說他運氣好,今後可以留在這裏不必回國了。但是也有人幸災樂禍地說畢業之後是否找得到工作還兩說呢,尤其是藥學係的碩士。再說,綠卡哪是那麽容易申請的?冷衛星記得剛到美國的時候鄔燕的大舅和Jerry都對他進行過關於個人隱私問題的教育。所以,他沒向任何人透露鄔燕已經在辦理綠卡,更沒有提到美琳給的錢,以及她的家人對自己承諾的經濟支持。
冷衛星是打算在美國讀博士的。之後的就業問題他認為現在考慮為時尚早,是否留下來要看學業的發展。目前來看,讀博士最大的問題是錢。他不打算跟親戚借錢,如果今後在美國找不到工作,錢可怎麽還呢?
於是他向這群人抱怨自己的經濟狀況不容樂觀。有兩位好心的大哥向他仔細地介紹了美國大學獎學金的製度。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冷衛星這下深深體會到了這一點。他終於明白在Buffalo醫學院的藥學係搞到獎學金幾乎沒有機會。他需要轉到美國十大州立大學去讀書,那裏做助教或助研機會比這裏多,而且不僅有工資,還可以免學費。這是再理想不過的結果了。
春節後,冷衛星開始了尋找新學校的工作。他申請了東西海岸和中西部的幾所州立大學。由於已經在美國讀了研究生,而且門門功課都是A,加上兩個教過他的教授寫的推薦信,比起在國內申請獎學金容易了許多。終於,暑假來臨之前,他被位於麥迪遜的威斯康星大學藥學院(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School of Pharmacy)錄取,並且拿到了全額助教的工作機會。
Buffalo的這所學校是三個月一個學期。冷衛星認真研究了取得碩士學位的要求。過去的三個學期裏,他修滿了碩士學位要求的十一門課程。隻需要一個project(科研項目),他就可以拿到學位了。這一年的暑假,他在係裏一名教授的指導下完成了project。拿著碩士學位證書,冷衛星打點了行李,告別了Jerry,踏上了前去麥迪遜的灰狗巴士。
版權歸蝸牛湖畔所有,未經本人允許,不得轉發。
謝藍天支持。鄔燕就要來陪讀了。那個年代出國是很稀罕的事。
周末愉快。
是的,有了獎學金就不同了。謝謝關注,周末愉快。
最終會的,但是他們將經過一段長時間的艱苦奮鬥。
謝謝留言,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