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言獨上西樓(一百一十七)專家

(2019-01-31 07:25:47) 下一個

無言獨上西樓 (一百一十七)專家

 

不久,全國各地都開始傳達中央文件。當時的二號人物,毛澤東主席欽定的接班人林彪在出逃的路上墜機,死在了蒙古的溫都爾汗。所謂炸平廬山源於毛澤東主席寫給其夫人,中央文化革命小組成員江青的一封信中形容林彪的一句話:大有炸平廬山,停止地球轉動之勢。”, 不過是形容而已,並不是真炸。

 

林彪及其夫人,兒子都死在了蒙古。他的重要黨羽死的死,被抓的被抓。中央文件以及林彪反黨集團製定的”571工程紀要被發放到全國的工礦企業,機關學校,公社大隊。這次運動被定為黨內第十次路線鬥爭。

 

中午吃飯的時候,何旭東跟冷建國躲在一個角落裏小聲聊著:哎,我說這回可是開了眼了啊。這偉大領袖也有看走眼的時候。當初這接班人可是他老人家自己挑的,如今真是窩頭尖朝下,顯了大眼了。你還別說,這571工程紀要裏麵關於老百姓日子的說法還真挺有道理的。

 

冷建國橫了何旭東一眼:吃你的飯吧,這麽好的大白饅頭還堵不住你的嘴?你在這兒胡唚*一通,待會兒讓人聽見不定給自己招多大的麻煩呢。人家不是給他媳婦寫的信都預見到了嗎?聽傳達的時候你耳朵裏堵上棉花啦?

 

何旭東搖了搖頭:誰信啊,那封信不定是什麽時候寫的呢,他要是那麽早就發現了,能讓人家活著跑了?

 

得了吧,你。瞧把你能的。少說那些沒用的,好好上你的班,幹你的活兒。甭管是第幾次路線鬥爭,這日子也不會有什麽大變化。冷建國說完低頭吃他自己的白菜豆腐。

 

出乎冷建國的意料,這黨內的第十次路線鬥爭引起了國內不小的變化。最為引人矚目的是美國總統尼克鬆的訪華事件。自從1949年建國以來,蘇聯人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老大哥。美帝國主義則是中國人民的頭號敵人。但是自從斯大林去世,赫魯曉夫上台,中國跟蘇聯的關係鬧崩了。如今連毛主席都接見了尼克鬆總統,看來天下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尼克鬆總統的來了又去給對西方封閉了二十多年的國門開了一條縫隙。從此,對東方這塊神秘土地充滿了興趣的洋人如過江之鯽,坐著飛機千方百計地擠了進來。更有許多與父母兄弟姐妹骨肉分離多年的海外僑胞也趁此機會回來看看自己的親人。

 

自從破四舊運動以來,中華大地上許多古建築被摧毀。越來越多的洋人和海外華人來訪問,修複這些古跡迫在眉睫。位於北京的古建築設計所當仁不讓地承擔了相當一部分任務。但是絕大多數專家都被下放到河南幹校,所裏人手嚴重不足。請示了上級領導之後,設計所決定將專家們調回北京工作。設計所的專家中間有一位跟冷尚生關係很好,雖然他知道冷尚生的頭上還戴著一頂現行反革命的帽子,但是他還是極力建議所領導調尚生回北京。

 

自從與包頤麗取得了聯係,尚生恢複了他熱愛的古建築研究工作。除了他過去買的書之外,包頤麗還利用休息時間到北京圖書館幫他借到了不少專業書籍。有一年春節,包頤麗利用回廣州探親的機會到河南去看望了冷尚生。她給尚生帶去了北京小吃,專業書。在河南的三天裏,她還幫著尚生拆洗了被褥。黃昏的田埂上留下了二人的足跡。包頤麗對冷尚生的幫助不止是查找,借閱專業書那麽簡單。她在精神上給尚生的鼓勵是無法衡量的。

 

因為邱婉怡的出賣,冷尚生被打成反革命,失去了家庭,失去了自由。到了幹校,又失去了專業上繼續研究的機會。自從包頤麗走進了他的生活,一切都變了。有了除家人之外的溫暖和關懷,有了繼續從事自己喜愛的專業研究的樂趣。無論今後前途如何,現在至少有了生活樂趣。他繼續自己過去的手稿,重操舊業,寫中國古建築研究方麵的專著。

 

他悄悄把自己寫的東西送給同在幹校勞教的專家,請人家多多指教。專家為尚生對專業的執著,熱情所感動。也對他做出的研究成果特別欣賞。

 

研究所對調冷尚生回北京遲遲不能作出決定。推薦他的專家將他的手稿拿給領導看了。我們都垂垂老矣,出外勤大概有些力不從心。但是做古建築修複不到現場怎麽行呢?冷尚生年富力強,專業上是同行裏的翹楚。他回去做古建築修複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在專家的大力推薦下,尚生終於被批準回北京的原單位工作。告別了幹校,尚生提著行李回到了北京西城區的冷家小院。看到被張媽家強占的四間房子,尚生特別氣憤。但是侄子冷建國的一番話讓他冷靜了下來:二叔,您回來就好。房子占了就占了吧。奶奶說了,隻要人沒出事就好。如今這世道,沒有講理的地方。我的同學,朋友裏有好幾家的房子被強占。大家一開始都咽不下這口氣。什麽軍管會,街道革委會,派出所,能找的都找了,沒用。走一步看一步吧,胳膊擰不過大腿。

 

如此,冷尚生開始了叔侄三人的共同生活。周末他們一起洗洗衣服,打掃衛生,出去打打牙祭。兩個侄子都特別懂事,從來不招人來家裏折騰。在平靜的生活裏,他們各自忙著自己的工作和學習,倒也相安無事。

 

*胡唚,北京話,胡說的意思。

 

 

 

 

版權歸蝸牛湖畔所有,未經本人允許,不得轉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蝸牛湖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eeyan' 的評論 :
老大到了邯鄲後,老大媳婦提出接長子來一起住,但是老大不願意。房子就一間,不方便,而且他覺得北京的學校比邯鄲好。其實這樣對孩子的心理傷害很大。
老三在東北是右派改造,孩子當時特別小,沒帶去。後來發現環境還可以,但是他們希望孩子保留住北京戶口。
文革的時候老三所在的地方山高皇帝遠,革命遠不如北京激烈。

謝謝關注。
leeyan 回複 悄悄話 對不起,正寫著,屏幕蓋了半邊看不見寫哪裏了。
在東北的一家回北京時為什麽沒有把兒子接走,北京當時正是饑餓狀態
leeyan 回複 悄悄話 一邊跟讀一邊也讀了莫言的一些,感覺我們出生在七十年代的人還真是幸福啊。有兩個疑問一直不是明白,一是老大到邯鄲後全家在一起了,為什麽不把大兒子接去一起住,二是在東北的那家在那裏沒有受到饑餓
蝸牛湖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夏荷雨沁' 的評論 :
謝謝。
夏荷雨沁 回複 悄悄話 默默地讚一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