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獨上西樓 (七)初試
婚後的日子並沒有奎雲母親預期的那麽糟糕。冷清泉教書的女子中學日漸成熟,生源每個學期都有所增加,他的薪水也就有了提高。
奎雲出嫁前經曆了榮華富貴,家道中落的過程。有過丫鬟,奶媽成群的時候,也有過自己縫補漿洗的日子。年輕人適應能力強,學習能力也強。如今維持一個小家的那些勞累,對她來說算不得什麽。
冷清泉是個對日常生活要求不高的人,隻要有吃有穿,他就滿足了。奎雲的手藝完全能夠滿足他腸胃和日常生活的需求。
由於冷家是外來戶,幾乎沒有親戚。在湖北老家的小村子裏,他家沒有什麽與外人打交到的機會。十八歲走出家門,冷清泉讀了不計其數的書籍,但是沒有一部書教給他如何為人處事。婚後的日子裏,奎雲用言語和潛移默化教給了冷清泉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學習的過程中免不了有各種大大小小的衝突。二人心中都感歎他們出身不同所帶來的差異,各自對對方多少生出了些不滿。如同天下所有的家庭一樣,他們之間有自己的柴米油鹽,悲喜和煩惱。
民國初年的中國是一個風雨飄搖的世界。辛亥革命勝利後,北京的政局一改再改。先是袁大頭的洪憲皇帝,後來又是張勳複辟。隨之而來的是北洋軍閥。但是無論時局如何變化,湧入北京城來尋找機會的人絡繹不絕。京城的各個會所基本上是超負荷的運轉。像冷清泉這樣一無所有的單身男子,可以和大家擠在大通鋪上過夜。拉家帶口的就不行了。如此,房屋的緊俏逐步形成,而且愈演愈烈。
民國時期的房屋租賃,買賣是沒有房地產交易所的。無論出租還是買賣都由經濟人,俗稱“房纖”,”牽手“,承擔。機緣巧合,奎雲被推入了這個行當。
第一單生意是丈夫冷先生帶來的。這天冷先生下了班回到家,把一封信遞給了冷太太:“我過去的一個同學在北京謀到了一份教書的差事。他要帶著老婆孩子來北京,希望我幫他們找個住處。我在北京人生地不熟,這事大概要麻煩你了。你看看能不能幫他們找個住處?”
奎雲接過信看了看:“他在信上沒提租多大的房子,要簽多長時間的合同啊。”冷先生聞此有些發呆,他們夫妻住的房子是冷太太出麵租的。租金,契約他一概不知。“我們住的這樣的房子,如果有兩間最好。租期先定半年吧。至於租金,你看著合適就可以了。“
奎雲果然在她認識的人裏找到了合適的房子,冷先生的同學一家對地點,房子,租金都特別滿意。當時中介的傭金是按百分點算的。按照冷先生的意思,既然是朋友,傭金就不用要了。但是奎雲不同意。首先,在她的意識裏,拿傭金是天經地義的事。天下沒有誰辦事隻是為了朋友情誼。賠本賺吆喝的事她不做。另外,不拿傭金實際上是破了這一行的規矩,其他經紀人會有被搶飯碗的想法。
拿到了傭金的奎雲給冷先生的朋友置辦了些家常需要的用具。無論房主還是房客對奎雲都非常滿意。由此,冷太太的辦事能力,冷太太的為人周到在冷先生的圈子裏廣為流傳。
辛亥革命較之於以往的改朝換代顯得溫和了許多。即沒有對清朝的皇族後裔滿門抄斬,趕盡殺絕,也沒有沒收所有人的財產。但是清朝統治的267年裏,八旗子弟一直吃著俸祿,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大部分旗人沒有一技之長,沒有賺錢養家的能力。有些比較有先見之明的家庭當年有閑錢的時候置辦了一些田產和房產。民國之後俸祿斷了,有房產的人家不是出賣財產,就是出租房子,以貼補家用。奎雲的娘家過去也是靠出租房子過日子。她過去的生活圈子裏有相當一部分人手裏有房,北京人俗稱“吃瓦片”。所以,房源對於她來說並不是問題。
父親去世,跟哥哥分了家之後,奎雲有兩年的時間負責家裏的日常雜事。管理房產是其中之一。對於“房纖”的傭金,她清楚的很。房屋買賣的中介費用比出租高一些,但是買賣房屋的生意比出租少多了。除了買房的錢,還有相當一筆契約稅和捐稅(過手費)。所以,雖然來北京找差事的人都需要有住處,畢竟不是每個人家都買的起房子。
因為冷先生的為人,奎雲的辦事利落,來去賬麵的清楚,來求奎雲租房以至於買房的人越來越多。婚後並沒有打算出去做事的奎雲,逐漸地走上了做房產經紀人的職業。“房纖”這個生意似乎是專門為她準備的,一時間她做的順風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