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年語文教改(2454)高中抓升學率,要敢抓常抓會抓
自從1977年恢複高考以來,人們都說“高考就是一根指揮棒”,它不僅是評價一所學校優劣的標準,更是莘莘學子追求人生夢想的天梯。在高考指揮棒的指揮之下,1977年之後,全國各省、市、區縣的重點中學應運而生,即使最一般的中學,也辦起了“重點班”。可見,作為中學教師,特別是高中班主任抓高考升學率是天職。當然,高考升學率也是評價教師的重要標準,因此,抓升學率理所當然,關鍵是怎麽抓。
我執教的華中師大一附中高中理科語文教材改革實驗班,1985年9月開始使用人教社責任編輯周正逵老師編的閱讀教材,責任編輯王連雲老師編的《寫作》課本。每學年還編了一本《現代文選讀》作為學生的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和寫作教學配套。。
1984年人教社在蘭州開會時,周老師在大會作報告,強調他的編輯理念,詳細解釋了為什麽高中三年要依序編成高一年級《文言讀本》、高二年級《文學讀本》、高三年級《文化讀本》。他認為,一個人,如果沒有文言文基礎,就不可能欣賞文學作品,如果沒有文學素養,就很難讀懂文化著作,當然也就不可能成為一個有文化有教養的人。我相信,不僅僅是我,所有與會老師聽他這樣一說,永遠都不會忘記的。可以說,當年人教社這套高中實驗教材的編輯理念、教學教法都是最先進的,但是,自從高中實驗班組建之後,校長、家長、參加實驗的學生,時刻擔心的卻是學習這套實驗教材,將來怎麽應對高考。
我的應對策略就是在堅持教改的同時,不能忘記千辛萬苦考上湖北省最好重點中學的學生三年後的目標。所以,作為班主任,開學第一課講三點:第一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三年高中,自己要有規劃;第二,在黑板上書寫“魚”和“漁”“兩個大字,請學生選,學生非常聰明,都選了”漁“;第三,再寫一個”網“字。給學生講當年我讀高一入學時,我的老校長郎君詩開學對我們說,你們從現在起要學會“撒網”,像漁民那樣把網撒開,做到“綱舉目張”;等到三年後就要收網,那時就要做到“提綱挈領”。請大家注意這兩個成語中的“綱”都是指的“漁網的總繩”。
作為語文老師,首先告訴學生,我們學校的初中語文實驗班畢業時,6月28日參加武漢市中考後,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參加高考語文單科測試,人平成績超過應屆高中考生人平1.54分。當年高考語文命題組副組長章熊老師予以高度評價,在青島召開的全國初中語文實驗教材總結大會上以此為例,大力宣傳實驗教材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並約我會後去北京到他家深談。
章熊先生時任北京大學附中副校長、語文特級教師、人教社初中《閱讀》特約編輯。1985年暑假在章熊先生家客廳,親聆謦欬,受益終生。
從1984年起,章熊先生開始主持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語文命題工作,持續20年,直到本世紀初他才因年齡原因逐漸淡出。1984年,我國高考語文試卷,首次將美國人類學家、民族學家路易斯亨利摩爾根的代表作《古代社會》作為閱讀材料,從此改變了語文高考試卷的結構,形成閱讀、寫作並重的格局。語文試卷卷麵四大塊(語文基礎知識;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作文)的模式延續至今。
章熊先生強調,考試和教育是一對孿生子,在人類社會的母係統中,它們始終是彼此獨立而又密切關聯的兩個子係統,始終是開發智力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基本手段,始終是社會進化的重要機製。
章熊先生指出,高考是一種“選拔考試”,而學校平時的期中、期末考試則是“合格考試”。選拔考試的宗旨與合格考試的宗旨相反,不是判定學生的實際水平是否合格或達標,而是在學生中選拔優秀者。因此,高考測試內容不限於學生已學過的範圍。考試成績是按學生成績的高低序列依次擇優,以錄滿高一級學校招生預定數額為限。這是選拔考試的基本原則。所以,選拔考試不講及格率,隻講淘汰率。
章熊先生明確指出,考試命題的依據是教育部製定,並公開頒布的各科課程標準。試題要在考查課程標準規定的核心知識的同時,關注考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查,注重知識獲得的過程、方法和應用,並鼓勵學生質疑和創新,考查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古人說,“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與專家學者座談、對話,用現代網絡語言來說,要善於篩選、提取和整合信息。唯此,才能具備前瞻性的思維能力。
臨分別時,章熊再三囑咐我,一定要再堅持三年完成高中實驗任務。還贈送一本他翻譯的美國教材《提高寫作技能》,一本他寫的《語言和思維的訓練》。又送我一枚他親手篆刻的“培永藏書”印章。
三年高中實驗教材試教過程中,我時刻牢記章熊先生的囑咐,特別注意對學生的思維訓練、閱讀和寫作技能訓練。從高一開始,特別開了“學習方法”講座。講學習方法,必然要講思維方法。於是,講“整體思維”,告訴學生要懂得“整體大於部分之和”,如人的整體功能大於手和腳的功能,所以要學會運用整體思維學語文。運用整體思維學習語文,學習聽說讀寫思的知識和進行能力訓練就是一個“整體“,“聽”隻是能力訓練的一部分。如果學生通過訓練,上完一節課(各學科一樣)能聽出老師那一節課的教學要點、重點和難點,那就可以說學生會聽課了。當然,說、寫、思更複雜一些,訓練時間也更長一些。如果堅持三年常抓不懈,學生語文高考成績定然超過一般高中生的水平。1988年高考結束後,據我們年級組嚴育開老師統計的結果,我們班學生的語文人平成績超過當年湖北省應屆高中考生人平十分!
高中三年,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時,我還特別注意訓練學生的“相似思維”和“辯證思維“。
《相似論》的作者張光鑒先生在《教育科學與相似論》中提出:“人們大腦的思維,依賴與其在學習與實踐活動中積累起來而貯存在大腦中的知識單元——相似塊。人們總是先從事物的形式相似入手,然後才去認識事物之間的運動、結構、聯係及功能相似,才能認識到事物千變萬化中那些相對不變的本質,達到對事物規律的認識的。”
相似思維無處不在:
“曆史有驚人的相似”,古有三國:魏、蜀、吳,今有三國:中、俄、美。
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寧娜》開篇首句是:“每一個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每一個不幸的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幸。”
初中幾何老師講的“相似三角形”,一生難忘。
孔子《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如果說大而言之要運用整體思維指導語文教學的話,那末,小而言之就一定要運用相似思維進行語文教學。
俗話說,“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誰的抄得妙”說的就是文章結構相似。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一個整體,在結構上是有規律可循的,古今中外,不論什麽文體,概莫能外。
說得更具體一些,作者在構思章時,不論是記人還是敘事,運用的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於物。如課文,茅盾的《白楊禮讚》中,作者通過描寫白楊樹生長環境、外部形態、內在氣質的不平凡,象征了北方農民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民族精神。這實質上就是相似思維。
議論文一樣要運用相似思維,如課文,吳晗的《談骨氣》中所列舉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分別對應舉了一個例子“文天祥拒絕降元”、“貧者不食嗟來之食”、“聞一多寧死不屈”,這種觀點與材料之間的對應關係也是運用的相似思維。如果是寫說明文,如課文,華羅庚的《統籌方法》,更是熟練地運用了相似思維。因此,不論是閱讀課文,還是寫作文,都要在相似思維訓練上下足功夫。
如何加強相似思維的訓練呢?
張光鑒先生說的“相似塊”,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說的“相似點”,其實是一回事。也許說“相似點”在語文教學中更好操作一些。
還是以文章結構為例吧。
文章是以“段”為單位依序排列組合的,段與段之間的銜接,俗稱“過渡段”。而過渡段因文章內容的需要,可長可短;也因表達目的的需要,可快可慢,快速過渡有時隻要一個詞或一句話。
為了讓學生理解並掌握過渡段的用法,找它與生活中常見的什麽東西相似呢?其相似點在哪裏呢?
在教學過渡段時找到了“相似點”:文章的基本單位“段”,就像一座大廈的樓層。樓層之間的樓梯就像文章的段與段之間的“過渡段”。一般樓層的那個樓梯就與過渡段相似;中國曾有規定七層以上樓房才能建電梯,那個電梯就像“過渡句”,而當時漢陽的高層飯店——晴川飯店的高速電梯就像“過渡詞”。
總而言之,相似思維訓練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隻要用心,就能發現許許多多的“相似點”!
最後說說“辯證思維”,“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個成語。源自《淮南子·人間訓》中的一個故事。這個成語故事,生動地闡釋了《老子》所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兩個充滿辯證思維的成語故事都是兩千多年前的故事了。可見,辯證思維是曆史悠久的中華民族的傳統,也是東方思維的特點。
曆史發展到現代,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說,關於抽象思維,現在形式邏輯搞清楚了,至於辯證邏輯還是不清楚。 科學家都說不清楚的事情,我們就不必去糾結那些名詞術語了,我們就研究怎麽在教學中運用辯證思維。
辯證思維最基本的有三種:歸納演繹;抽象具體;分析綜合。
何謂“歸納演繹”?
蘋果、梨子、香蕉、西瓜等等,統稱之為“水果”。說簡單一點,由蘋果到水果,運用的是“歸納法”;逆向思考,從水果到蘋果,就是“演繹法”了。
何謂“抽象具體”?
“水果”是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吃不到。隻是一個概念而已。 蘋果、梨子、香蕉、西瓜等等,就是具體的,看得見,摸得著,吃得到。
何謂“分析綜合”?
分析是把事物分解為各個部分、側麵、屬性,分別加以研究。是認識事物整體的必要階段。
綜合是把事物各個部分、側麵、屬性按內在聯係有機地統一為整體,以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分析與綜合是互相滲透和轉化的,在分析基礎上綜合,在綜合指導下分析。分析與綜合,循環往複,推動認識的深化和發展。一切論斷都是分析與綜合的結果。
分析和綜合最能體現錢學森說的:“具體人的思維,不可能限於哪一種。解決一個問題,做一項工作或某個思維過程,至少是兩種思維並用。兩種,就是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所謂三種,就加上靈感思維。”
這三種基本思維方法,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隨處可見。而邏輯思維中的辯證思維方法是用得最為普遍的,尤其在恢複高考以後的作文考試中,幾乎每年的試題都要考核高中畢業生的思辨能力。
錢學森先生說的三種思維方式,是他編著的《關於思維科學》在對現代科學思維方式的概括。我在高中實驗班三年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訓練的“整體思維“”相似思維“”辯證思維“,隻是三種具體的訓練方式而已。
平時訓練如果真掌握了三種思維方式,那麽在高考實戰中如何應用,就全靠學生自己了。
華師一附中高考前一周時間老師不上課,讓學生回家自習。這是母校的傳統做法,1965年我參加文革前最後一次高考時,高三年級停課一周,時任老校長郎君詩,給我們全年級學生做“考前動員”,特別強調大考前幾天不要複習功課了。老校長說,如果中學六年、尤其是高中三年,是“撒網”的話,這幾天就要“收網”了。
收網隻要記住一個成語“綱舉目張”,理順各科知識綱要,抓“綱”張“目”就行,不要花太多時間複習功課了。
1988屆高三年級組研究決定,6月25日上最後一天課,走讀生可以在家複習,住校生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宿舍複習。要求學生於7月6日上午九點到學校看考場,確認自己在哪個考場。7月7日早上八點半到班主任那裏領取準考證。
6月25日上午,第一節課在我的實驗班上了《最後一課》,然後,應甘曉星老師和嚴育開老師的邀請,到他們執教的二班和三班;六班和七班分別上了考前《最後一課》。據兩位同事告訴我,他們的學生反映李老師講得很好。
我的《最後一課》 重點講了章熊老師的命題理念和命題思路。專門講了高考“臨門一腳“該怎麽”踢“,才能得分。
練好“臨門一腳“功夫,必須做到以下三點:第一,投其所好;二,胸有成竹;第三,意在筆先。
“投其所好”的關鍵之一就是一定要認認真真寫字,一定要注意卷麵整潔。高考作文寫字要一筆一畫、清清楚楚、工工整整,不要寫潦草字;行款格式也要規範,避免隨意性;標點的書寫也要規範,不要都點成圓點。
“投其所好”的關鍵之二就是掌握文章的基本模式,努力寫好文章的開頭和結尾。
寫作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從這個角度看,確實“文無定法”,但是,一篇文章是一個整體,在結構上是有規律可循的,一般可分為起始、展開和結尾三大部分(這裏用得上三種思維方式)。
文章起始部分的作用是為作者(考生)思路的展開打好基礎,也是為讀者(閱卷老師)評價文章提供第一印象的資料,因此,要高度重視文章的開頭。不同的文章開頭的方法不同,大體上可分為二類:一是“開門見山”法,一開始就根據提供的材料點明主旨或者接觸主要事實;二是“仙人指路”法,根據提供的材料,為文章的展開描述環境或提供條件、渲染氣氛。建議大家在高考時運用“開門見山”。
展開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作者(考生)的思想感情如果沒有得到充分的展開,是很難為讀者(閱卷老師)理解的。文章的展開需要有清晰的層次,考生如何把提供的材料分解成部分,哪些材料先用,哪些材料後用;哪些材料分開用,哪些材料合起來用;哪裏少說,哪裏多說,反映著考生思維的條理性,反映著考生的思路。
記敘、說明、議論三種文體的展開部分寫法是不同的,這一點在中學六年語文老師已經講過不少了,大家好好回憶一下吧。
文章結尾部分的作用是收束全篇。有的結尾總括全篇,點明或深化全文的中心,可謂“畫龍點睛”法;有的結尾比較含蓄,讓讀者深思,回味無窮,可謂“餘音繞梁”法。不論哪種方法結尾,都應和開頭遙相呼應。
“投其所好”的關鍵之三就是嚴格按照題目要求的字數完成作文。高考作文一般要求不少於800字。按文章的結構分配三部分的字數,開頭:50~100字;展開:500~700字;結尾:50~100字。
再說“胸有成竹”。
最近幾年,章熊老師命題的試卷模式已經基本形成四大板塊:第一是語文基礎知識及其運用;第二是現代文閱讀;第三是文言文;第四是作文。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已經知道要考什麽,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
做到“胸有成竹”,首先要在總複習階段從整體上把握中學語文的內容和形式及其具體要求。
其次,要明確重點,把握得分點。高考語文卷麵總分150分,作文60分,其他三個板塊大約各占30分。
恢複高考十年以來,特別是章熊老師負責命題幾年以來,高考作文命題形式雖然在不斷變化,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章熊老師強調的八個字:“有話可說,無本可依”。因此,高考作文備考的關鍵就是怎樣把話說好。
語文高考時間是150分鍾,卷麵總分為150分,作文占總分的40%。據此,臨場解題順序應該是“先‘讀’後寫”。時間分配比例大約為3比2,即前三部分90分鍾,作文至少要有60分鍾。一定要看清時間,必須預留60分鍾時間寫作文。
最後說說“意在筆先”。
“意在筆先”原指寫字、作畫前,先構思精審,然後下筆。當然也適用於高考作文。
大而言之,“意在筆先”就是古人說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曆年高考,語文都是第一天第一科,如果有一個好的開頭,那麽,心情就好,後來幾科就會越考越好。
在考場上怎麽做,才能發揮得更好呢?
語文考試開始前五分鍾,按規定,監考老師要宣讀“考試規則”。按規定,考生這時可以閱讀試卷,但是,絕對不許動筆。此時,考生可以利用這寶貴的“五分鍾”,切實做好“意在筆先”的“意”。
第一,要在“五分鍾”之內做到“意氣自若”,也就是說要迅速做到神情氣概自然如常,鎮靜自如。客觀地說,考生麵臨這樣決定自己前途命運的重大考試,不緊張是不正常的。第一天第一次走進考場,心情緊張是人之常情,關鍵是坐下來之後,要盡快恢複正常。
快速消除緊張情緒,恢複正常狀態的有效方式是“氣沉丹田,閉目養神”。此時,你可以展開充分的想象,設想自己躺在靜謐的大森林裏,耳邊聽到的是風吹樹葉發出的“沙沙”之聲,你在這綠色生態環境之中,回想自己短暫的人生,從記事時想起,隻想自己曾經取得的每一點成績、每一次成功、每一次獲獎,哪怕是在幼兒園周末得到的一朵小紅花,讓“成就感”充滿心中,讓期待“成功”的心理成為開啟心智的鑰匙。
第二,要在“五分鍾”之內做到“意料之中”,也就是說要快速閱讀語文試卷全部試題,邊讀邊思,製定答題計劃,確立解題順序。其宗旨是:先易後難、先作閱讀題後寫作文、先作客觀選擇題後作問答題。
首先說說“先易後難”。任何一份試卷的題目都是有難有易的,同時,任何一份試卷的題目排列的順序都不是由易到難的,因此,考生在閱讀完試卷後,一定要確立先易後難的解題順序。在監考老師宣布可以動筆答題後,先把最有把握的正確答案寫上去,讓“成就感”充滿心中,期待“成功”的心理在由易到難的解題過程中就越來越強烈!解題思路就越來越清晰!解題速度就越來越快!
第三,要在“五分鍾”之內做到“意氣風發”, 意氣風發就是精神振奮。振奮精神也是一種自我心理調節,心理調節的最佳境界是快速點擊自己的“興奮點”。
最後強調,為了保證高考“臨門一腳“的成功,希望大家在考前十天,在家自習一定要蓄精養銳,特別要注意飲食衛生,複習各科都要做到”綱舉目張”“提綱挈領”。7月7日我會與家長一起去送你們進考場 預祝大家一切順利!
7月7日上午九點全國高考準點開始。九點半看到試卷複印件,正如省教研室的教研員張良謨老師所言,考試題型和內容,我們語文實驗班平時都訓練過,甚感欣慰。
我們實驗班的學生考完出來,笑容滿麵,紛紛議論,興奮地說:“都抓到了!都抓到了!”少數學生對作文《習慣》能得多少分把握不大。
後來,嚴老師和甘老師去華師大參加高考閱卷。據嚴老師閱卷後統計,我們年級語文高考平均分超過湖北省人均10分。實驗班人均78.17,略高於年級平均分,皆大歡喜。學校領導希望我再從初一開始新一輪教改實驗。
【附錄】最美的遇見(5)與趙毅相遇在《文學城》相逢在母校
趙毅是華中師大一附中1988屆高中畢業生,他在三班,我教的語文實驗班是四班。
2018年初,他在美國矽穀工作之餘,看到北美《文學城》上我的博客文章後,立即聯係我,加了微信。我們在網上相遇了。
他在微信中告訴我,高中在母校三年,隻在高考前夕聽了我的一節課,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居然三十年後,在美國上網時看到我的博客,立即聯係上了。
2019年5月23日,我在微信上收到華中師大一附中校友會馬嵐老師發來的邀請函。邀請我於5月27日下午回母校參加1988屆校友“愛之甘醇”分享會。不一會我的四班班長王偉就來電話,說這次活動是我們年級校友分會邱淩同學主持,與母校高一年級三十個班的學生分享人生經驗、智慧及行業展望。這是校友會馬老師和88屆校友分會邱淩等同學精心策劃的、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活潑的傳統教育活動。
分享會正在進行時,剛剛從美國回漢看望父母的88屆校友趙毅得到消息後趕到會場,向大家介紹了矽穀現代科技的最新動態。他講完後,走下台來,緊握我的手說:“李老師好!在美國《文學城》上看到你的文章好興奮,雖然在學校讀書時,你隻教過我們班一節課,但是你那講課的神態和內容給我的印象太深刻了!沒有想到我們今天在母校遇到了,真是有師生緣啊!”我與趙毅第一次相見在三十年後的母校。
我們坐在一起,看著他那陌生而又熱情洋溢的笑臉,努力回憶當年最後一節課給學生講了些什麽,能讓他們留下如此深刻印象呢?
1988年我們師生所在的教室,還是1965年我在母校讀高中時的那棟教學樓,當我走進三班教室麵對陌生的學生時,上課伊始,我深情地對學生說:“二十三年前,我就坐在你們現在的教室,聽我的老師講怎麽去迎接人生第一次大考……”然後簡要轉述了當年郎校長的“考前動員報告”的要點。才開始講我的《最後一課》。
重點講“臨門一腳”要做到:第一,投其所好;第二,胸有成竹;第三,意在筆先。
……
當然,我的《最後一課》,絕不是簡單羅列上述要點和要求,其中穿插了一些與高考相關的段子或故事,加深學生的印象。比如講到高考作文必須達到800字時,作文評分標準規定“凡是字數未達標的,一律在三等以下。“當時作文格子不像現在,在800格那裏標出來。於是,有的閱卷老師就用雙手展開,往試卷上一蒙,蒙住後手掌下麵沒有文字了,就判為三等作文。不再浪費時間批改了。一次告誡學生,一定要注意試卷上的每一個字。特別是文言文試題,因為考試大綱明確規定隻考學生”借助工具書閱讀簡易文言文“,所以,對考題中的有些生字難詞,會作一些”注釋“。一定要注意這些”注釋“。趙毅同學隻聽了我那一節課,就留下深刻印象,盡管是個別現象,但也說明了老師教學生學,一定要“以其昭昭使人昭,以其先覺覺後覺”。